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3777金沙娱场城在线官方网站
货物查询

全国咨询热线400-663-9099
3777金沙娱场城在线

双碳目标下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路径研究

字号:T|T
文章出处:作者:人气:-发表时间:2024-07-17 09:19:00

 结合《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 18354—2021)对“冷链”的定义,农产品冷链物流为果蔬、肉类等农产品在生产、贮藏、运输和销售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保持全程温控的物流服务网链体系。农产品冷链物流作为物流业的一个主要分支,近年来,国家层面大力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设,国务院于2021年11月26日印发《关于“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其中提到,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是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和食品流通浪费,扩大高品质市场供给,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

面对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管控之间的显著冲突,我国政府对于冷链物流的绿色发展赋予了新使命。在此双碳战略之下,农产品的冷链物流需经历一系列变革和创新,加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转向更环保的方式,从而达成节能、高效率且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 农产品冷链物流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必要性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通过对肉类、家禽、鱼类、蔬果及鸡蛋等农副食品在其从制造到消费的所有阶段内维持适当温度以保证其质量的新鲜性和食品安全性的独特供应链网络。这种方式会带来更高的能源使用量和碳排放量,因此必须重视降低物流中的能量消耗、碳排放和损失率。在“双碳”目标下,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必须积极承担节能减排这一重要的社会责任,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农产品冷链物流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不仅确保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还实现了最低能源消耗、最低排放标准、最大经济效益和最高运作效率。

2 农产品冷链物流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意义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低碳发展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企业为实现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快速降低,必然要改变能源使用和生产方式,增加绿色低碳技术投资。这也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促进技术装备研发和设施设备效能提升,创新了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提高了企业运行效率和集约化发展水平。这些措施推动了企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增加了社会的认可和支持,提升了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为企业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1]

3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主要特点

3.1 建设投资大,系统庞大复杂

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需要大量投资,这涉及许多环节,如加工、储存、运输、配送以及销售。为了完成这些任务,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的设备和设施,如冷库、冷藏车和温控设备等。随着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为了维持规定的低温环境,必须进行有效的能耗控制,这就使得整个系统变得极其复杂,需要极高的技术和管理水准才能够实现[2]

3.2 时效性要求高

农产品,尤其是易腐生鲜食品对时效性要求极高。为了确保食品在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始终保持规定的低温环境,以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冷链物流体系中的各个环节需具备更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3.3 高成本性

为了保证新鲜农产品在各个流通环节都能始终处于预定的低温状态,农产品冷链运输需要使用特定的设备和设施,如冷藏车、低温仓库等,还需要执行如温度调控、信息管理等操作,这些都会提高物流成本。同时,由于生产和消费的分散性,市场供求及价格的波动性更大,且受到天气、交通等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使得其运营和能源消耗成本大幅提升。

3.4 对环境影响大

农产品冷链物流对环境的影响很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以维持低温环境,这可能会导致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同时,为了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卫生性,冷链物流中使用大量的包装材料,这导致包装材料的浪费和环境污染[3]。因此,农产品冷链物流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环境问题。

3.5 对信息技术要求较高

农产品冷链物流需要实时监控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确保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品质和安全。因此,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实现对农产品安全的有效管理和实时的追踪记录,提高冷链物流的效率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农产品冷链物流具有建设投资大、时效性要求高、高成本性、对环境影响大和对信息技术要求较高特点。因此,要实现整个冷链物流的绿色低碳发展,是一项庞大的工程。

4 农产品冷链物流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 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

我国的蔬菜和水果产地在低温处理方面约占10%,冷藏运输约占35%。然而,仍有相当一部分蔬菜和水果没有采用冷链物流。每年,由于储存运输不当造成的蔬果损失超过2亿t,其中流通损耗高达15%~25%,这个数值远超过了发展中国家5%的损耗率。市场集中度低、市场结构单一及市场绩效偏低等问题突出。且企业各自为战很少有交流和合作,运营呈现碎片化、孤岛化状态,增加了信息交互成本,这也导致了冷链行业整体的国内外竞争力不高[4]

4.2 设施与装备建设滞后

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逐步改进。这包括冷库、冷藏车、保温箱等冷链物流设施的建设和升级。尽管如此,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的建设发展仍显不足,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冷链物流设施的建设更亟待加强。在我国现有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中,传统冷库占比接近9成。而相对先进的气调库数量较少,库容仅占全部冷库容量的5%左右。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主要表现在冷链运输设备、温度控制技术等方面。这导致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耗率较高,同时增加了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4.3 资源空间布局不合理

冷链物流资源分布不均,主要表现在农产品冷链物流资源在城市相对集中,而在农村地区则相对匮乏;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带和一线发达城市。而在中西部地区,资源匮乏,发展相对滞后。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冷库容量和冷库企业分布不均。这会导致某些地区的农产品因为缺乏冷链物流设施而无法及时、有效地运送到市场,而另一些地区则可能因为资源过剩而出现竞争过度或资源浪费的情况[5]

4.4 冷链物流体系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

由于缺少统一的标准体系,农产品冷链过程中对温度和质量的管理产生了显著差异。例如,对于活水产品的冷链运输,多个部门出台了管理标准,如《活水产品运输技术规范》和《活鱼运输技术规范》等,这些管理标准使得涉及的企业必须参照多种准则应对来自各方的监管审查,从而降低了整个供应链组织的协作效率,增加了食品流转的损失,造成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地期间的品质不稳定。

4.5 信息化程度低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也在逐步实现数字化转型。尽管如此,农产品的冷链物流还面临着信息化水平不高的问题,无法实现全程追踪和温度实时监测。同时,从产地到消费地的链条信息也难以及时获取和匹配,这对冷链物流的安全性和效率造成了影响。并且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支持[6]。然而,在当前冷链物流领域的人才队伍里,信息化的人才相对较少,这可能会妨碍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4.6 专业化程度不高

冷藏车是冷链物流最主要的运输工具。据估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冷藏车保有量约35万辆,而与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均持有数量明显不足且技术水平较低。此外,根据中物链冷链委统计,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已近27亿t,冷库吨位约7 000万t,这表明仍有一定的空缺需要填补。此外,由于冷链配套设备不完善,在运输的整个流程中,导致无法实现全过程的冷链管理,因此“断链”现象时常出现。我国冷链断链所导致的农产品腐损率是发达国家的1~2倍。

5 农产品冷链物流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强化设施与装备节能

冷链物流设施与装备的节能性能对碳排放具有重要影响。应优先选择能效高、低能耗的设施与装备。例如,需要加速淘汰那些高排放冷藏车,推广新能源冷藏车;要严格按照国家节能标准来建设新的冷链仓库;要推动公司对其现有的冷库和低温处理装置进行节能升级。同时,加强设施与装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节能效果。实现农产品冷链供应链的全流程、全过程节能减排,加速实现农产品冷链供应链绿色低碳发展进程。

5.2 加强技术研发攻关

坚持技术赋能提升自我发展、自我创新能力。应该聚焦关键技术,针对农产品冷链物流领域的技术瓶颈和难点,开展深入研究和技术攻关,提高冷链物流技术的水平和效率。开发出适应冷链物流需求的蓄冷周转箱、保温包装、保温罩以及能源车等。此外,在冷链物流的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等其他环节借助于新能源技术,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为了有效解决冷链物流包装的难降解和难回收问题,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采用可降解的新材料、构建可持续的包装回收体系,并开发出多样的服务模式,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最终实现冷链物流的绿色化发展。

5.3 实现资源的区域均衡和协调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冷链物流扶持力度,促进冷链物流设施向农村地区扩展。还应加强中西部地区和二三线城市的冷链物流建设,提高这些地区的冷链流通效率。同时,应合理规划冷链物流设施的配置,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通过平衡各地区之间的冷链物流资源,避免资源过度集中或过度分散。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形成互利共赢的冷链物流发展格局。

5.4 优化运输与配送

优化运输与配送是降低冷链物流碳排放的关键环节。可以采用清洁能源运输工具,如电动车辆、氢能源车辆等,减少燃油消耗和排放。统筹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等不同的交通方式和邮政快递,积极推动冷链多式联运。加强冷链物流设施和设备的互联互通和协同运作,形成高效、顺畅的冷链物流网络。同时,通过合理的运输路线规划和调度,强化冷链运输一体化运作,减少空驶和重复运输,提高运输效率。在仓库内同样可以通过路径优化(如物流机器人)节约能源,降低碳排放。

5.5 提高信息化与智能化水平

通过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冷链物流全过程的可视化、可追溯和智能化管理。从而打破各个物流阶段、地域差异及监管部门间的信息隔阂,增强对物流各环节货物、货权的安全管控,使农产品冷链物流整个产业链的管理实现扁平化、协同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建立“可管、可查、可视、可控”的多维度管理模式,推动前后端多角色的联合管理,实时高效掌控冷链物流供应链的运作状况,通过数据辅助管理决策,打造数字化的管理系统。这有助于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并改善整个供应链系统的运转情况。

5.6 完善制度环境保障

①需要完善和优化与设施和装备有关的规章制度,研究并制定冷库、冷藏车等能效标准,同时需要改进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装备的认证和标识体系。健全冷链物流标准规范,形成“全链条”监管体系。②提升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的科学管理水平,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使冷链物流市场有序竞争并促使该行业的稳定进步。③针对不同产品,制定完善各环节相衔接、口径统一的冷链物流建设标准,确保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一致。积极与国际对标,进一步提高国内相关标准的适用性。

6 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碳”目标下,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要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通过加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完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推进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优化冷链物流路径和推广低碳技术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实现绿色、低碳、高效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

推荐产品

同类文章排行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