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专业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热门专业之一,培养目标是为现代物流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然而,目前物流专业实践教学还存在内容陈旧、模式单一、校企合作不深入、评价机制不完善、课程思政融入方法单一等问题,难以满足物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如何推进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目前,许多高校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仓储、运输等基础操作层面,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脱节。实践教学内容更新速度缓慢,缺乏对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及时响应,导致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差距。此外,在实践教学模式上,许多高校仍然采用单一的实验室操作、模拟演练等方式,学生缺乏在真实业务环境中锻炼的机会。
校企合作是推进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但目前许多高校与企业的合作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融合。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提供的实习岗位质量不高,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得不到有效指导。同时,高校对企业需求了解不够,实践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在实践教学评价方面,许多高校过于注重结果评价,忽视过程评价,评价标准单一,缺乏科学、多元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方面,要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纳入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物流领域的前沿技术应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实践教学内容与物流业务流程的对接,让学生全面了解物流业务运作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的业务处理能力。
一是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二是采用“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模式,以真实的物流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提高业务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三是引入“竞赛促学”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举办物流专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达到“课程思政”多渠道设计。
校企合作是推进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关键举措。高校要主动加强与物流企业的沟通交流,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邀请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同时,要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实训中心,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实习实训机会。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形成“政行企校”多方联动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是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要建立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重视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和能力提升。同时,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从知识、能力、素质等多维度评价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引入企业导师、学生自评、互评等多元评价主体,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针对性。
某港口物流公司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与高校共同优化港口物流实践教学内容。在传统的港口生产操作、仓储管理等实践教学内容基础上,增加了自动化码头操作、港口物流信息系统应用等反映现代港口物流业发展的实践教学内容。同时,将该公司在多式联运、甩挂运输、江海联运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引入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实践视野。优化后的实践教学内容紧跟港口物流业发展前沿,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某港口物流公司与高校合作,开展“引企入教”的实践教学模式。公司选派优秀的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兼职教师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项目,指导学生开展码头作业计划编制、堆场调度优化、港口物流成本核算等实践训练。同时,兼职教师定期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提供持续改进建议。“引企入教”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了校企资源的深度融合,提高了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某港口物流公司牵头成立了港口物流人才培养联盟,联合高校、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等多方力量,共同推进港口物流人才培养。联盟搭建了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定期召开港口物流人才培养研讨会,研究港口物流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联盟还组织开展港口物流职业技能竞赛、港口物流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实践成果的舞台。港口物流人才培养联盟的建立,有利于整合多方资源,协同推进港口物流实践教学改革。
针对传统实践教学评价偏重结果、忽视过程的问题,某港口物流公司与高校合作,构建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兼职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实践表现,结合学生提交的阶段性成果,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过程性评价,并给出改进建议。在实践教学结束时,采用实践报告、现场操作、实践答辩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结果性评价。
某货运物流企业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人才需求,与高校合作开发了一系列货运物流实践教学项目。例如,围绕该企业开展的甩挂运输业务,开发了“甩挂运输路径优化”实践教学项目。学生通过参与该项目,了解甩挂运输的业务流程,运用物流规划与优化等方法,设计甩挂运输路径方案。再如,围绕该企业开展的城市配送业务,开发了“城市配送车辆调度”实践教学项目。学生通过参与该项目,熟悉城市配送的特点和要求,运用配送车辆调度优化模型,编制配送计划。开发的实践教学项目源于货运物流企业的真实业务,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某货运物流企业采用“工学交替”的实践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结合。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在企业实践期间,学生深入一线岗位,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参与货物装卸、运输组织、单证制作等货运物流业务的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工学交替”,学生可以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同时,学生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又成为课堂教学的素材,实现了实践与理论的良性互动。
某货运物流企业与高校共建了货运物流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实践教学基地设有仓储操作区、运输调度中心、物流信息化实训室等功能区,配备了堆高机、物流模拟软件等实践教学设施设备,可以满足不同物流环节的实践教学需求。企业选派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员工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某货运物流企业与高校合作,建立了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包括理论知识应用、实践操作技能、沟通协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多个维度,综合考查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表现。根据不同实践教学项目的特点,对各评价维度进行赋权,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实践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要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实践教学。其次,要增加实践教学经费投入。高校要设立专项实践教学经费,用于购置实践教学设备、开发实践教学项目、支持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等。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在经费、设备等方面给予实践教学必要的支持。
要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明确质量标准和责任主体;建立实践教学督导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健全多元参与的实践教学评价反馈机制,持续改进实践教学工作;强化实践教学激励约束机制,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和学生学分认定,调动师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通过构建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可以推动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活动规范有序开展。
综上所述,推进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是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要立足物流产业发展需求,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实践教学评价,实现“课程思政”多渠道设计并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构建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只有不断探索实践教学新路径,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物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