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深入与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电子商务逐渐成为农村地区经济繁荣发展的新业态及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新引擎,为拓宽农村产业形态、挖掘农村地区发展潜能、释放农村市场消费潜力提供了机会与可能,这极大地缓解了我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经济严重滞后这一现实问题。物流作为电子商务的重要环节,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快农村电商物流网络建设,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现代物流配送体系,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
电商物流,是指在电子商务兴起大背景下,根据电子商务活动的特点与需求提供的一系列物流服务的总称,包括采购、包装、运输、分拣、配送等环节,是电商行业得以发展、兴盛必不可少的部分。农村电商物流是电商物流中重点服务于农村地区的一个分支,其包括农产品向外输出与消费品向内输入的双向流通路径。
自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鼓励农村电商的发展,推动农产品流通”以来,农村电商进入农村经济发展领域,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营商模式。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在政策的支持与指引下,我国乡村价值不断多元化,农业功能不断扩展,农村电商的发展更为迅速。2023年,我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5900亿元,同比增长11.0%;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4900亿元,同比增长14.7%。电商发展的前提是电商物流网络建设。为响应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与农村电商发展需要,交通运输部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策略,从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四个方面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乡交通运输均等化服务水平,为农村电商物流发展提供了基本道路保障。乡镇快递网点的覆盖率直接反映着农村电商物流覆盖面与农村电商物流基础设施布局是否完善,2023年我国农村乡镇物流综合服务站覆盖率保持98%的高位。中国邮政相关部门表示,我国农村寄递物流体系不断夯实,截至2023年,邮快合作建制村覆盖率超70%,苏、浙、沪等地基本实现“村村通快递”。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农村电商在我国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显著,农村电商物流发展成果喜人。农村电商物流打开了农村地区农产品的销路,拓宽了农产品销售范围,激发了农村市场消费潜力。同时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与就业机会,从而吸引广大青壮年回流建设家乡,有效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尽管我国农村电商物流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不可忽视的是,目前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现代信息化能力低、物流人力资源短缺等三大因素仍制约着我国农村电商物流的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由于农村地区地理环境复杂,居住地分散,物流需求量相对较小,因此导致农村物流运输难度大、配送效率低,所以物流公司出于成本考虑,物流服务难以全面、高质量地覆盖到农村地区的每家每户,农村居民物流服务体验差。此外,不少农村地区道路狭窄、损毁严重,承载能力有限,加之农村物流运输设备短缺、老化、单一,因此严重阻碍了农村物流的进一步发展。
农村地区向外出售的农产品多为生鲜食品,其易腐性对冷链物流体系以及物流时效性的要求较高,但由于农产品冷链物流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标准、产地冷藏保鲜设施不足、冷链物流设施设备缺乏、技术落后、运输成本高,因此导致电商物流使用效率低。
相较于城镇的互联网普及率高达83.3%,农村地区由于资金、技术和地理环境的限制,互联网普及率仅为66.5%,其中布局密集、运行高效的信息网络多集中于地势平坦交通条件好、经济发展基础好、距城市较近的东部农村。网络进村入户难以全面普及,且农村地区的网络运行效率较低、稳定性较差,一些偏远或经济落后的地区特别是山区甚至存在网络盲区,致使当地农村居民上网与通讯受到限制。
目前大部分农民仍然缺乏必要的电商知识与技能,不能准确、及时地通过电商平台发布农产品信息,并在短时间内完成线上签单、资金结算、配送调配等,农产品信息交换困难,农产品损耗严重,因此导致农民在生产与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的同时却不能实现农业生产效益的提升。此外,通过现有的信息渠道,经销商也难以在第一时间精准获得农产品销售信息,及时收购、运输、宣传、售卖农产品,因此导致农产品的供给方与需求方之间的信息交换不足,信息失衡,供需不匹配。
我国农村地区物流多由小型快递公司承担,由于资金与技术有限,未能广泛引入RFID、GPS、AGV等先进信息技术,大部分公司仍然采取人工装卸分拣这一传统操作模式,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物流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析能力弱,因此导致物流运作效率低、错误率高、业务链延伸不够、服务质量差。
复合型电商物流人才是指既精通电子商务又懂得物流管理的全方位人才,他们不仅具备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和能力,能够精准把握市场趋势,制定并灵活调整企业营销策略,同时还具备扎实深厚的物流专业知识,能够基于理论针对物流中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创新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从而优化物流流程、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提升物流质量。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物流行业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规模化的运营模式,因此对复合型电商物流人才的吸引力有限。加之农村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相对不足,物流设备陈旧,工作条件艰苦,薪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有限,致使高素质的复合型电商物流人才难以在农村地区下沉。
大量农村劳动力为追求更高的经济收入和更好的生活条件,往往选择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地区劳动力短缺,且现有劳动力缺乏长期稳定性。农村电商物流企业的相关技能培训是从业人员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更是在现有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的背景下提升农村地区物流水平的必要条件,但企业出于业务重心、经济成本、农村劳动力长期工作意愿不强等因素的考虑,难以投入过多资金用于农村地区员工技能培训,因此造成劳动力素质差、服务质量低、经济收入少、劳动力流失的恶性循环。
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及农村发展长期规划,制定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加强对农村电商物流体系的整体设计与科学规划指导,规范农村电商物流的运作和管理。当地政府需要因地制宜出台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贷款扶持等优惠政策,同时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宣传册等宣传渠道,提高政策知晓率和利用率,以激发市场活力。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挖掘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的成功案例,树立典型示范,举办农村电商物流发展论坛,邀请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分享先进经验,从而激发物流企业的积极性和农村居民的电商意识,营造有利于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
基础设施是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先行条件,是社会正常运行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但由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工程规模巨大、耗费资金高昂、技术要求高且经济效益低,所以政府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承担者。健全农村电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体系,首先,需要深入调研,了解实际需求和瓶颈问题;其次,基于调研结果,制定农村电商物流网点布局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明确建设目标、任务、措施、时序、地点,同时要加强与农村发展规划的衔接,确保各项设施建设的协调性和整体性;再次,根据总体规划,整合现有资源,加大对道路、桥梁、仓储设施、配送中心等农村电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提升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的硬件条件;最后,加强监管与协调。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对建设质量、安全、进度、维护进行全方面的监管,协调各方利益,解决建设与维护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通过建立农村电商物流人才培训资金和调整税收政策等措施,引导农村电商物流企业和研究机构融入到农村物流人才培训体系中,与高校共同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培训模式,以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适配性。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定期举办专题培训,弥补现有人才培训体系的不足,从而培养一批懂电商、懂物流、懂技术的专业人才,持续提升农村电商物流人才的综合素质。此外,在加强人才培养的同时,地方政府还要根据当地经济特点与产业结构,制定相应人才引进优惠政策与激励机制,以吸引和留住人才,从而为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夯实智力基础,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农村电商物流企业应利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科学技术,提升物流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存储、分析、处理、传递系统,实时监控与高效管理物流信息,以确保产品不变质、不受损、不滞留、不遗失,从而提高农村电商物流的整体服务水平。同时不断更新、完善、改良信息系统的软硬件设施,制定规范的信息采集标准和数据交换规则,以确保物流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准确性、可持续与高效率,从而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协同效率与服务水平。
农村电商物流企业应组织专业调研团队深入农村,与农村居民面对面交流,收集他们对电商物流在速度、价格、附加服务等方面的具体需求和期望,以精准定位服务方向。同时针对农村居民的需求,创新物流服务模式,如为追求高速度的客户提供快速配送通道,为追求低成本的客户提高包裹集中配送,为有大件邮寄需求的客户提供定时定点上门取件以及收费包装装卸等一站式附加服务。
首先,农村电商物流企业应与学校和研究机构协作开展定向培养、实习实训,从而为企业输送具备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人才;其次,设立内部培训机制,定期为员工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以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与技能水平;最后,制定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并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农村电商物流企业的发展前景以及人才需求,以提高企业在人才市场的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入企业。
农村电商物流的初衷是为农村电商服务,推动农村电商物流高质量发展归根究底要通过扩大村民电商需求驱动。这不仅仅需要政府或企业组织电商培训机构、组建电商专家团队、建设农村电商示范基地并加强激励与宣传,为农民提供系统的电商知识培训课程与实地指导和帮助。农民更应当运用好这些资源,积极参加政府和相关机构组织的电商培训,与经验丰富的电商从业者交流沟通,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增强对电商物流的认识,了解基本的电商知识和物流操作流程,在学习中逐渐掌握电商销售、平台操作、订单处理、库存管理、物流配送等专业知识,为推动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和改善农村地区生活质量奠定基础。
在学习电商知识的基础上,农民可以通过政府提供的电商平台实践机会,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技能,在开设网店、产品展示、营销推广等过程中不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并创新性地尝试新电商工具与技术,以提高电商运营效率。值得一提的是,在实践中农民需格外注重农产品的标准化和品牌化,在保证农产品质优的前提条件下,结合当地人文历史与民族风情,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利用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品牌销售和宣传推广。同时积极参加农产品展览会等活动,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市场空间,从而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加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和购买意愿,进而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