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货运物流作为联通生产、消费的重要成本环节,成为制造业选址与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对于招商引资、提振制造业发展,拥有高效、低成本的强大货运物流体系支撑势必是一项重大助力。
为进一步深入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国家从政策层面不断推出指导发展的意见措施。2017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2019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等24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2020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13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提出要大力发展多式联运,进一步优化调整运输结构,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促进节能减排降碳;2022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推动物流提质增效降本,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东莞市位于珠江东岸,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和制造业大市。2022年,东莞市地区生产总值11200.32万元,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6513.64亿元,全国排名第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13844家,全国排名第二。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产生巨大的货运需求,同时货运物流也作为动脉引擎支撑制造业发展。对于东莞而言,协调好货运物流与制造业之间的关系,并形成良好合力十分重要。
作为制造大市,东莞市的货运物流需求十分旺盛。2022年,东莞市全年进出口总额13926.63亿元,全国排名第五;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为234.27亿元,在广东省内排名第四。全年货物运输总量15114.74万t,其中公路货物运输总量9271.05万t。全年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17020.70万t,在广东省内排名第四。
在货运交通基础设施上,截至2022年底,东莞市全市公路通车里程5266.22km,公路密度21407km/km2,公路密度位居全省前列;港口航运方面,东莞市拥有以东莞港为首的港口码头104座及泊位136个,可连接世界300多个港口,并且近期在东莞虎门港综合保税区建立了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为优质莞货直达香港国际机场后发往全球提供便利渠道;铁路基础设施方面,目前有3条货运铁路线过境东莞,分别为广深铁路、新沙南作业区进港铁路和京九铁路。
在物流服务网络上,东莞共建有公路货运枢纽8个、铁路货运站5个和3个大型物流园区以及数十个中小型物流集散点、二十余个大型农产品市场,货运服务设施分散各镇。
在货运物流主体上,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6月,东莞市可统计的从事物流运输企业3974家,全社会普通货运车辆30094辆,车辆数量全省排名第二。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近年京东全球物流总部、顺丰、菜鸟网络等相继在东莞建设一批物流项目。
在取得发展成就的同时,东莞市的货运物流发展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022年1月,东莞迈入“双万”新起点,成为全国第15个万亿地区生产总值、千万人口的“双万”城市。在这样的新发展起点下,东莞市的客货运交通正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东莞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产业经济雄厚,生产物流需求旺盛,且产业空间分布面广点多,货物运输需求大且分散;另一方面,超千万的人口规模既有旺盛的生活物流需求,也有较大的客运出行需求,从而产生更为复杂的客货交通组织问题。虽然东莞市现状高速公路网络建设相对成熟,但当前快速路体系尚不完善,仅中心城区外围形成环城快速路。为追求低运输成本,物流货运交通主要沿不收费公路、城市道路行驶,而东莞的早期城镇发展又主要依托公路兴起,从而造成了大量过境货运经过城镇中心区域关键路段、客货混行严重的交通乱象,影响物流运输效率和城市生活品质。以莞长路、莞樟路两条国道为例,这两条道路均为一级公路兼城市主干路,分别穿越大岭山镇中心和黄江镇中心,穿越镇中心段日交通量货运占比分别为30%、32%。
由于缺乏相应的货运物流顶层设计、空间整合,现阶段东莞物流企业多为自发布局,主要沿高速公路和国省道分布在各个镇街,总体布局分散,缺少空间集聚效应,并且以低端仓储型企业为主,总体发展尚不充分,处于“小而散”的初代发展阶段,未形成规模效应。例如,2010年起东莞规划建设的常平大京九物流园与周边产业未形成良好适配,目前仅作为塑胶城来运营;分散在各镇的如大朗物流中心、南城黄金物流园等基本都以经营运输业务为主,未形成强大的物流技术服务体系。并且,由于缺乏有效的土地利用评价标准和监管机制,新供物流用地利用不充分现象愈发突出,近年东莞落地的重大物流项目实际投资强度大多在承诺投资强度的40%以下,每亩产出比和税收贡献仅相当于东莞市规定标准的10%和13%左右。
相较于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能源消耗仅约为公路运输的1/5,碳排放仅约为公路运输的1/11。东莞市目前的货运运输结构仍以公路为主,根据2022年统计数据,东莞市公路货运比例约为61%,水运约为39%,铁路利用率明显不足,东莞港是全国唯一一个吞吐量上亿吨但无进港铁路的港口。在运输结构不占优势的条件下,东莞市近年货运总量逐年下滑,货运规模也在遭受挑战。在中投顾问发布的各市投资环境评估分析报告中,东莞市的物流运量规模评分(58.3分)明显低于宁波(78.1分)、苏州(68.9分)、佛山(65分)、泉州(61.7分)[3],货运物流发展不完善拉低了投资环境总体评分,不利于对外招商引资。东莞市近10年货运总量变化量如图1所示。
目前东莞多数物流企业的服务仍停留在传统的货代、运输和仓储上,缺乏平台型、产业化大型现代物流领军企业的组织和集成,企业发展能级、专业服务能力、技术装备水平、规模化程度、资源整合力度都比较低,难以满足东莞制造业的物流需求,导致东莞生产的货物很大一部分通过广州、深圳的物流企业运往境外,“莞货非莞出”,外贸数据严重流失。据不完全统计,东莞每年流失到深圳的外贸交易量超过2000亿人民币,同时由于缺乏信息化管理导致车货匹配不足,部分运输车辆空返率达40%以上。当前东莞市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逐步提升,且第三产业占比逐年增大,产业结构逐渐从传统密集型加工业向先进高新制造业转型,与此对应的供应链物流服务效率和质量也迫切需要大幅提升。
在当前内外环境巨大变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东莞市作为传统外贸制造大市,经济发展方向也正面临重大调整,近年进出口总额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对外贸易依存度2016—2022年间总体下降超30%,“出口转内销”正成为东莞制造厂商的新经营方向,与此相对应的货运物流体系也需要随之调整优化。东莞市近年进出口总额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东莞市近年对外贸易依存度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
在新发展格局加速形成的趋势下,各超特大城市正抓紧提升枢纽地位,强化区域经济辐射能力。在城市群方面,东莞所在的粤港澳大湾区与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等城市群或都市圈竞争明显;在粤港澳大湾区内部,东莞与香港、广州、深圳、佛山等地同属珠江口两岸的重要城市,在经济发展、交通枢纽建设等方面有明显的竞合关系。
2023年9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出台实施《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此方案的出台是广大台胞台商在莞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东莞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新起点、新篇章。方案提出要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具体包括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支持拓展国内大市场、携手扩大对外开放,货运物流体系优化在这其中是重要支撑。
城市货运交通和城市客运交通关系着城市的生产和生活,是城市交通的一体两面。针对当前东莞市货运通道体系尚不完善,客货混行严重的问题,建议加快制定东莞市货运通道规划和近期建设实施计划,并强化信息化管理支撑,建立时间-空间一体化的东莞市货运交通组织方案,统筹提升货运交通组织效率和城市空间品质。
针对现状东莞市物流园区布局分散,组织效率低、用地难保障的问题,建议结合东莞市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定位,统筹谋划市域物流枢纽和物流园区建设,编制货运物流土地利用规划,充分衔接市镇两级国土空间规划,确保规划物流用地选址的合理性和可落地性。在提升物流园区用地效率和强化企业等主体用地开发意愿方面,建议出台物流用地激励政策,加强对现有存量土地资源和物流基础设施的合理利用,通过土地置换、设施改建和功能调整等途径,进一步提高物流用地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一项重点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优化。当前,以铁水联运为代表的多式联运成为我国交通运输结构调整的重要突破口。随着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多式联运已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在这样的发展大背景下,结合东莞市运输结构尚不合理,缺乏多式联运的现状,建议由发改部门牵头加快制定东莞市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统筹推进东莞港国家物流枢纽的建设,加强东莞港和广东(石龙)铁路国际物流基地的联动,配备现代化转运设施,提高物流设施的系统性、兼容性,强化“水水转关”、组织开展水铁联运,实现货物多式联运物流组织形式的无缝衔接;改造建设一批具备多式联运条件以及有利于城际运输和城市配送长短有机结合的物流基础设施,提高物流集散能力。
针对当前东莞物流企业“小、散、弱”的特点,建议由商务部门牵头出台相关物流发展和扶持政策,加强对物流产业的调控、引导和协调,支持本土物流企业与广州、深圳和香港等有实力的龙头企业采用战略结盟等方式进行资源整合、协作发展,利用区外龙头企业的资源和经验提升东莞物流企业的发展水平。通过实施土地、投资、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培育第四方物流企业成长,促进东莞物流市场主体发展壮大。
在智慧交通、万物互联的新技术发展趋势下,信息化是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管理能力的重要抓手。建议由工信部门牵头建设统一的东莞市公共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支持企业内部信息化升级改造,形成多层级、全方位覆盖东莞市、辐射珠三角地区的物流信息网络,助力东莞物流智慧化发展。同时,建议在货运物流系统提升构建中积极引入智能网联货车的应用,建议考虑率先选取东莞港、立沙岛物流园、麻涌新沙港物流园、松山湖、滨海湾、各镇街现代化产业园区等重点企业集中分布区域发展智能网联货车,提升货运组织效率与信息化水平,同时也支撑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在货运运输车辆上,建议探讨推广氢能货车应用,与东莞水乡氢产业区实现产业衔接,努力实现东莞作为制造业大市在货运物流体系、新兴产业上强强联合,整体蝶变。
货运物流是制造业重要的成本环节,在新发展格局加速形成的背景下,更有“得物流者得天下”的发展论调。论文基于东莞市的现状发展特征提出了对东莞市货运物流降本增效、支撑制造业发展的规划建议,希望能为东莞市和其他城市的货运物流发展提供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