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3777金沙娱场城在线官方网站
货物查询

全国咨询热线400-663-9099
3777金沙娱场城在线

基于共享的农村物流共同配送运作模式研究

字号:T|T
文章出处:作者:人气:-发表时间:2024-07-11 08:17:00

 随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目前“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农村地区巨大的生产与消费需求将被有效激活,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优质农产品供给到市场,广大农民对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产生更多需求[1]。连接城乡市场、联通农村生产和消费之间枢纽的农村物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农村物流配送的收发货人集中度低、配送区域的范围广,货物品种多样而单位件数少、生鲜农产品对时间要求严格,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建设滞后,农产品产业的组织化、一体化程度低,物流服务水平低,信息不对称,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低等,对农村物流的集配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共享物流对市场需求信息进行共享,提高仓储设施、包装材料与器具、运输装备与技术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发挥人力资源的效用,优化物流资源的配置,从而降低农村物流的配送成本,提高终端配送的物流效率[3]。因此,在农村物流中通过共享物流实施共同配送对于提高农村物流的整体功能和效用具有关键意义。

1农村物流配送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物流基础设施缺乏

农村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缺少相应的冷库仓储设施,冷藏运输车辆的冷链设备不足。对农产品采收、加工、包装、搬运、配送等环节应用的冷链技术水平不高[4],尚未形成全物流过程的冷链连接。货物的仓储、配送、分拨、中转以及运输车辆的集散中心等大多设在区域和中心城镇,辐射范围窄,难以有效达到偏远山区,“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使得农村地区相较于城市来说成本高且配送的时间长、效率低[5]。农村物流过程中的多式联合运输没有得到有效衔接,公路运输中转至铁路、航空运输中间的装卸搬运次数多、耗费时间长,物流效率低,车辆空驶现象多。农村物流专业设备相对较少,专用性的设施设备缺乏,现代化的集装箱应用少,物流过程中的标准化程度不高。

1.2物流配送效率低

农村物流配送的经营方式落后,个体户经营的形式占绝大多数,多数个体户专业能力差、物流服务的规范化意识欠缺,与专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的业务往来少,物流产业的规模体量小。农村物流企业的业务范围小,运输车辆的配置、货物仓储等所应用的物流技术装备更新换代速度慢、比较落后,偏远地区的农村道路通行条件恶劣,难以到达。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产品生产规模小、集中程度低、较为分散,并且容易受到季节和周期的影响。农村大多处于半自给自足,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网络购物的频率不高,使农村物流面临物流链条长但是消费密度低的经营困境,干、支线物流与终端配送的连接程度低且多处于无效连接。供给城市的农产品少于进入乡村的城市工业品,运输车辆单程空驶情况多。农民向外销售农产品时,大多采用的是将货物运到乡镇集货,这些集货点的距离往往较远。或者即便有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或销售商能上门集货,但又会导致物流成本的增加。因为缺少专业的冷链物流设施,一些季节性强的生鲜农副产品在上行物流的仓储运输过程中易损坏,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

1.3信息技术水平低

农村物流系统的信息化应用程度低,信息平台不完善,相应的信息基础设施落后,信息资源共享少、沟通不畅。在农产品的物流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程度不高,没有有效应用一些先进的物流技术,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状况、仓储状态、物流订单实时查询等环节的信息化程度低,农产品卖方不能及时获得农产品的物流信息以提供相应的售后服务,买方对货物不能进行实时追踪,还可能出现货物配送不及时、货物丢失、物品损坏等情况,因此使得买卖双方以及提供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之间权责不明、职责不清,进而导致产生经济纠纷。农村物流没有及时搭建可供公共使用的信息平台,缺少查询物流信息的网站,针对物流信息建设的管理系统滞后,物流信息的共享受阻。

1.4专业化人才缺乏,服务水平差

目前在农村从事农村物流配送工作的条件艰苦,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善,工作难度较大、工作内容繁杂而个人收益较低,对精通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懂得对物流线路进行合理规划、整合优化分散资源的物流管理等专业物流人才的吸引力较弱。现在从事农产品物流工作的大多是当地村镇的居民,文化程度不高,没有受到专业的培训,物流技能缺失,对物流的认识存在局限,服务的意识淡薄,现有的从事农村物流工作的人员的知识水平与服务能力严重阻碍了农村物流的发展。

2农村物流共同配送的运作模式

农村物流的共同配送是由农村物流中的各个主体参与组建共同配送联盟,通过任务分包的形式合作完成物流过程,包括包装、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配送等物流活动。通过组合相应的物流设备以匹配不同的商品,对物流环节进行分工,由共同配送联盟中的成员协作完成,进而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2.1资源共享模式

将共同配送联盟中各物流主体之间的资源划分为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显性资源如包装器械、仓储库房、装卸搬运机械设备、运输配送车辆等,隐性资源如物流数据信息、人力资源、客户资源和管理模式等。在第四方物流核心企业的主导及协调下,将资源按照用户的需求和任务量的不同进行不同类型的整合,通过资源交换共享或者租赁共享实现资源共用。通过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使得各类物流主体参与协同运作的信息资源协同有效的运行。各物流企业通过建立虚拟联盟的方式开展协同运作,形成共同配送联盟。县及以上区域的货物流动由各企业独自进行干支线运输,县配送中心和各乡、村之间的货物流动,则由共同配送联盟整合资源进行共同配送,通过建立统一的村镇货物集配中转站进行货物的流转。在人力资源共享方面,建立人才资源数据库,优化人才配置,加强各企业间和外部培训等人才交流。在客户资源共享方面,同程配送的车辆中分别装载不同客户的货物,将来程和去程、低附加值与高附加值、大客户与小客户的资源进行整合。该模式要求企业之间关系亲密、高度互信,适用于经营主体集中化生产程度高、市场占有达到一定规模、进行组织化运作的县乡。

2.2“平台+信息共享”模式

通过建立O2O信息共享平台协调各方进行协同运作,由配送联盟中的核心企业、在平台注册的电商企业、参与共同配送的物流企业或者个人、村镇集配站组成平台信息系统。由O2O平台采集和发布各方货物流通信息,提供给参与共同配送的各方分工协作完成物流活动的方案,为平台用户提供应用软件的技术支持、优化和后期维护。通过对大量的物流订单采取算法以及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则进行实时的动态优化,以保障配送运力实现在任何情况下的快速响应和即时配送。O2O信息共享平台由配送联盟的核心企业负责运营,采集共享物流信息并进行协同作业的决策分析,通过村镇集配站提供共同配送作业的活动场所,在此空间上集散人和货。该模式的重点是共享物流配送信息,其组织联系不算紧密,经审核注册后的组织与个人可通过信息共享平台查看货物的集配信息,对于具有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化普及程度较高的县乡较为适用。

2.3众包分发模式

共同配送联盟加上参与共同配送的大众合作者即为众包分发模式,大众合作者的构成有当地村镇居民、超市、城乡客运车司机和有多余时间、精力并且信用良好的人员与机构等。共同配送联盟的核心企业通过与参与共同配送的大众合作者签订“配送托管合同”,将合同约定的配送业务按照托管合同的条件交于大众合作者进行协作完成,按照其完成的质量和创造的价值支付配送费用。通过论坛社区来发布配送信息,社区用户实名注册、经社区审核完成后可发布或者查看物流信息。货主将需要配送的货物信息在社区上以求助帖的形式发布,接单的用户与货主进行互动,确定货物配送的时间、地点、费用。参与共同配送的人员在获取物流信息之后根据自身的需求确认是否接单。确认配送接单之后在村镇集配站提供包括证明个人身份的身份证、车辆行驶证件、当地村居委会提供的个人信用证明、银行卡及卡号进行信息登记,并参加由核心企业组织的业务培训,在培训考核通过备案之后领取所需进行配送的货物,安全及时的运输货物送达收货方并进行货物的验收和相关单据的交接,最后在村镇集配站结账。该模式参与共同配送的人员范围广且复杂,需要制定相应的作业规范和严格的管理制度以保障其运行。

2.4“村镇电商集配站+智能自提柜”模式

通过对区域内人口的分布、快递业务的需求量、配送的范围等对待配送的货物进行统筹和整合,电商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出资投建智能快递柜,由村居委会配备专兼职的管理员来负责快递柜的维护。通过自提柜系统,进行智能收取件、信息发布查询及货物配送流程的监控实现电商企业、物流公司、收件人、非成员的共同配送者以及村居委会管理者等的无缝连接。自提柜的运营工作由县级的货物流通中心负责,通过建立信息平台,连接电商企业、物流公司,使得物流信息在货物流通中心的信息平台上被发布和查看,在取得收件人的许可之后配送人员将货物包裹存入自提柜中,收件人通过系统自动发送的信息获知取货密码。通过这种实时投放、移动支付、适时提取的自提柜模式,提高“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效率。该模式初始投入成本较高,并且由顾客来决定取货的地点和时间,这可能导致难以精准控制自提柜的容量和配送量,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来应对僵尸邮件、旺季存货爆仓及货件的安全等问题。

3建立农村物流共同配送的对策建议

3.1优化农村物流网络节点设置

将县级的货物贸易流通中心、农产品交易市场、农资配送点等进行集中打造成为集配货一体的县级物流中心。对乡镇客运站、供销合作社、农资经营点、快递网点等进行改造升级,使其成为具备运输、配送、仓储、中转分拨等功能的乡镇物流节点。将农村的小卖部、农家乐、电商网点等打造成为村级物流服务点。通过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的有效联通,打通城市与农村产品往来之间的通道,提升农村物流“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效率,节约物流时间和成本,保障农村物流高效运转。

3.2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共同配送模式运作的基础是参与共同配送的主体之间采集和共享物流信息,政府部门与物流企业应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在农村共同搭建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的共享。改造升级农村物流信息平台,进行信息化的投入建设,修建大量的通信信号基站,改造升级现有老化的网络线路,布局更多的网络线路,使通讯网络覆盖广大的农村地区。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保障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实现信息发布、货物追踪、仓储管理等数据的实时更新。提升信息传输的安全性,维护和保障数据安全。

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对于生产集中度高、物流需求量大的农产品产区改造升级公路的等级,做好相应的道路养护,改善道路交通状况,提高车辆的通行速度。加大农村冷链物流设施的建设投入,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配备冷库、冷藏车等专用的冷链装备,建设冷链运输专线、保鲜的冷链仓储物流设施以保证生鲜农产品的及时采摘和仓储,使农产品的品质可控[6]。加强农村物流各环节的衔接管理,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如多式联运过程中的装卸搬运等设施,提高各环节对接的效率。

3.3加强村级物流集配站建设

村镇物流集配站是农村物流共同配送的末端,共同配送的效率由村镇物流集配站建设所决定。下沉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重心,打造村镇物流共同配送生态圈,将农村的小卖部、农家乐、电商服务站等改造为村级物流服务集配站,由村委会主导和管理,提供复合型的物流配送服务,为货物的仓储分拣、周转分拨、支线运输提供作业场地。各电商企业、物流企业在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下进行协商,合作共建共同配送网络体系。

3.4培育现代农村专业物流人才

农村物流共同配送要得到有效地发展离不开农村物流从业者的自身素质,农村物流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专业的农村物流人才[7]。与中高职院校合作进行联合培养,设立专门的农村物流专业,培养掌握物流专业知识和基本原理、具有一定的物流实践操作能力、了解基本的物流管理原理的综合型人才。对接各大高校和专业培训机构,对专业的农村物流技术人员进行定向培训。采用短期的集中培训方式,对基层的一线员工开展关于物流的基础操作、基本知识的培训。对基层的管理者以及表现优秀的员工开展农村物流的专业知识、企业的运营管理及物流行业的前沿知识等培训;与当地政府合作,开设专门的农村物流从业培训班,对想从事农村物流工作的人员提供培训机会,培训内容为进行物流工作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能,以此达到提高农村物流人员的知识和管理、操作水平,促进农村物流的快速发展。

4结论

共享物流所具有的优化配置物流资源、提升物流配送效率、削减物流成本支出等优势的发挥取决于共同配送模式的选择,而共同配送模式要发挥其功能关键在于物流企业共同配送联盟。本文提出的基于资源要素的共同配送模式是基础性的配送模式,“平台+信息共享”的模式基于信息资源的共享,契约性配送模式关键在于配送托管合同的签订,“村镇电商集配站+智能自提柜”的配送模式提升其容量的柔性化。在实践中要综合具体实际进行选择,政府部门要给予相应的政策保障,包括优化县乡村等三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的设置,加大对农村物流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打造村级物流集配站,组建共同配送联盟,培育现代农村专业物流人才等。

推荐产品

同类文章排行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