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时代的背景下,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在现代物流行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物流行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信息流的有效传送,云计算、区块链、互联网等科技手段为物流及上下游供应链的跨界融合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现代物流产业已经开启了“智慧物流”的发展新征程。产业数字化转型可以对物流商业模式和运营方式进行优化升级,全面提升服务效率,提高运转灵活性和资源匹配精准度,提高系统智能化分析决策和自动化操作水平,以更加适应日益多样化的物流市场发展需求。
物流产业数字化转型实质是借助智能软硬件、物联网、大数据等智慧化技术手段,通过数字化信息交流和分析整合,优化组合产业上下游资源,实现物流数据的互联互通和价值挖掘,为产业协同提供便捷服务。借助数字化技术手段,物流企业可以摒弃“单打独斗”落后经营模式,优化行业资源配置,整合不同企业之间的资源提升管理水平,节约运营成本。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将数字经济的理念运用到物流服务的各个环节,对物流配送体系进行优化调整,大大提升了市场响应效率,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革新为物流产业换挡升级提供了技术要素保障。产业动能升级是推动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物流产业要素向创新要素转变,重新配置资源,并发生一系列的动能变革[1]。现代物流产业数字化转型对建立物流产业深度融合的供应体系,拉长拉宽产业合作链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借助物流产业数字化趋势,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提升要素发展效能,是有前瞻性的物流企业认可的发展路径。通过打造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将物流信息与产品信息、配送信息、金融信息、供销信息等深度耦合,可以提升物流产业集成运营效率和整体运作质量,大幅提升产业集聚能力,增强物流产业创新动能,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由此可见,物流产业有强大的驱动力进行数字化转型,建立能够与当代社会发展相契合的数字基础设施,创造一批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新产品,为物流产业提档升级提供原动力[2]。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物流产业信息资源是共享的,智慧物流依托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表现出显著的信息共享的特点。随着社会经济协作的不断深入,各产业之间的分工合作不断增强,逐渐呈现出一体化趋势。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使物流产业数字化转型有了必要技术基础,让产业协作成为可能。依托数字化共享信息,可以实现物流行业全供应链、跨产业链的商品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无缝对接、精密组织和合理调度,最终达到跨行业、跨领域的全方位供应链协同,促进物流上下游产业的高效协同、融合发展,提升产业经济运行质量。物流产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构建分享型的创新模式,利用数字化的手段推动资源共享、设备共享、云仓资源,上下游管理企业可以搭载数字化物流平台的有效资源,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共享物流的发展模式。物流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智慧物流的开放化,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相关行业依托物流数字化发展,重构产业发展体系,实现全方位产业协同,让关联行业都可以在物流数字化转型生态下受益。此外,物流数字化转型也可以在关联行业协作过程中获取更多的技术、资源、资金支持,进一步优化提升,打造涵盖上下游产业链的融合系统。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流客户需求呈现出碎片化趋势,消费场景越发多元化,物流服务者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更加艰难。在物流总量不断扩大、个性化特征日趋显著的背景下,物流行业的发展应该依托数字化技术,构建及时、高效、协同的智能化系统,以客户为中心,共享数字化物流发展红利,推动物流行业健康发展。在物流发展的初期阶段,因为缺乏物流信息的数字化支撑,经常出现信息传输不畅及传导时效性差等问题,导致客户需求不能及时得到反馈和及时处理,影响了物流行业的服务质量。尤其是在农村、山区等偏远地区,物流网络不能全方位覆盖,物流信息送达不及时,消费者往往难以享受到便捷的物流服务,服务体验较差。物流数字化转型能够实现物流信息实时共享,有利于消除信息传输不畅及传导时效性差等问题,进而改善消费者的物流服务体验。在物流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许多大型物流企业以解决全供应链的痛点为出发点,从业务接入、业务整合到运营支撑,对经营模式进行数字化升级,建立了全链条一条龙服务,不断改进供应链系统,使物流服务更加精准、反应更加灵活,服务质量得到了很大提升。
物流是连通生产端与消费端重要枢纽,随着上下游产业越来越呈现出集约化、一体化发展的趋势,物流行业治理能力也亟待提升与优化,推动物流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物流行业治理能力提升是不断完善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物流产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推动物流行业治理能力提升,促进部门决策快速化、信息共享精准化、治理模式协同化,能够有效突破制约物流产业转型发展的结构、行业和体制限制,进而推动其物流产业治理能力全面、快速提升。物流产业治理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数字技术,物流数字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创造性革新了政府供给服务理念和监管模式,推动相关部门治理模式、治理效能和治理内容与时俱进,更加贴合服务行业发展趋势,助力行业治理体系的创新。2017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物流仓储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深化联动融合,促进产业协同发展。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使企业、行业、政府等单位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便于相关部门掌握行业运行的第一手信息,推动跨部门、跨地域、跨单位、跨层级高效治理。
当前,行业内许多物流企业是原运输车队转型而来,技术含量低,许多企业采购、仓储、销售与财务管理仍以手工记账为主。虽然一些有前瞻性的地方政府开始注重物流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并制定了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从实施效果来看,多数地区的物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缺乏物流产业数字化建设的标准性文件,导致物流产业数字化转型政策针对性不强,缺乏统一的标准和针对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强的落地实施细则。很多地方出台的物流规划追求“大而全”,从用地政策、园区规划、资金配套、建设标准、人才引进等各个领域都有所涉猎,但多是泛泛而谈,多而不精,导致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在对业内人士访谈中了解到,许多地方政府炒作的智慧物流概念较大,调子起得很高,但物流数字化平台由谁投资、由谁运营、建设标准是什么,这些问题政府仍在探索,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在行业的监管上,地方政府追求经济指标较多,对物流产业的规范和管理偏弱,缺乏物流数字化统筹规划,相关数字化配套设施不完善,在数字化转型问题上放任企业自由发展,容易导致各个企业各自为政、标准不一,数据无法相互衔接,企业物流信息无法与上下游企业及铁路、航空、检验检疫、海关等公共服务信息互联互通,导致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积极性不高。再加上部分物流企业对大数据、互联网等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认识不足,资金投入意愿不强,导致数字化转型推进缓慢,不利于物流产业长远发展。
数字技术在物流行业的运用打破了行业壁垒,模糊了产业边界,推动各行业之间加速融合。整合物流产业资源,就是要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模式,以数据信息将合作、共享、共营、高效的该概念融入发展理念中,促进供需双方实时互动、精准对接,减少资源错配,推进数字化信息效用最大化。在物流产业发展的初期,市场对物流产业上下游的要求相对较低,业内许多企业的组织架构是比较松散的,产业数据大多不能互通,基本处于割裂的状态,企业难以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各环节协同效应不够,很难形成规模效应、达到“1+1>2”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物流产业资源整合的要求也不断提升,落后的产业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目前物流行业供需不匹配、不协调的矛盾,主要表现在运营定位不精准、结构不匹配上,其根本原因是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从实践来看,当前物流行业的数字化升级探索还处起步期和拓展期,除部分龙头企业外,大多数物流企业距离产业资源的整合还相距甚远,还需要进一步通过物流上下游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技术创新要素资源配置。单独的物流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成本较高,但其转型带来的资源的作用发挥只能局限于单一的企业,只有进行数据互联互通,上下游产业整合发展,才能发挥人才和资源效用的最大化,实现物流产业的良性发展。
物流产业的数字化不能仅仅理解为软硬件的优化升级和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更重要的是产业协作模式的变革和协作的共享的理念的入脑入心。通过开放式、共享型数字化物流新模式,推动物流产业链上下游信息的协作共享[3]。但现实情况是,物流产业长期以来“小、散、乱”的现象较为突出,导致各物流企业形成信息孤岛,产生一个个数据鸿沟,集中表现在流通环节上的信息数据库形成的壁垒,不能建立彼此数据共享的信息平台。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物流企业分布地域广,行业集中度低,规模普遍偏小,多数企业数字化转型还处于初级阶段,为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增加了难度;二是物流产业市场群体庞大,每个参与主体的经营思路和经营环境大相径庭,部分参与主体的数字化意识比较淡薄,缺乏协作共享的发展理念;三是政府缺乏积极引导创建信息共享的激励机制,整合行业资源,难以在物流全产业链形成协作互信的经营生态。
信息孤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数字化要素参与商品流动和创造商业价值的能力偏低,与此同时,数字基础设施设备高额的资金投入、应用场景的不足使得科技赋能的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在此情况下,数字经济不但不能赋能物流产业推动高质量转型升级发展,还可能会对物流产业初期的数字化转型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物流产业数字化转型中需要消除信息孤岛,引入网点共享、资源共享、仓储共享的新合作理念,推进数字化资源互联共享,依托智慧物流的数据信息,拉长产业链条,打造分享型数字物流的发展模式。
物流产业数字化转型各参与主体之间的技术关联性较强,需要依靠人才、科技、资源、政策、金融、新型数字设施等软硬件基础要素的充分保障,为物流产业数字化转型和优化升级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当前,许多物流企业对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更新不够重视,仓储设备、装卸工具较为落后,仓库动线设置不合理,虽然能够完成基本的物流服务,但生产效率难以保障,各类数字资源不能与日趋多样化的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需求形成良性互动。还有一些地方虽然正在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但相关基础配套环境和数字化硬件设备和技术手段不够先进,数据交换、区块链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比例较低,难以实现数据资源的实时交换与共享,影响了物流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现代物流产业的数字化转型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要素保障,只有建立完善的物流要素保障体系,与时俱进完善软硬件设施设备才能推动现代物流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因此,我们要在现有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依托政府、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力量,改善部分地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较差、数字化软硬件更新缓慢等问题,提高要素保障水平,把数字技术应用到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推动现代物流产业数字化转型。
为了增强物流产业创新动能,推动物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我们需要针对现代物流产业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和探讨,有的放矢,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
为构建现代物流产业数字化转型新模式,在政策引导、标准制定、发展规划等方面对物流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支持体系进行优化,为实体经济赋能赋权。政府在制定现代物流产业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时,要做好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构建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体系,制定具体落地措施,以满足物流产业发展需求为任务导向,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的科技手段对物流产业发展资源进行科学整合,全面推动数字经济与物流产业实体的深度融合发展。
首先,对现代物流产业数字化转型进行系统、整体的全面布局,明确政策制定的发展目标、战略定位和数字化产业发展的具体内容,制定统一的标准和针对性、有效性高、可操作性强的落地实施细则。其次,加大宣传引导,让物流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观念深入人心,凝聚政府、协会、企业等参与各方的资源和力量推进物流产业数字化转型,并以物流产业数字化反哺推进各行各业的高质量发展[4]。最后,还应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现代物流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引领作用,设立专项基金加大对智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智能设备研发和公共服务平台的资金投入,以财政补贴、税收返还等多种政策对进行智慧化改造的物流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加大对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力度。因此,我们要加强全方位政策支持力度,总结物流产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商业模式和治理经验,通过信息的共享促进全产业链、跨产业链的协同运转,增强行业内协同能力,实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效衔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物流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形成的数据资源具有独特的生产属性,可以在各个交易主体之间共享。通过产业上下游的资源整合,可以构建互利共生的物流数字生态系统,打造上下游供应链企业之间互联互通、互惠互利与协调共享的智慧物流产业发展新模式[5],帮助相关产业极大地降低对传统生产要素的依赖,有效降低物流产业的经营成本。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参与各方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并制定统一的合作标准;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负责协调物业产业集群内参与主体之间的交流,促进合作共享,确定各类主体的供需关系,实现产业链参与主体之间精准匹配;研发机构和科技企业则负责软硬件技术开发,数据平台维护,操作模式的构建和数字系统的运营及人员培训等。物流产业上下游参与各方之间资源的协同共享和紧密合作,赋予了关联产业在生产要素中协同发展的能力,增强产业生态系统的核心竞争力。
在现代物流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中,政府部门要搭台唱戏,引导制造、商贸、金融、配送等企业资源优化升级和高效协同,构建生态互补网络和协作关系,提高组织效率,推动行业变革。在物流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要改变原有松散落后的局面,加强上下游产业链条的无缝衔接,精准信息对接,培养构建综合供应链服务体系。在实践中,要利用物流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契机,解决物流产业供需不匹配、不协调的矛盾,提高技术创新要素资源配置,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交易环节的匹配度,通过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打破交易环节中的数据壁垒,实现物流产业集约化、高效化的运作模式,降低各交易主体之间的沟通成本,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建立现代物流产业参与各方的数据信息共享渠道是推动数字化信息资源合作共享,提高信息数据利用水平,促进现代物流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所在。通过物流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可以植入物流数字化理念,改变原来落后的物流管理方式,实现物流交易信息的数字化。借助数据信息共享消除信息孤岛,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打通数据壁垒,推动物流产业链上下游信息与行业信息互联互通,增强各环节和交易主体的匹配度,提升各物流产业参与主体的经济行为效率。
具体可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加大宣传引导和激励力度,改变物流从业者传统的经营思路,促进要素配置的优化。例如:以电子信息为载体实现物流业务的在线化和可视化,提升物流供应链各方的资源协同调配能力;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依托信息数据的互通互联,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协作共赢;通过数字化仓储网络的共享,精准匹配,智能调度,制定最优发货、配送路线,提升物流配送效率等。二是提升数字化要素参与商品流动和创造商业价值的能力,对物流行业上下游产业链进行拓展延伸,有效整合信息数据资源,利用物流产业数据平台的共享交换体系,向制造、装卸、运输、配送、消费等各个领域的渗透,消除数字鸿沟,加强产业数字平台作为数据共享中枢的核心作用。三是设立物流信息数据管理机构,对物流产业及其关联方电子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治理和存档,并以现代物流产业交易的业务场景为出发点,识别各类电子信息数据的供需关系,以此促进物流产业数据的科学识别和协作共享,并提高交易的精准度和时效性,在物流及相关产业形成协作、共享、互信的经营生态。
要想顺利实现现代物流产业数字化转型,不仅要建立完善的物流要素保障体系,完善软硬件设施设备,还要提升人才、科技、资源、政策、金融等“软实力”。提升物流数字化转型要素保障能力,要坚持以数字化技术运用赋能物流产业发展为驱动,以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为基础,建立健全物流产业数字运用、智能设备升级、融合创新服务为一体的新型要素保障体系。例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包括但不限于土地、金融、税收、人才等的一揽子激励政策,一企一策,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和针对性;提高新型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水平,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进度,推行无人化分拣、自动化仓储、可视仓储、实时定位、即时直递等的模式运用;加快城市物流运行监测信息平台等新型物流信息网建设;加快新型物流服务网建设,如无人配送系统、网络平台货运相关业态等;按照智慧化物流改造需求加强要素保障,围绕智能设施、软件开发、区块链等新的技术要求,采用合适的方式开展技术集成与融合,并加以灵活运用等。
现代物流产业数字化转型离不开坚实的人才保障基础,需要制定科学的人才战略。当下物流产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需要大力引进精通物流产业和互联网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从操作层面,物流产业相关企业可通过与物流协会、科研机构、头部企业等合作,搭建数字物流人才孵化培养平台,实现数字化转型中人才的可持续性输送,以人才要素保障助力现代物流产业数字化转型。
在数字经济发展的浪潮下,现代物流产业数字化转型已经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现代物流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发展的建议和对策。在未来的发展中,现代物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融合制造、商贸、物流、金融、信息产业的五业融合的数字化产业生态系统,优化布局和有机整合,实现多功能混合互动,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