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统计工作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现状
1.1 统计工作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
一方面,企业的基础统计信息服务资源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企业的主要统计业务数据往往仅限于一些简单的后统计数据,统计趋势预测能力和业务统计指标滞后。企业各级统计人员需要定期或集中组织力量完成从各级相关统计监督部门和各业务部门整理汇总的各种信息统计服务报表。信息量太小,准确率不是很高,提前服务的信息预测比较少。另一方面,企业领导员工通常是对公司内部统计报表数据存在某种误解。
1.2 统计数据质量下降。
企业统计分类账清单的账面记录信息和各类企业会计报表的原始账项记录信息仍存在不足。项目统计分析报表的数量比较大,内容比较复杂。指标的内容往往缺乏协调性和统一性。工业能耗指标的编制无法做到规范统一,计算方法和统计依据仍有差异。应全面统一设置专业统计机构的职能,设置日常专业统计的管理和领导机构。国家统计报表由会计师或其他社会专业部门的人员代表负责审查和报送。一些部门的统计报表综合分析指标往往难以根据国家统计工作的具体要求,及时、准确地进行综合平衡计算。
1.3 统计人员的素质不高。
中国大部分公司的统计销售人员,大部分都是非全职销售。主要业务是处理会计账目或做其他相关工作,辅以业务统计分析。这些统计专业人员因为本身学历很低,缺乏一种职业责任感,统计工作时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以及研究主动性等远不如一般的专职统计销售人员。很多人数据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研究、综合处理往往主要基于各种统计处理方法,缺乏经验积累或盲目使用那些不正确的理论和不恰当的数据,造成统计数据分析出现严重错误,很少主动提供企业实际经营管理所需的实际数据,提供企业实际经营管理的实际基础统计数据,不用说综合统计信息调查、分析评价、预测预报、提供正确的统计参考意见;并实行统计监督。
2. 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战略规划的根本概念
物流信息化整体战略规划体系是中国企业
物流战略规划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全国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推进战略所进行的长远性总体谋划。
2.1 物流信息化战略目标。
企业物流的战略实施过程必然会影响到许多其他相关业务,而整体战略决策最终会对所有这些相关业务产生巨大影响。其中之一就是实现企业物流和具体业务信息化的总体战略目标,从而真正达到企业物流全面信息化的总体战略目标。
2.2 物流信息化战略描述。
在确定了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后,我们需要对其指标进行一定的描述,以便客观地衡量。在整个企业物流服务信息化总体战略目标任务的总体实施过程中,影响整个物流服务业信息化实施战略规划过程的重要因素成为需要分析和描述的重点目标。为了尽快实现企业信息系统的总体战略目标,为了充分发挥推进整体物流管理系统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的综合效应,首先要衡量重要事项的影响指标。
3. 统计在物流仓储管理中的运用
3.1 多种统计调查方法相结合,建立物流数据统计平台。
由于过去长期受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过多的、条块分割的、分行业管理部门,传统的中国物流行业分布在政府物资、商业、贸易、仓储、运输服务等众多部门系统之中,其自身的封闭性长期发展。所以导致形成物流的各种统计方法往往太细或太窄,形成了包括各种物资供销统计、商业物资统计、市场商品统计、运输物流统计、储运货物统计在内的各种统计方法。考虑到现代企业物流系统涉及面广、系统渗透性强的行业特点,结合我国目前信息统计系统的基本现状,现代物流企业统计的主要方式及数据资源采集主要指基于全国经济行业综合统计、相关管理部门的行业统计、财务核算并以其他行政记录统计为数据基础,辅助必要的资料、重点企业调查、典型地区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的分类整理研究,并运用其对现代物流统计的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同时,针对现阶段我国物流公司的市场特点,可以参考其他物流统计调查方法,对这些现代物流公司的总量进行动态抽样调查,切实保护其现代商业物流数据,统计来源的准确完整性。我国现有的大部分系统的数据统计指标,大部分都是依靠各种相关货运行业系统的统计模型,根据各种相关货运行业系统的统计模型来估计或推断统计的,比如货运量、货运周转量等。利用这些统计指标来全面衡量整个物流的规模,虽然仍有一定的数据科学性,但仍不能完全反映中国物流行业规模的全貌。对市场的宏观认识,一直都是在一个水平层面的认识。这样,我们就更加难以系统地测算我国整个仓储物流行业所带来的劳动力成本,以及投入成本与社会产出之间的相对经济效益。此外,尽管我国在物流经济相关规划、政策、成本和核算指标的统计研究基础上取得了一定的重要成果,但仍遇到了统计应用层面遇到的历史障碍。由于涉及物流业的经济核算统计基础数据的缺乏,对物流业基础数据的依赖性极大,这实际上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现代物流业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因此,在对国外各种物流系统的定性统计和定量核算数据资源的基础上,研究和建立国际物流统计数据平台,将有利于加快我国整个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物流业系统的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数据分析和统计核算方法的保障。
3.2 设立明确的统计部门。
统计方法的运用在我国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科学体系。在目前的企业物流管理系统中,为物流管理提供了更加系统、详细、可靠和客观的物流数据采集和处理分析,从而可以为整个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
3.3 提供可靠的统计数据。
在构建现代国际企业物流网络、供应链物流一体化管理等技术方法和应用环境中,无论是基于现代成本质量控制技术和物流成本信息预测的技术,还是基于现代物流企业产业链价格成本的管理,都必须充分依靠公司的相关数据统计业务和成本核算业务来提供更加客观、完整、可靠的数据报告信息。
3.4 借助于现代统计软件,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综合使用。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日益发展,许多先进统计技术软件,如SPSS统计软件和SAS统计软件等目前已经能逐渐系统地为大家所全面认识使用和系统掌握。我们完全可以尝试在保持对我国传统物流统计管理方法进行消化吸收研究的同时,加强对最新现代统计理论方法在中国物流企业中系统的总结应用创新。
3.5 构建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1)宏观性原则。在当今时期,我国物流业整体仍处于高速发展的初期,政府应大力引导扶持、优化市场物流环境、培育商品物流体系和加快健全并规范商品物流市场。反映国民经济数据总量、观测经济运行数据趋势,研究经济运行趋势的数据和为行政决策活动提供重要的运行评价指标数据,是主要目的。(2)系统性原则。物流的统计业务指标也应是融入于国民经济总体核算范围的社会各门类行业综合统计,具有总体反映社会全貌、产业要素间主要指标关联性更强等的特点。同时可以按一个固定周期的报告期来获取数据,进行周期性跟踪观察,解决传统商业化公司的问卷解决不了的问题。(3)适应性原则。我国目前处于商贸物流事业发展较初期,没有真正经历一些发达国家所已经走过的历史阶段。现代物流产业统计研究指标体系框架的设计建立都应与当今我国物流市场发展总体特征规律和各行业自身发展规律状态特点相适应,能够切实满足现实需求。(4)可操作性原则。依托全国现行的政府综合统计方法体系,基于国家现行物流统计基础的统计制度的调查采集方式,既强调要坚持对物流业现有存量数据做充分统计挖掘,又要积极完善现行统计分析方法制度,建立国家物流信息统计工作基础,数据调查采集制度的统计内容要求及抽样方法等要尽可能具有实践可参考操作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统计已经渗透在当今物流仓储管理实践的几乎各个具体环节,而企业物流或管理工作的基本每一个实践环节则又往往离不开这些统计基础数据资源和相关统计工具方法。现代统计理论工作不能因此滞后于经济发展,我们仍然必须在实践中为统计之道路探索,在适应时代要求的潮流中继续开拓新统计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