• 欢迎访问3777金沙娱场城在线官方网站
货物查询

全国咨询热线400-663-9099
3777金沙娱场城在线

乡村振兴战略下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字号:T|T
文章出处:作者:人气:-发表时间:2024-07-17 09:23:00

 

0 引言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继续深入以及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人们的生活品质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对生鲜农产品可获得性和可靠性上,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生鲜农产品一般是指不经过加工或经少加工的在常温下不能长期保存的初级农畜产品,如蔬菜、水果、水产品以及肉类等农产品[1]。随着育种技术、化肥以及农业机械化的使用,农产品质量和数量都得到了提高,农产品一部分用来农户自身的消耗,剩余的农产品过多,农产品的发展问题从生产领域向流通领域转变,剩余生鲜农产品将会流通到市场,但农产品本身存在体积大、易腐、不易保存等特点,所以要将农产品成功流通到市场上,冷链物流十分重要。为此,本文分析了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满足居民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发展冷链物流技术,实现乡村振兴做出一定的分析。

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我国是人口大国,对于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类等生鲜农产品的需求巨大,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由此而生,且需求巨大。为了更好的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首先分析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

1.1 冷链物流需求持续增加。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其蔬菜、水产品、水果、肉类等生鲜农产品产量名列前茅,市场需求巨大,对于冷链物流需求持续增加。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2)》,2021年全国人均蔬菜及食用菌消费量为109.8kg,相比2020年增加6.1kg,肉类人均消费量为32.9kg,相比2020年增加8.1kg,水产品人均消费量为14.2kg,相比2020年增加0.3kg,鲜瓜果人均消费量为55.5kg,相比2020年增加4.1kg。可见居民对于生鲜农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冷链物流作为其运输方式,需求也不断增加,其占比将会逐步提高。

1.2 政策支持。

我国一直重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2004年以来,中央已连续19年以中央一号文件形式指导农村发展,并多次指出要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设,如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粮食烘干、农产品产地冷藏、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改造提升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布局建设一批城郊大仓基地”。《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指出,“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可见国家对于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支持,并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1.3 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各地冷库不断增加。

在政策的支持下,冷链物流市场快速扩张,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也在快速的发展,技术条件得到了改善。据《2019中国冷库产业发展报告》,截止2019年,冷库保有量4 600万吨,目前,我国的冷库保有量位居全球第三。冷库主要有土建型、钢结构型和混合型三类冷库,分别占比为70.3%、21.6%、8.1%。冷库温区有速冻库、气调库、高温库、中温库、低温库五类,分别占比0.5%、4.3%、10.5%、12.7%、71.8%。随着基础设施的继续完善,冷库的保有量将会继续增加。

2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问题

2.1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

我国地区分布不均,东部、西部、中部、北部地形地貌以及气候等特征育孕了丰富的生鲜农产品,且各具特色。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生鲜农产品也逐步加入到线上,但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属于初步发展阶段,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不完善。

(1)冷藏车数量少,运输成本高。目前,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以个体为主,缺乏专业化冷链物流企业,冷藏车辆数量少,建设成本高,供给不足,部分生鲜农产品源于偏远山区,距离较远,生鲜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需要进行温控,消耗较大,成本高。

(2)冷库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冷库相对较多,冷藏车少,地区之间供需不平衡,中部和东部的地区冷库较多,而生鲜农产品供应地西部地区冷库设施少,冷库多集中于城市地区,生产地设施不全。农产品本身具有季节性、保鲜时间短等特征,如果不能在生产地及时冷藏,将会造成一个地区价格昂贵,另一个产地低价贩卖局面。

2.2 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生鲜农产品运输过程损耗率高。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要在生鲜农产品的加工、冷藏、运输、配送等环节始终都要处于适宜的低温环境之下,最大程度的保证生鲜农产品的品质,防止污染的特殊冷链供应系统。目前,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运输过程中损耗率高。

(1)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供给不足以及地区间生鲜农产品的数量和季节性的影响,这导致了生鲜农产品在供应链环节损耗。

(2)冷链物流在运输过程中,节点间的信息以及基础设施不共享导致的生鲜农产品运输过程损耗高。在生鲜农产品的运输过程中,会经过中转、装卸等节点,很多企业在运输过程中因为没有形成独立的企业,不像城市物流企业已经发展的很成熟,他们之间的物流节点间的信息与设备是共享的,而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很少有独立的企业,一般在运输过程中,如遇突发情况,因为不能提供信息或者得不到其他物流公司的帮助,因缺乏柔性而导致的运输损耗问题。

(3)冷链物流技术比较落后,从业人员专业化低以及管理不足。农村地区受到社会、经济等条件的影响,为了增加收入,很多农户选择外出务工来增加收入,而受到高等教育的有关电商或者是物流管理的大学生很少选择回到农村,而多选择城市中的物流企业,所以很多从事物流人员对于冷链物流全程低温的意识不高,在节点的中转常出现温度中断的情况,进而难以保障全程低温条件。所以物流从事人员的不稳定性和缺乏专业知识的人才也会导致生鲜农产品的损耗问题。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调查显示,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每年造成约1.3亿吨蔬菜和1200万吨水果的浪费,总价值约一百亿美元[2]

(4)缺乏独立的冷链体系。一条完整的冷链物流包含加工、冷藏、运输和配送、销售环节。只有保证四环节都处于低温条件下,才能更好的保证其品质。目前,我国能够提供一条龙冷链服务的企业很少,拥有的冷藏车、冷库等设施,规模都比较小,跨区域的服务网络建设不够,无法提供综合的冷链物流服务。任何环节、人员的操作不规范都会使生鲜农产品受到损耗。如加工环节企业使用质量欠佳的材料,装卸环节在常温中时间过长,配送环节使用保温车而不是冷藏车,销售环节的存储温度过高等都会影响生鲜农产品的质量,进而导致损耗率高。

2.3 信息不对称,电商平台管理存在安全隐患。

信息不对称一直是线下和线上结合的突出问题,在疫情爆发后,消费更加从线下转到线上,但信息不对称问题仍然存在。(1)商家店铺入驻平台门槛不高且缺乏审查。根据法律的要求,商家在入驻第三方平台需在工商管理局登记并获得许可证,但在平台的审查当中,对于生鲜农产品的来源审查并不规范,一些大平台也常有质量问题,这使得消费者难以信任。(2)平台管理不规范。很多商家为了销量,常常使用一些违规操作,提升农产品的销售量,如近年兴起的直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利用“炒作”来销售产品,或者雇佣“水军”进行质量评论,造成市场信息虚假。(3)产生纠纷,维权难度较大。根据现有的法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里,都没有针对性将生鲜农产品列入其中,在《食品安全法》中有关于生鲜农产品的规定,但在取证等方面难以有明确依据。所以,消费者在此类消费方面很难进行维权,处于被动位置。

3 对策建议

3.1 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是基础环节。政府应该继续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农户、当地政府以及企业发展冷链物流,并在冷藏车辆和冷库建设上给予资金上的支持,继续加强冷链物流加工、冷藏、运输和配送、销售等环节建设。从“最初一公里”问题开始抓起,抓骨干冷链物流、产地低温存储等。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促进地区间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协调和平衡。重点要加强西部地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特色生鲜农产品,但多在偏远的山区里面,要实现生鲜农产品上行,加强西部地区偏远山区的公路建设,鼓励将冷库和冷藏车带入到山区中。

3.2 健全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对物流耗损的源头进行控制。

为了加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应该制定完善的冷链物流管理制度,要能保证冷链物流标准化,并具有可操作性。在建设标准时,要从一条完整的冷链物流如加工、冷藏、运输和配送、销售等环节出发,精准衔接各流程,降低损耗。可以结合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构建冷链物流信息化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将配送信息自动匹配并实时共享,整合各企业仓储、加工、运输、销售等方面资源,以便提高物流资源利用率,更好的完善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如发展智能温控系统,并将其运用到冷库与冷藏车中,能更好的调节温度抑制生鲜农产品生长,达到更好的保温效果,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因缺乏专业人才而导致的损耗,为了更好建设各节点之间的信息和设施设备的共享,引入大数据技术,将各节点间信息实时共享到平台上,一是有利于消费者掌握生鲜农产品所在位置以及到达时间,提高其购买欲望;二是有利于生产商更好掌握车辆信息,如遇到特殊情况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损耗。政府制定政策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生鲜冷链物流,如在建立冷库的设施设备、购买冷藏车辆上施行资金补贴,制定“绿色通道”政策,可以在生鲜农产品运输冷藏车在高速公路中享受绿色通道政策,降低运输成本。可以对冷链物流企业信用进行评价,对信用度高的冷链物流企业给予政策倾斜,提高冷链物流企业的积极性,建设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政府可以给予一些经费和项目等支持,鼓励冷链物流技术创新,调动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在补贴、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将创新项目带到高校中,激发大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

3.3 加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体系建设。

物流专业化人才、从业人才和管理人才是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保障,应加快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和人力资源建设体系建设,为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地方政府应结合当地的经济和产业结构,制定相应的人才引进政策,给予人才一定的优惠政策,如住房补贴等。加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人才和配送人才的建设,我国已经有很多高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和相关课程,要培养具有相应知识基础的技能的冷链物流管理人才和配送人才。为了加强课程的实用性,可以和高校签订合作,将一些创新项目给予大学生,发展实用型人才,减少专业与就业不对口问题。冷链物流的建设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工程,涉及到多个环节和部门,以及各种因素,所以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和现代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从宏观管理、农户生产生活的特点和市场销售等方面规划,逐步完善冷链物流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3.4 规范电商平台管理、完善信息体系建设

(1)联结多个部门对生鲜电商平台的监管。电商平台销售的生鲜农产品种类繁多,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涉及到的部门较多,如市场监管局、质监局等,为了避免管理盲区,各部门要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协同管理,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涉及部门较多,流程的制定要优化。(2)制定相关的法律条例。重点在加强对生鲜农产品进入平台的进退协议、严格审核商家资质、从生产端保障生鲜农产品的质量,维护消费者权益。(3)加强对平台的整理。创新监管的方式和手段,完善平台的评价机制,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积极打击违法行为,提高违法的成本。(4)利用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实现生鲜农产品产地的溯源。做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加强对生鲜农产品的监管力度,保证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合法权益。

推荐产品

同类文章排行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