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是指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对冷藏冷冻食品、生鲜农产品、医药品等温度敏感的货物进行采购、加工、储存、运输、配送、销售等环节的全过程温度控制和管理,以保证货物的质量和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2万亿元。冷链物流涉及的行业和领域也越来越多,除了传统的食品、医药等行业外,还涉及到生物制品、化妆品、电子产品等新兴领域。同时冷链物流设施设备不断完善。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冷链物流设施设备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了冷库、冷藏车、冷藏箱等设施设备的数量和质量,提升了冷链物流的服务水平和能力。冷链物流政策环境也在不断优化。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关于支持新型消费发展促进消费回升若干措施的通知》等,为冷链物流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指导。同时,我国也加强了对冷链物流的监管和执法,保障了冷链产品的质量安全和消费者权益。
在冷库储存环节,电气自动化设备主要用于实现对冷库内部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控制,以及对货物入库、出库、移库等作业的自动化管理。常见的电气自动化设备有温湿度传感器、温控器、变频器、PLC、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等。温湿度传感器可以检测冷库内部的温度和湿度,并将数据发送给温控器。温控器可以根据设定的目标温度和湿度,控制制冷机组、风机等设备的开关和运行状态,保持冷库内部的恒温恒湿。变频器可以根据负载变化,调节制冷机组、风机等设备的转速和功率,节约能源[1]。PLC可以根据预设的程序,控制货物入库、出库、移库等作业的顺序和时间,提高仓储效率。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货物的快速定位、追溯和查询,提高仓储准确性。
在运输配送环节,电气自动化设备主要用于实现对车辆内部温度、湿度等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控制,以及对车辆行驶状态、位置、路线等信息的实时采集和传输。常见的电气自动化设备有车载温湿度传感器、车载温控器、车载变频器、车载GPS、车载视频监控系统等。车载温湿度传感器可以检测车辆内部的温度和湿度,并将数据发送给车载温控器。车载温控器可以根据设定的目标温度和湿度,控制车辆内部的制冷系统、通风系统等设备的开关和运行状态,保持车辆内部的恒温恒湿。车载变频器可以根据负载变化,调节车辆内部的制冷系统、通风系统等设备的转速和功率,节约能源。车载GPS可以实时采集和传输车辆的行驶状态、位置、路线等信息,并与后台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实现对车辆的实时监控和管理。车载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实时采集和传输车辆内部和外部的视频画面,并与后台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实现对货物和驾驶员的实时监控。
在销售终端环节,电气自动化设备主要用于实现对货架、展柜、冷柜等设备内部温度、湿度等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控制,以及对货物的自动化识别、计量、结算等功能。常见的电气自动化设备有货架温湿度传感器、货架温控器、货架变频器、RFID、智能收银系统等。货架温湿度传感器可以检测货架内部的温度和湿度,并将数据发送给货架温控器。货架温控器可以根据设定的目标温度和湿度,控制货架内部的制冷系统、通风系统等设备的开关和运行状态,保持货架内部的恒温恒湿。货架变频器可以根据负载变化,调节货架内部的制冷系统、通风系统等设备的转速和功率,节约能源。RFID可以实现对货物的自动化识别、计量、结算等功能,通过无线电波与后台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换,提高销售效率和便利性。智能收银系统可以实现对货物的自动化结算、支付、发票等功能,通过网络与后台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实现销售的高效性和便捷性。
由于冷链物流涉及多个环节和多种货物,不同的环节和货物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的需求和标准也不相同。然而,目前我国对冷链物流中电气自动化设备的配置和使用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指导,导致一些冷链物流企业或终端用户随意选择和使用不合适或者过时的电气自动化设备,造成资源浪费、效率低下、质量下降等问题。其次,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兼容性和互通性不强。由于冷链物流涉及多个环节和多个主体,不同的环节和主体使用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可能来自不同的厂商或者品牌,采用不同的技术或标准,导致了一些电气自动化设备之间无法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换,或者需要进行复杂的转换和适配,影响了冷链物流的连贯性和协同性[2]。
由于冷链物流中电气自动化设备需要在恶劣的环境下长期工作,容易出现故障或者损坏。然而,目前我国对冷链物流中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没有建立有效的机制和制度,导致一些冷链物流企业或终端用户缺乏维护和更新设备的意识或能力,或者维护和更新的成本过高,影响了冷链物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由于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相对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国在冷链物流领域缺乏核心技术和专利,对于一些高端、智能、节能、环保等方面的电气自动化设备,还需要依赖进口或者仿制,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
这一措施旨在规范冷链物流中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性能、功能、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和标准,以及选择、安装、调试、使用等方面的方法和步骤,提高冷链物流的效率和质量,降低能耗和成本,增强安全性和可靠性。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要加快制定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标准体系建设规划,推进冷库、冷藏车、冷藏箱等设施设备标准化、智能化、绿色化建设,推动国内国际冷链物流标准接轨,提高冷链物流服务水平。
这一措施旨在促进不同厂商或者品牌的电气自动化设备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换,实现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管理,以及对冷链物流的全程监测和追踪,提高冷链物流的连贯性和协同性。根据《中国自动化冷链物流未来趋势》,要推动大数据、物联网、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冷链物流领域广泛应用,打造智能密集仓储系统、智能分拣系统、智能运输系统等,实现冷链物流的智慧化管理。
这一措施旨在及时发现和排除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故障或者损坏,及时引进和应用新技术和新产品,提高冷链物流中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性能和水平,保障冷链物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根据《冷链物流中自动化仓储的发展趋势及技术应用》,要加强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定期检测和维修机制,利用云平台和物联网系统进行远程监控和诊断;同时要引进新型保鲜制冷、节能环保等技术,在不影响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制冷温度,节约能源消耗。
这一措施旨在加大对冷链物流中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研发投入,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提升我国在冷链物流领域的国际影响力[3]。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要加强对新型保鲜制冷、节能环保、智能化等关键技术的攻关和创新,推动冷链物流设施设备的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升级,提高信息实时采集、动态监测效率,促进冷链物流业态模式创新和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
这一措施旨在通过制定和实施冷链物流中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质量标准、检测方法、评价指标等,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高设备的质量水平和信誉度。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要加强对冷库、冷藏车、冷藏箱等设施设备的质量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冷链物流设施设备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完善冷链物流设施设备质量安全信息公开机制,提高消费者对冷链物流产品的信任度。
这一措施旨在通过分析和评估冷链物流中电气自动化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或者风险,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应急预案和救援机制,提高设备的应对能力和恢复能力,减少冷链物流过程中的损失和影响。根据《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智能冷链物流系统》,要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智能冷链物流系统,实现对冷链物流过程中的温度、湿度、位置等数据的实时记录和共享,以及对故障或者风险的实时预警和处置,提高冷链物流的透明度和安全性。
这一措施旨在通过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建立共享和协作平台,实现不同环节、不同主体、不同地区的冷链物流中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协同效率。根据《中国自动化冷链物流未来趋势》,要打造智能密集仓储系统、智能分拣系统、智能运输系统等,实现对货物入库、出库、移库、分拣、运输等环节的自动化管理,并与其他环节或主体进行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换,提高冷链物流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冷链物流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探讨电气自动化设备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与优化措施,旨在帮助企业提高冷链物流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节约能源消耗,为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