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3777金沙娱场城在线官方网站
货物查询

全国咨询热线400-663-9099
3777金沙娱场城在线

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广东省制造业和物流业融合发展研究

字号:T|T
文章出处:作者:人气:-发表时间:2024-08-08 08:40:00

 

0 引言

近年来,在国际经济形式复杂严峻的大环境下,欧美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都提出制造业回归和“再工业化”,以打造高端制造业为主体的发展格局。与此同时,东南亚、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也利用明显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与我国的中低端制造业展开全面竞争[1]。为了应对国际经济形势新挑战,我国提出了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着力构建以内需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战略,加快培育“中国制造”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的新优势。

相对于国内其他地区,广东省经济对外依存度更高,受中美贸易摩擦和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的冲击更大。作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制造业内部结构广泛,高新技术制造业与大量传统制造业并存,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对其形成双重挤压。因此,广东省制造业面临着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艰巨任务。物流业作为制造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并降低物损的第三个重要利润源,为制造业发展提供高效、专业的支持,对于制造业延伸产业链和提升价值链意义重大。同时,物流业的发展又需要以制造业为基础,两者相互影响和促进[2],两业深度融合发展能显著提高区域全要素生产率[3]。因此探究广东省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融合协调发展,对于区域产业升级与转移集聚、产业协调高质量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对于我国更有效地推进和实施双循环战略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1 广东省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广东省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广东省是中国制造业的排头兵,拥有全国最多的制造业企业、最多的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已形成了完备、高效的工业体系,在41个全国统计工业大类中,广东有40个,其中15个规模居全国第一。当前广东省许多企业已逐渐从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小型、微型企业增长加速,已经形成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制造业体系,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的位势和能级不断提升。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无人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占据了世界的重要市场份额,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制造业集群。在国家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广东省还在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不断提高制造业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加速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

但整体而言,现阶段广东省在全球制造业体系中尚处于从第三阵营向第二阵营迈进的关键阶段。较之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一些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领域,广东省大量制造企业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例如大型成套设备、数控机床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先进制造业相较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许多企业生产的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低,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在品牌化、高端化以及服务化方面存在较大不足,高端制造业和高附加值产业的比重较低。随着全球价值链重构和产业分工格局重塑,在国际市场波动明显、订单交付风险和生产成本不断上涨等外在因素影响下,广东省制造业产业链承受着诸多新考验。广东省制造业需要改变过去以产品生产加工为核心的发展模式,从原来的追求规模性增长,转变为追求结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这三方面的增长。企业需集中资源占领创新制高点,在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微笑曲线”两端抢占价值链高端。

1.2 广东省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广东省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现代物流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物流行业运行日益规范和成熟。广东省物流业营商环境和物流市场结构持续优化,大量外资物流企业、众多大型民营物流企业和重组的国有物流企业并存,集聚效应持续增强,物流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市场主体活力增强,新业态蓬勃发展,涌现出一批现代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现代物流企业,广东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物流运输网络和物流体系日趋完善,物流发展质量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全省物流业正处于由高耗能、低效率、高碳排放向低碳排放、高效率、新能源消费的转型升级时期。

尽管广东省物流业已进入快速转型升级的新阶段,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发展程度上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随着中国经济迈向双循环发展新阶段,广东省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并逐步升级,生产方式与产业结构都会发生明显变化。新技术与物流产业深入融合发展,影响物流企业转型因素也更加错综复杂,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仍存在许多“难点”和“痛点”。当前广东省物流业劳动密集型特征明显,人工成本不断攀升。物流企业小、散、弱问题突出,营业额上亿元的企业比重很小,全省约18.4万家物流企业,A级企业仅405家。长期以来,广东“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外向型经济格局塑造了省内交通基础设施布局,适应内循环发展的交通网络有待完善。广东省家电、绿色石化、新一带电子信息和汽车等重点支柱性产业的配送体系还不健全。物流业专业化、标准化、社会化和系统化程度还比较低,物流行业整体成本仍然偏高、渠道不畅、效率偏低。物流业粗放型经营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与现代物流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2 双循环背景下广东省两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广东省物流业制造业联动、协同发展趋势不断增强。日益完善的物流运输网络、稳步开展的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为逐步优化全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环境,为加快省内“两业”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过去专注于电商及零售物流的大型物流企业将业务扩展到制造业物流市场;从制造企业物流部门演变而来的物流企业也开始社会化,成为向社会提供专业供应链与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小型物流企业也开始整合社会资源,不断提高自身精益化管理能力,积极切入制造业物流。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持续进行物流服务创新,涌现出诸多新颖的物流服务形式,如:仓单质押、供应商管理库存、区港联动、多式联运等。提供的物流服务开始渗透到制度企业生产领域,并利用先进物流信息技术对制造企业资源进行整合与流程再造,数字化供应链正在加速构建。制造企业通过两业联动不断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提升核心竞争力。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开始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逐步形成了两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融合发展格局。但总体上看,广东省两业联动发展还存在融合程度不够深和层次不够高等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物流产业和制造业要素资源整合和流程优化不够

广东省制造业和物流业两业之间的协同发展不足首先体现在两业之间的产业标准、设施衔接等要素资源整合和流程优化不够,企业之间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没有实现共建共享,两业在订单、库存和运输等数据信息方面的对接与共享不足。物流业在规划物流网络、仓储设施时,缺乏与制造业企业的沟通和协调,没有充分与制造企业的生产布局相衔接,造成物流资源的分散和浪费;在进行业务规划和布局时,对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特点、产品特性等了解不够深入,不能根据制造业企业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导致服务与需求之间存在差距。物流产业链和制造产业链之间的融合、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协同协作均不够深入,没有实现从采购到生产、销售、运输、配送全运营流程的供应链服务,进而导致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从宏观层面来看,广东省过去在制定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时未充分考虑制造业的网络布局与产业集群效应,没有制定相关的政策促进专业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的深入合作和资源要素整合,两业各自优势和产业集群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广东省许多制造业逐步改变了以外贸为主的市场格局和“两头在外”的生产格局,开始高度关注国内大市场,同时在生产布局上与新兴国家和地区合作,进一步在海外市场建立战略布局和竞争优势,以缓解国内产能过剩压力。新发展格局下制造业供应链链条更长、供应链网络覆盖更广,长尾效应更难应对。因此制造企业必须构建出高效的一体化物流与供应链体系,以更好地适应新竞争环境下的业务发展[4]。但目前广东省区域物流园区建设没有区分不同制造业行业物流需求特点,尚未打造出物流与制造业一体化发展的制造服务体系和建立面向支柱性产业的专业化物流产业集群。

2.2 制造企业物流外包的开放度仍然不够

当前广东省许多制造企业对现代物流的内涵和作用认识不够到位,受传统的“大而全”、“肥水不流外人田”等传统思想制约,仍抱持“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观念。虽然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加大物流外包的力度,通过物流业务社会化整合物流资源。但从整体来看,制造企业还没有把物流管理上升到供应链战略层面,物流外包的开放度仍然不够,忽视了供应链联盟所能带来的巨大效益。部分制造企业因为缺乏物流外包风险管理经验,对物流业务社会化存在心理障碍。许多企业物流社会化外包业务仅限于产成品运输,而供应物流和生产物流仍倾向于企业自营,导致企业物流运营整体缺乏统筹规划和集成化管理,现代物流无法发挥其自身价值。

同时,部分制造企业担心物流业务外包会导致企业控制自身业务的能力被削弱,或担心第三方物流提供的物流服务质量不如自营物流或性价比不高,这也成为当前广东省制造业、物流业两业联动发展的障碍。另外,制造企业即便具有物流社会化的意愿,但由于缺乏支持企业剥离自营物流业务的相关政策或退出机制,在业务重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题和阻碍,例如人员安置、利益分配和资产重组等,最终导致退出成本偏高而使物流业务很难从原有系统中剥离。

2.3 广东省物流专业化一体化服务能力尚需提高

广东省物流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大多数物流企业规模不大,物流效益不高,长期处于微利状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不足,在物流运营过程中无法及时准确地获取、传递和处理供应链各环节信息,导致物流运作的各个环节衔接不畅,效率低下。缺乏实时信息也使企业客户难以对物流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进而影响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另一方面,广东省许多物流公司是由传统货运企业以及仓储企业发展演变而来,往往偏重于传统的单一运输或仓储服务,缺乏供应链思维,尚不具备根据制造业客户的需求提供综合供应链解决方案,实现从采购到生产、销售、运输配送等全过程一体化物流管理的能力[5],导致物流资源无法得到合理的配置,客户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也得不到满足。因此物流业与制造业之间更多是简单的供需关系,物流服务能力难以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在新的竞争形式和发展格局下,物流业将面临越来越多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物流需求,频次多、批量小,这就要求建立起与产业联动和融合更加紧密的物流体系,以确保更高的物流效率和更快的物流响应的同时能保持更低的物流成本。

3 双循环背景下广东省两业深度融合发展对策

3.1 建立面向支柱性制造产业的专业化物流基地

循环的本质是互联互通,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核心之一是建设现代物流体系。为适应新发展格局,广东省需结合本省制造业的网络布局与产业集群来制定物流发展规划,围绕新兴战略支柱产业集群,积极推动装备制造、汽车、家电、电子、医药等领域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引导精通行业业务的专业化物流企业集聚,建立与战略性支柱性制造产业相匹配的专业化物流基地和现代物流体系。科学规划广东省制造业集聚区内的物流服务体系,按功能集成和产业集群的原则建设一批专业化物流园区。各城市根据本地产业特色统一建设和完善一批符合当地发展需求的专业物流中心和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物流园区建设可充分整合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包括运输站场、仓储基地、批发交易中心等。通过编制详细物流园区控制性规划,严格限制聚集区内制造企业的自营物流用地,促进物流集聚区与产业基地、交通枢纽融合互动发展。

广东省可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优势,首先在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家电、汽车产业、先进材料等产业中组织实施一批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的示范性工程项目。鼓励物流企业向产业上下游拓展服务范围,为制造企业提供物流综合解决方案。重点推进专业化物流企业与先进制造企业及相关零配件生产企业联动发展,引导供应链企业共建、共用、共享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通过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畅通信息共享渠道、促进两业之间信息共享和资源对接。强化物联网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对产品生产、物流和消费全过程予以识别和跟踪,促进供应链信息同步共享并及时反馈消费需求,降低两业联动发展的供需信息搜寻匹配成本,有效提升供应链组织能力,促进供应链上产供销要素资源整合和流程优化。整个供应链上下游的物流需求主体都参与物流组织运作与物流服务标准制定,逐步加深物流业与相关产业企业主体在业务流程、信息数据、标准规范之间融合的程度,最终形成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的制造业物流服务体系。

3.2 大力推动制造企业物流业务社会化

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制造业的竞争力更多来源于强大的供应链资源整合能力。在市场需求多变和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广东省企业需要改变传统观念,接受物流业务社会化、集约化路径,在产品创新与附加值上做出努力。通过将产品流通过程的非核心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化的物流企业,逐渐减少对本企业物流部门的投入。优化配置企业资源,整合业务资金链,研发出创新性强、附加值高和用户体验更好的制造业产品。集中有限资源拓宽业务渠道,通过与物流企业联动,实施业务流程再造,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挖掘更多的利润点,不断增强企业在微笑曲线两端核心业务的竞争力。制造企业在进行物流业务外包时,需根据自身发展目标构建科学的服务商开发和选择流程和评价体系,与适合自身发展的物流供应商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同时构建相应的物流绩效考核标准,定期对合作伙伴进行评价考核,形成高效的物流服务机制。

广东省物流业要积极与制造业对接,主动介入制造业供应链。通过供应链管理,以提高制造业企业及全产业链的物流管理水平为核心,以提高制造业物流服务外包比例为目标,借助广东省低端制造业转移趋势,深化物流与制造业主体在物流系统、制度流程、标准规范等方面的合作,促进制造业进行物流业务外包和剥离,不断拓展制造企业物流外包业务范围和提升外包服务的水平。同时加强两业在产业标准、设施设备的衔接,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完善物流功能,帮助制造业企业实现生产方式转变和业务流程再造,推动采购、生产、销售、配送、运输等各个环节顺畅衔接,建设适应既有制造业提升发展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系统。

3.3 物流企业不断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广东省物流企业要紧密对接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创新物流运作模式,整合和延伸物流功能,从提供基础性服务向增值服务再到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转变。加强企业服务网络建设,由点及面不断辐射扩充物流服务区域,重组优化社会物流资源。通过与各类制造企业积极沟通合作,以自身专业优势和客户共同设计供应链,有效集聚物流需求。在对制造企业物流需求进行细分的基础上,深度挖掘企业个性化需求,在提供标准化的共性物流服务的同时,为客户量身定制“线边物流”、VMI等个性化服务方案。为生产制造企业提供原材料采购、准时制生产、库存控制、仓储管理、流通加工、分销、配送、回收等全程供应链管理一体化服务解决方案,打造以资源与信息高度共享、柔性化生产、快速响应和个性定制为特征的虚拟生产、云制造等供应链服务模式,不断提升附加价值和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实现从传统物流服务商向一体化供应链集成商的转变。

数字化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广东省物流企业提高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物流和供应链企业要面向制造企业开发物流大数据、云计算产品,通过系统平台共享标准化信息数据,协助制造企业及时捕捉和感应市场信息,增强企业对市场和客户需求变化的感知能力和快速响应能力。物流企业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应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智能技术手段获取货物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再通过系统统计、分析等,实现系统推理、决策,解决制造企业供应链运营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优化物流供应链和促进企业运营效率提升,增强物流业自身的服务能力的同时提升广东省物流企业的规模化和智能化水平。

4 结论

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融合发展是促进广东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温和换挡与动能加速转换的重要引擎。当前广东省制造业与物流业已通过“两业联动”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但依旧是两个主体之间的协同互动关系,尚未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融合”关系尚有较远的距离。随着科技进步和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制造业和物流业的边界逐渐模糊,两者之间更需要深度融合创新,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在此背景下,广东省制造业与物流业需进一步深化协同发展,不断克服融合发展中的难点、堵点和痛点,逐步提高协同发展的高度、广度和深度,促进区域产业升级和产业协调高质量发展,提高整体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助推广东省由制造业、物流业大省向制造业、物流业强省转变。

推荐产品

同类文章排行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