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3777金沙娱场城在线官方网站
货物查询

全国咨询热线400-663-9099
3777金沙娱场城在线

标准化对我国物流产业成本的作用机理

字号:T|T
文章出处:作者:人气:-发表时间:2024-04-30 10:09:00

 物流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产物,随着经济前行的步伐越来越快,物流的地位和重要性不可同日而语。纵观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态势,社会物流总额逐年增加,稳中有升,2022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347.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4%。2022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7.8万亿元,同比增长4.4%。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7%,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所占比重远远高于美国、日本等,和同样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印度相比,我国的比率同样处于较高水平。因此,探讨物流标准化宣传贯彻的可行性、实施效果等方面的研究非常必要。关于物流标准化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已有众多学者讨论,但物流标准化是如何降低物流产业成本的分析研究比较少见。因此,加强物流标准化对物流产业成本影响的研究,显得十分紧迫。

 
物流标准化是标准化在物流领域的具体应用,是标准理论和物流产业的融合发展,为物流作业、物流技术等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物流活动中的风险因素,促使各物流部门有序、规范地开展工作,高效地完成物流作业,使物流各环节无缝对接,协调配合,同时依托标准所蕴含的信息,促进了物流环节的数据共享与准确传递,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物流业是有别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复合型产业,依据国家标准GB/T24361-2009,其物流成本的核算具体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可计量物流成本,具体包括运输费用、保管费用、管理费用等。二是不可计量物流成本,即无法用计算方法核算与统计具体数额的社会物流费用,具体包括环境污染费用、技术升级改造费用等。然而,无论是哪种成本,标准化均对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首先,标准化可以通过优化物流服务流程,加强物流环节的紧密性,减少运输费用、保管费用、管理费用等可计量物流成本,同时也能够依托服务模式的创新、物流效率的提升,减少环境污染费用、技术升级改造费用等不可计量物流成本,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标准化对物流产业成本的作用机制   
 
一、标准化对可计量物流成本的作用
标准化战略能够加快资源的整合,提高物流作业的效率,由此实现边际成本的递减。比如,包装标准化大幅增加了装卸量,使车辆在有限的时空内可以运输更多的货物,由此减少了货物总的运输费用。
 
(一)物流标准化能够有效减少运输费用
所谓运输费用就是货物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耗费的全部费用,具体包括支付给货物承运方的费用;装卸等物流活动所消耗的费用;运输途中过路费等附加费用。标准化包装为批量运输及整车运输奠定了基础,并降低了每个货物的均摊费用,而标准化托盘则优化了物流流程,简化了装卸、搬运等物流环节,由此大幅降低了物流搬运等物流活动费用。
 
在传统物流活动中,由于缺乏标准,加之装载物规格不同,所以车辆装载率较低,运输资源浪费明显,物流成本高。托盘是搬运与装卸的作业单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货物的装载率。在实际运输过程中,物流企业往往根据货物的形状选择不同的托盘,但是这种方式既降低了装卸、搬运的效率,同时也造成大量托盘的浪费。当前,国际物流企业均采用了标准化托盘运作,主要有日韩规格、欧式规格和美式规格三种类型,在简化物流流程、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搬运等成本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我国物流体系尚不健全,托盘标准并未建立,因此不同物流企业往往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规格的托盘。车辆的容积是有限的,一般情况下,物流企业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装载货物,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去规划装载方案,这无疑增加了时间成本。同时,即便物流企业给出了相对合理的方案,但是由于托盘规格不统一,因此仍然存在大量的车载空间被浪费。因此,标准化托盘凭借着统一的规格,为物流企业提升装载率、简化装载流程、节约物流成本等创造了条件。
 
由于技术标准不统一,因此物流各环节连接不紧密,转换成本较高,其中,运输转换成本所占比例较高。由于标准化程度低,所以货物在发往目的地的途中,往往会在不同交通工具之间来回转换,由此增加了运输转换成本。以集装箱为例,海运集装箱通常采用20英尺和40英尺,而铁路运输则主要运用铁路部门专门制定的集装箱规格。由此一来,当货物从海运转移至铁路运输时,由于集装箱规格不同,所以工作人员必须要重新拆卸集装箱,再制定相应的方案重新装载货物,而在此过程中,则会产生1元/吨的额外费用。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每天来往装卸的货物成千上万吨,由此可见,每天因规格不同而造成的损失数以万计。这不仅大大增加了物流企业的运输成本,而且也限制了多式联运的发展。然而包装标准化和托盘标准化则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其通过集装箱等物流工具和规格的统一,既免去了拆箱装箱的烦恼,同时也避免了资源浪费,大大节约了物流运输成本。
 
(二)物流标准化能够有效减少保管费用
所谓保管费用就是货物从出发地运往目的地的整个流程中,除运输和管理以外的所有费用,具体包括:借款资金产生的利息费用;货物存储过程中产生的仓库保管费、入库费等;货物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包装、加工等附加服务费用;整个物流活动中所产生的保险费及货物损耗费等。
 
在未推行物流标准化时,货物运输、装载等机械工具专用性强,很难与其他物流环节相适应。也正是如此,导致货物在整个物流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保管费用。以托盘为例,作为货物装卸、搬运的作业单元,托盘具有多种规格。然而,不同企业之间托盘规格不同,假如每个企业都拥有专属的托盘,那么不仅会导致资源的重复配置和大量浪费,而且也会增加企业的物流成本。而托盘标准化则实现了托盘的规范使用,提高了托盘的通用性,使不同企业的托盘能够多次使用,由此既减少了托盘资金的占用,同时也规避了融资而带来的利息费用。不仅如此,标准化还依托一套完整、统一的规则,缔结了物流作业之间的联系,使各物流环节无缝对接、协同运作,这大大提高了系统库存的周转率,减少了库存积压而产生的仓库保管费。综上所述,标准化可以依托共同约定的标准,提高物流工具的通用性,加强各物流环节的联系,由此降低物流保管费用,进而降低物流成本。
 
(三)物流标准化能够有效降低管理费用
所谓管理费用就是物流供应链上各关联主体管理与运营各项物流活动而产生的费用,具体包括管理人员费用、人员培训费、文本纸张费、差旅费等。
 
物流标准化为供应链上各企业的运营活动提供了指导,通过科学的标准,合理有效地约束了物流人员的不良操作行为,引导物流人员以正确的态度、正确的方式执行任务,由此有效降低了物流活动的失误率,减少了因失误操作而产生的额外管理费。此外,物流标准化还凭借着共同约定的规则,依托统一的接口,为交易双方提供了交流的平台,规范了物流信息的编码、格式等,以此减少了交易双方的沟通成本,提高了物流作业的效率,并降低了物流管理费用。
 
不仅如此,物流标准化还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学习能力,使其在反复的标准化操作中,加强对工作目标、工作职责、工作任务的认识,加强对各项工具种类、物流作业的认识,由此使工作人员掌握大量物流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为物流企业节省人员培训和学习成本。另外,物流标准化还简化、规范、统一了编码,并允许工作人员利用射频识别等技术对货物编码进行解读,以此减少了物流人员对编码学习的成本。
 
二、标准化对不可计量物流成本的作用
物流标准化通过技术进步和规范操作,降低了环境污染成本,减少了技术创新成本。而这正是物流标准化对不可计量物流成本作用的具体体现。
 
(一)物流标准化能够有效降低环境污染成本
物流标准化凭借着统一的规格和规范的操作,简化了物流服务流程,提升了物流系统运行效率,而在这个过程中,则或多或少降低了对能源的使用,减少了废气废物的排放,从而有效减少了环境污染成本,体现了环保性。我国虽然已经形成了节能环保的意识,并贯彻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政策,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产品和服务环保标准仍稍逊一筹。对此,我国有必要学习与吸收国外先进的环保标准,把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指标纳入产品质量评价体系中,贯彻落实物流管理中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通过标准化的操作,减少对资源的浪费以及对环境的污染。在仓库储存标准方面,物流企业也需要体现绿色发展理念,遵循合理、适宜的原则布局仓库,从而优化运输路线,减少废气排放,尽可能减少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另外,在建设仓库时,还需要对周边环境进行评价与分析,要利用塑料薄膜封闭等技术,加强对货物的保护,避免潮湿空气、摔打碰撞而使货物破损。在包装标准方面,也要贯彻落实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政策,尽可能采用绿色、无污染的包装,要积极推动包装的回收和再次使用,加强绿色包装的宣传与推广。在运输车辆废气排放方面,一方面要依托物流标准化,优化运输路线,减少运输途中废气的排放;另一方面要升级运输车辆,停止使用报废和高耗油车辆,此外还应尽可能使用清洁燃料,避免能源泄露而对环境造成污染。在废弃物循环使用方面,要建立包装、加工等环节的废物回收站,集中收集货物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可用废料,并经过再一次的加工和处理,将其投入下一次的物流活动中,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另外对于物流作业中产生的污染物,则需要利用一定的清洁技术对其处理,以避免造成废弃物污染。
 
(二)物流标准化能够有效降低技术创新和升级成本
标准化活动解放与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新技术和新知识的扩散,而这又反过来加快了技术的创新,推动技术的升级改造。物流标准化使“优胜劣汰”效应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在标准化活动的影响下,污染大、生产力落后的物流技术逐步退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先进的、高新的生产技术。而随着物流标准化活动的不断深化,以及标准的不断修订,物流技术也将进一步提升,以迎合新环境下物流标准化活动的需要。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物流标准化加快了物流技术的传播,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技术的优化升级,并因此降低了技术创新和升级成本。
 
由此可见,物流标准化对物流成本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影响可计量物流成本和不可计量物流成本两个方面产生作用,具体是从运输费用、保管费用、管理费用分析物流标准化对可计量物流成本的降低作用,从减少整个供应链上的碳排放量、环境污染现象得到改善、促使技术升级等方面分析标准化对不可计量成本的降低作用,从而促进物流产业的经济增长。
 
三、提高物流标准化水平的策略
政策先行,行动滞后,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还没有足够重视标准化的重要性,对标准化的实施力度不足,加之企业本身基础薄弱,物流标准化对物流成本的促进作用还没有见到成效。物流企业是物流标准化的执行主体,因此除了政府要大力支持物流标准化工作的开展,企业还需要从以下方面提高物流标准化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推动物流产业的良好运行。
 
(一)转变观念,找准定位
物流企业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了解自身在物流标准化中所扮演的角色,同时还应当积极配合政府,贯彻落实各项标准。一套完整合理的物流企业标准体系,既包括现阶段物流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标准,还包括有待完善与修订的超前性标准,它不仅为企业开展物流标准化工作提供了指导,同时也为企业规范物流活动行为、有效开展物流运营活动指明了方向。因此,企业需要按照物流企业标准体系执行工作,要充分意识到物流标准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引导全员参与企业物流标准的制定,要求全员遵照执行各项标准。另外,企业领导者需要积极发挥领导作用,把标准化工作与企业战略目标结合起来,将其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突破口,以此保证企业内部物流标准化工作的高效展开。
 
(二)应积极参与、主导物流标准的制定与贯彻实施
ISO作为国际标准化组织,致力于推进全球性的标准化活动,致力于构建全球普遍认可的国际标准,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技术、科学等数据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截至目前,ISO组织已经制定了成千上万个标准,其中ISO9000/ISO14000系列标准已成为世界认可的重要国际标准。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约有20000家企业获得了质量认证,然而与其他企业相比,物流企业占比较小。因此,我国物流企业有必要积极参与、主导物流标准的制定,要尽快引进ISO系列标准认证体系。与此同时,我国企业也需要基于国际贸易规则,建立符合自身发展、适应国际市场的企业质量体系,规范物流管理,提高物流作业效率。
 
(三)物流标准化应与信息化结合,与国际化接轨
在互联网时代,物流企业需要迎合新时代发展需求,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而这需要依赖信息标准的建立。信息标准化是物流企业与其他企业实现数据交换、信息共享的重要手段。近几年,自动分拣、条形码、射频识别等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为物流产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支持。企业可以依托该技术背景,建立相应的物流信息标准,以此保障这些高新技术的高效应用,提高物流作业的准确性和效率。由于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较晚,加之相关监督体制不完善,所以物流产业呈现出信息混乱、竞争无序的乱象,严重阻碍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针对这一现象,我国应当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标准体系,打造集采购、运输等各物流环节于一体的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供应链一站式管理,一方面加强供应链上各上下游企业的沟通与交流;另一方面通过信息标准的建立,规范物流市场中的不合理行为。从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的角度来看,供应链管理库存等先进技术需要依赖物流信息标准的兼容性作用,方可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中有效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物流业务流程要想实现标准化操作,首先需要建立先进的管理理念,用思想指导行为;其次还需要通过物流信息标准,加快各高新技术的整合,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物流标准化,设计出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物流管理系统以及战略计划。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物流环境中,物流企业还需要积极主动学习最新科研成果,掌握最新物流技术,并将其运用于企业的管理和物流活动中。与此同时,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物流企业还必须保持全球性的眼光,实现物流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以此参与到国际化的物流市场竞争中。
 
(四)加强物流标准化监督工作
物流标准化监督工作与物流服务质量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物流企业有必要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对各物流标准的执行进行监督和管理,以此保证物流活动开展的有序性、物流操作流程的规范性。另外,在监督过程中,如果发现违反标准的不良操作行为,企业可采取一定的惩处措施,凸显出警示作用,告诫其他物流人员贯彻执行物流标准,同时还需要积极收集物流标准反馈信息,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弥补标准的缺陷,使其更好地指导物流工作。不仅如此,物流企业还需要转变管理理念,要突出物流标准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把物流标准贯彻落实到各项管理机制中,以实现物流管理与物流标准的结合,保证物流标准化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另外还需要全程监督、实时监测物流标准实施流程,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