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引入现代物流概念开始起步,历经40多年的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业规模已经跻身全球前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更大力度推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着力打通现代物流“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加快构建内外联通、高效便捷的物流网络,着力夯实现代流通体系的基础,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以铁路、公路、民航、水运为骨干的立体化交通网不断完善,物流枢纽、物流园区网络体系日趋完善,物流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对畅通经济双循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随着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技术的广泛应用,产业升级、消费升级不断加快,推动线上线下加速融合,电子商务快速增长,网上购物日益普及。2023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1320.7亿件,同比增长19.4%,业务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电商的迅速发展,促进物流技术装备数字化转型不断提速,物流新技术新模式新服务不断涌出,数智化、网络化、绿色化程度稳步提升,智慧物流、绿色物流、共享物流不断发展,传统物流加快向现代物流转型,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2023年2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物流业第一个五年规划。按照规划目标要求,要构建供需适配、内外联通、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的现代物流发展体系,对建设现代物流一体化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现代物流业必须正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从供需两侧同时发力,加快解决物流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扎实推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物流支撑。
现代物流基础设施部分领域短板问题仍然突出。虽然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从总体上看,物流基础设施短板问题仍然突出,从区域上看,我国西部地区、广大农村地区、国际物流通道还有不少问题,制约物流一体化发展。从体系上看,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互联互通不够,多式联运发展不足;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不够,农产品进城和消费品下乡物流通道仍存堵点;农村客、货、邮等物流方式融合共享发展不足,影响农村物流运营效率。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要求不匹配,冷链物流网络亟待完善。从专业领域看,高铁物流、航空物流以及物流供应链管理发展滞后,国家物流枢纽布局统筹不够,物流资源要素配置尚需优化。大宗商品仓储设施不足,应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组织能力亟待加强,战略物流、应急物流、安全物流保供保障能力滞后。现代物流与先进制造、商贸流通等产业融合发展不够,相关业务缺乏协同,物流企业一体化、个性化的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现代物流规模经济效益释放不足,供给侧改革仍需发力。目前,结构性问题一直是困扰和制约物流业一体化发展的突出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持续深化物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结构、技术结构、供应链结构、安全应急结构、市场结构等多方面。企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不平衡,专精特新中小物流企业规模不足,集群优势不明显。物流服务模式比较单一,提供物流系统解决方案能力不足。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不强,缺少世界一流跨国物流集团。现代物流技术创新资源比较分散,基础性、前瞻性、前沿性技术研究能力不足,核心关键技术仍有短板,部分零部件仍然依赖进口。物流供应链管理能力欠缺,上下游企业协同不够,各类资源共享不足,全过程全链条提质增效存在较大空间。供应链的风险预警、防控、应对能力不足,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关键物流技术装备、重要物流数据信息的安全防控能力不够,供应链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运行效率有待提升。
现代物流发展亟需向新模式新技术新业态转变。部分物流企业缺乏绿色发展意识,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不够,绿色物流装备、技术投入不足,还没有全面推广绿色运输、绿色包装、节能减排技术和装备。企业数字化转型滞后,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新兴技术能力较弱,数据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应用能力不足,经营管理、科技创新、客户服务等方面还没有全面实现数字化,物流资源线上线下融合联动不足。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不够,物流园区、物流枢纽、仓储基地的数字化服务保障能力较弱。一体化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滞后,信息资源没有实现共建共享,物流组织方式和服务流程尚需优化,提供“一站式”物流系统解决方案能力不足。同时,国际物流一体化网络服务体系存在堵点卡点,国际铁海联运、铁路联运、航空物流、跨境公路班车等各类物流形态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物流行业规则、管理、标准国际化程度不高,制度联通和标准互认还需要不断加强。
现代物流一体化发展营商环境保障能力有待加强。随着产业变革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物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对物流政务环境、监管环境、金融环境、市场环境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政务环境方面,行政审批事项标准和流程程序较多,用地获取、投资审批、破产退出等难度较大,物流领域“放管服”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化,电子化政务和一网通办仍需规范。财税环境方面,企业税费负担仍然较重,减税降费政策需要进一步落实落地。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不畅,普惠金融政策落实需要加大力度。市场竞争环境方面,物流市场竞争仍存乱象,行业自律意识不强,超载超限问题仍然突出,跨区域、跨部门联合执法有待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尚未全面建立一体化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相关信息还没有实现共建共享。企业失信惩罚机制不完善,失信成本较低,市场竞争环境亟待进一步规范。物流行业协会建设需要加强,协助政府决策、服务行业和企业发展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持续建设完善物流基础设施,补齐一体化现代物流设施短板。各地方要认真落实国家《“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加快推进物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档升级,尽快补齐制约物流一体化发展的基础设施短板,构建功能齐全、体系完备、技术先进、衔接顺畅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要进一步优化完善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设施建设,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促进各类交通方式互联互通,构建相互衔接顺畅有序的运输网络体系。立足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加强用地、用海、用能等政策支持,持续优化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推进物流枢纽资源整合,优化物流资源配置,积极推进大宗商品储备设施建设以及航空物流、应急物流、危化品物流发展,加快建设大枢纽、大市场、大通道。进一步完善城乡商贸物流设施,优化农村物流、西部地区物流节点,推动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加快建设完善农村客、货、邮站点,推动客货邮融合发展,着力提升农村物流运营组织效率和服务品质,打通农村物流发展的堵点卡点,切实解决制约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消费品下乡“最后一公里”问题,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以国家冷链物流基地项目建设为牵动,不断完善冷链物流网络,畅通生鲜果品、农产品的仓储、配送、运输通道。加快物流网络与先进制造、商贸流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融合,加强相关业务协同,促进现代物流协同发展。
不断深化物流业提质增效升级,持续拓展现代物流服务领域。推动现代物流业提质增效升级是构建一体化现代物流体系的内在要求。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立足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局,统筹国际国内和城乡物流资源的要求,从企业、技术、供应链、安全应急体系等多个维度入手,突出重点、分类施策,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企业层面,要不断做强做优做大,立足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致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物流企业集群和专业化物流企业,加快培育现代物流世界一流企业集团,推动物流服务由传统单一的仓储运输服务向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转变,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技术层面,持续深化物流技术创新,加强关键核心装备技术攻关,努力突破“卡脖子”技术,加强基础性、前瞻性、前沿性技术研究,推动实现现代物流业科技自立自强。供应链层面,加强企业协同,统筹配置各类资源,推动资源共享、共同配送、共享物流,提升供应链运行效率,促进全过程全链条成本管控。加强现代物流供应链建设,强化供应链风险预警、防控、应对等能力建设,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动物流降本增效。安全应急层面,强化安全应急物流保障,加强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关键物流技术装备、战略物资、重要物流数据信息等的安全防控,进一步优化完善应急物流设施布局,加快提升应急物流组织能力,确保应急物流安全通畅,不断提升供应链的韧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加快物流业数字科技赋能,推动现代物流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数智化绿色化发展是加快转变物流发展方式、推动现代物流一体化的重要途径。要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物流企业、物流供应链发展各环节全过程,引导企业加快物流装备绿色化改造和应用,推广减碳、零碳、负碳技术,推广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服务,主动节能减排、减少污染,实现各类资源利用的集约和节约,加快推动物流业向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新兴技术推动物流要素数据化网络化,加强对物流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挖掘物流数据价值,推动企业经营管理、生产制造、科技创新、客户服务业务数字化,培育物流数据要素市场,实现物流资源线上线下融合联动,开发多样化定制化的应用场景。推动物流智慧化应用,大力推广智慧物流技术装备,加快无人配送、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等技术应用,积极推进物流园区、物流枢纽、仓储基地等的智能化升级改造,提升数字化服务保障能力。加快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物流技术的研究,培育物流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动传统物流全面拥抱互联网。加快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不断优化物流组织方式和服务流程,推动打造“一站式”物流系统解决方案,培育智慧物流服务新生态。
加快推动国际物流网络化发展,致力构建全球一体化物流服务体系。进一步打通国际物流大通道,依托国家主要物流枢纽城市、沿海沿边口岸城市等,完善国际铁海联运、铁路联运、航空物流、跨境公路班车等各类物流形态,构建要素高效集聚、服务模式多样、国际衔接紧密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动国际物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海陆、海空、空空等多种运输方式有机融合,补齐国际物流短板,打造一体化运作的物流服务平台和覆盖全球的物流服务网络,形成优质高效的国际物流服务体系。积极推动现代物流融入中国制造、中国基建协同“走出去”,加强与国外物流企业合资合作,优化整合国际物流资源,加快全球物流布局布点,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物流跨国集团。培育中国物流服务品牌,不断提升中国物流实力,讲好中国物流故事,不断提升中国物流品牌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影响力。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物流合作,促进物流与其他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优化产业布局与分工合作体系,发展“点对点”“门到门”跨国运输,不断提高物流要素配置和运营组织能力,构建多元化多样化的国际物流通道,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物流行业规则、管理、标准等国际化,构建区域标准化体系,推动制度联通和标准互认,促进海关、边检、商务等一体化服务,提高国际物流的便利性,着力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持续优化现代物流发展营商环境,不断提高一体化现代物流体系支撑保障能力。市场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是物流企业活力之基,是构筑一体化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支撑。要进一步全面深化物流领域“放管服”改革,理顺管控体制机制,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标准和流程,放宽市场准入限制条件,全面推行证照电子化和一网通办,推动物流政务服务简约规范便捷,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强政策支持力度,优化地方投资环境,保障重点现代物流项目用地。加大税收优惠支持,持续巩固减税降费成果,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加大普惠金融政策落实,推动银企对接交流常态化,促进金融机构创新开发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压力。规范物流市场竞争秩序,健全完善物流监管制度,加强跨区域、跨部门的联合执法,重点整治非法改装、超载、超限等突出问题,加大对违规违法问题处罚力度。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企业经营数据信息共建共享平台,完善失信负面清单制度,推动行业自律,维护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强现代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顺应数字智慧绿色方向,加快相关基础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构建全面系统、适用管用、先进完备的标准化体系,并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标准制定,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要加强现代物流行业协会建设,积极反映企业诉求,协助政府决策,加强行业治理,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总之,构建一体化现代物流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外经济循环的重要基础。现代物流要抓住经济恢复性增长和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要机遇,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优化物流服务网络,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积极构建供需匹配、内外联通、开放创新、安全高效的物流发展生态,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一体化发展体系新格局,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