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3777金沙娱场城在线官方网站
货物查询

全国咨询热线400-663-9099
3777金沙娱场城在线

数字物流发展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影响效应分析

字号:T|T
文章出处:作者:人气:-发表时间:2024-08-23 08:20:00

 

引言

《“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提出,推动物流与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作为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业发展对带动实体经济的扩张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起到重要作用,而数字化技术应用则是促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最佳方式。因此,本文尝试探讨数字物流发展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系统性评估数字物流发展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助推作用。

文献综述

通过梳理现有文献不难看出,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离不开物流的发展。刘长俭(2022)提出需从道路、枢纽、经济三个维度构建我国物流供应链体系,还要从服务、平台、绿色三个方面构建供应链转型升级。魏际刚(2022)认为物流保障是产业链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需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制度规则,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陈伟(2023)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物流模式已转变为以数字化为手段的物流信息系统管理模式,通过实现库存、运输、供应等方面的优化管理对我国供应链管理带来巨大变化。随着“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这一内容逐步被学者关注,不少学者也围绕数字化、物流发展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做出一定的研究。董丽(2023)认为数字经济可以有效提升产业链“稳链”的抵抗力、产业链“强链”的转型力、产业链“补链”的恢复力。李燕(2023)认为我国已初步形成相对稳定韧性产业链,需以新发展格局为重要引领,发挥物流运输、商贸零售等业态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组织协同能力。梁琳(2023)认为数字经济对产业链现代化注入了新动能,数字经济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从而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应加快建设数字链与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提升数字技术赋能产业链韧性作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发展,刘英杰(2023)从理论层面剖析数字物流与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关系,并认为数字物流、供应链弹性对产业链韧性也具有较强的助推作用,因此需进一步加快数字物流与产业链韧性发展。回顾已有文献的研究成果为本文提供大量理论支撑,为更深入明晰数字物流发展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影响,本文采用省域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物流发展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以期为进一步优化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政策提供理论支撑。

研究设计

(一)模型设计

基于本文研究需要,首先建立数字物流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影响计量模型,见公式(1):

图

式(1)中,Dig-Logij表示研究省域i在第j时期的数字物流发展,resilienceij表示研究省域i在第j时期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control表示影响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所设定的相关控制变量,γ表示这些控制变量的边际效应,cons表示常数项,α1表示数字物流发展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影响效应系数,μi分别表示不随个体及时间变化的固定效应,εij表示随机误差项。

刘伟(2023)认为数字技术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而产业升级能够间接推动产业链韧性的提升。因此,本文试探究产业升级是否在数字物流发展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影响过程发挥中介效应作用,其影响机制模型如下所示:

图

式(2)(3)中,Gis表示产业升级,其余主要变量与上文保持一致。

(二)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是指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风险挑战增多的情况下能够抵御外部冲击、保持稳定运行、实现持续发展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供应链的抵抗力、恢复力、可持续性和创新力等方面。因此,本文参考谷城(2023)何晖(2023)的研究成果,围绕产业链发展基础能力、产业链抵抗能力、产业链恢复能力、产业链持续能力四个层面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并采用熵值法进行赋值测度。

2.解释变量:数字物流。

数字物流也称为“第五方物流”,指在商贸运作中应用互联网技术支撑整个物流服务链,并组合相关的执行成员协同为物流需求提供高效服务。而现有学术研究中关于数字物流尚无统一的测度标准,多数学者以构建综合指标体系进行测度。因此,本文参考崔靓(2023)的研究方法,从物流业投入、产出和数字化基础与应用四个层面构建省域层面的数字物流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详见表2。

3.中介变量:产业升级。

现有文献中关于产业升级多数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两个维度进行测度,其中产业结构高级化是指将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低级产业转向知识技术密集型高级产业,从而实现产品从初级到高级的提升,因此,结合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实际情况,运用产业高级化测度产业升级,具体计算公式为:

图

式(4)中,Gis表示产业高级化指数,θ表示三大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分量。

4.控制变量。

为保证回归结果的可靠性,本文设定可能影响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相关控制变量,具体如下:经济发展水平(GDP)采用各省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进行衡量;城镇化水平(UR)采用各省域城镇人口与地区年末常住人口比重进行衡量;金融发展水平(Fin)采用各省域期末贷款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进行衡量;对外开放水平(AS)采用各省域进出口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进行衡量。

(三)数据来源

鉴于数据的可得性和客观性,本文选取我国30省市区(剔除港澳台、西藏地区)作为研究样本,研究时期为2011-2021年,相关数据主要取自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信息统计年鉴》《中国物流统计年鉴》《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中国城市(镇)生活和价格年鉴》,部分缺失数据采用插值法进行补齐。

实证分析

(一)基准回归检验

为防止模型可能存在的多重共线性干扰,本文采用VIF检验后发现,VIF方差膨胀因子均值为1.620,表明本文所涉及的相关变量数据不存在多重共线性,进而采用Hausman检验结果得出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较为合适。最终选取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列(1)表示仅考虑解释变量数字物流与被解释变量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数字物流发展估计参数为1.044且在1%水平显著,表明数字物流发展可以显著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列(2)-(5)分别表示在逐步添加相关控制变量后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解释变量数字物流的估计系数均为正值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从列(5)结果来看,当数字物流发展每提升一个标准单位时,将带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提升1.120个标准单位。从实际情况分析来看,可能存在以下几点原因:一是通过信息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实现供应链信息共享和协同,降低了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性,更快速获取市场信息,减少企业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从而更高效地进行生产和交易。这种降低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的效应可以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效率和响应速度,从而提升其韧性水平。二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准确地预测物流市场需求和供给,从而更合理地配置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和短缺,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数字物流还可以通过优化运输路径、减少空驶率等方式提高物流效率,进一步降低物流运营成本,这种资源配置优化和生产效率提高的效应可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和适应力。三是通过智能调度和优化算法降低运输成本和时间,进一步提高物流发展运营效率和降低成本,可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盈利能力和稳健性。

表1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评价指标体系

表格图

表2 数字物流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

表格图

就控制变量而言,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可以显著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的提升,这表明: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通常拥有更好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信、物流等方面,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为产业链供应链的顺畅运作提供了保障。此外,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拥有更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工具,这些机制和工具可以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和管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从而降低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冲击。

(二)稳健性检验

1.工具变量法。

表3 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表格图

注:*、**、***分别表示相关变量在0.1、0.05、0.01水平下显著,括号内为标准误,下同。

表4 稳健性分析

表格图

表5 区域异质性分析

表格图

表6 作用机制分析检验

表格图

由于模型中可能存在自相关问题,参考唐立强(2023)认为数字物流发展到深入应用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因此本文选取解释变量数字物流发展滞后一期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回归,并采用两阶段回归法进行估计,检验结果如表4列(1)所示。从结果来看,数字物流发展估计系数仍呈现正向显著性,再次证明本文结论的可靠性。从rk LM检验和Wald F检验结果显著拒绝了弱工具变量设定,且数字物流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的估计系数仍显著为正,说明在经过工具变量克服内生性问题后,数字物流发展仍能够显著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

2.替换被解释变量。

本文参考李文龙(2023)的研究方法,选取产业多元化和产业创新能力作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研究表征,并通过熵值法综合得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评价值,检验结果如表4列(2)所示,回归结果显示,数字物流的估计系数依然呈现显著正向影响,与前文基准回归保持一致,说明结果具有稳健性。

3.主成分分析法。

由于不同测度方法获得数字物流发展程度可能存在差异,为增强研究的可靠性,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重新测度数字物流发展水平并再次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列(3)所示,在重新进行主成分分析法测度后,数字物流发展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仍起到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与前文结论保持一致。

(三)区域异质性检验

由于本文研究的不同省域所在地理位置、政策应用、地区资源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为进一步验证数字物流发展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的影响是否存在区域差异性,本文将30个研究省域按所在地区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并分别进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从检验结果来看,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数字物流发展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均存在显著促进作用,而东部地区数字物流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西部地区数字物流发展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

(四)产业升级作用机制分析

通过基准回归及稳健性检验均发现,数字物流发展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基于前文中介效应构建和变量设定,本文进一步检验产业升级能否间接起到数字物流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的影响机制,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从结果来看,数字物流发展产业升级的估计系数为0.316且在1%水平下显著,说明数字物流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产业升级。此外,从列(2)结果来看,产业升级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的估计系数为0.428且在1%水平下显著,表明产业升级的提升能够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结合整体作用机制估计系数来看,数字物流发展促进了产业升级,进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的提升。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数字物流中的应用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和精确度,进而推动产业升级。而这些创新应用带来的产业升级,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及行业竞争力,还可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适应性和韧性,使其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风险挑战。

对策建议

一是,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等交通网络的完善与优化,鼓励和支持物流企业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以提升物流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减少人为干预,增强供应链的抗干扰能力。此外,相关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共享,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反应速度。二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供应链科技创新的投入,支持供应链相关企业进行研发活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也应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新机制,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企业孵化等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加强产学研用结合,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三是,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市场整合。政府应优化营商环境,降低简化审批流程、降低税费负担等制度性交易成本,鼓励和支持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降低资金成本,增强供应链的稳定性。此外,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风险评估、预警、应对和恢复等供应链风险管理体系,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推荐产品

同类文章排行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