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近几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农村电商规模持续扩大,电子商务促进农民增收作用进一步显现。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农村消费升级、消费品下乡、农产品出村,电商也改变了农民的观念习惯,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缩小了城乡差距,农村电商对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日益凸显。
从2014年起,商务部、财政部联合启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旨在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的有效对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根据《财政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关于开展2021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21]38号)和《福建省商务厅福建省财政厅关于做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作若干事项的通知》(闽商务[2019]218号)等文件精神,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的有效对接,助力乡村振兴。
1 目前农村电商发展存在的痛点
随着中国农村数字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电商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农村电商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以下痛点亟待解决。
1.1 品质不稳定
农产品生产的传统观念以产量为重,以分散的小农生产为主,难以建立涵盖生产过程、质量检验、清理筛选、分级包装等环节的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直接导致产品整体品质、品相低下,且缺乏包装和宣传,致使产品没有优势及竞争力。同时,存在着农产品季节性较强、生产分散、规模小、无溯源等问题,农产品大小不一、质量不一、口味有差异,造成消费者对农产品电商购买失去信任,重复购买率下降。
1.2 商品转化率低
目前,农产品普遍存在缺乏深加工、缺乏品质标准、没有品质控制、无法追踪农产品溯源等问题,商品的转化率低。
1.3 特色产品品牌建设难,品质难保障使品牌更难提升
目前,农产品在品牌塑造、品牌知名度提高和市场推广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加强相关工作。例如,脐橙每年仅11月至次年2月左右生产,高山荠菜需等待霜冻后品相最佳,以及部分农产品没有太大知名度,关注人群少,导致农产品整合难度较大,产业化、品牌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1.4 电商渠道不稳定,传统渠道效率低
我国农村
物流体系不够完善,配套服务建设相对滞后,很多地方物流到达不了。销售渠道相对单一,渠道间有壁垒,渠道标准不一,地方企业无力整合,导致物流配送通达率低、时效性差,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严重制约了农村电商的发展。
1.5 电商快递成本高,综合物流成本高
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和基础交通运输条件不便等,农村电商在物流运输方面和城市存在着很大差距,有许多地区存在着“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四通一达”等民营物流快递考虑到成本和效益的压力,只能覆盖到乡镇,虽然协调了部门线路,但目前只有20%的村居可以到村达户,村民收寄包裹存在障碍,限制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1.6 农村电商全方位人才短缺
农村电商的发展,人才是关键,即使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农村电商创造了客观条件,但农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缺乏也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农村电商的发展。农村缺人才,农村人口中只有很少的年轻人熟悉网络技术,由于农村经济的落后,这些熟悉网络技术的年轻人大部分前往城市就业,所以农村缺乏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电商与直播模式下弹性用工需求波动巨大,农村人才体系需求跟不上,极度缺乏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店铺运营、图片拍摄与制作、产品设计包装等有一定技术性,要求专业第三方服务企业和人才。
2 三级物流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
农村电子商务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是为了解决从县、乡镇到村“最后一公里”物流瓶颈问题。发展第三方电子商务仓储物流服务,鼓励电子商务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电子商务企业与快递物流企业实现信息对接,实现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的协同发展和高效联动,物流企业的乡镇覆盖率超过80%。建设集仓储、分拣、配送等于一体的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实现从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到村级网点3天内完成配送。着力解决由县到乡、乡到村、村到户“最后一公里”配送的瓶颈问题,从而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格局。
3 三级物流体系的具体建设任务
基于县级电商
仓储物流分拣配送中心三级物流体系的建设是响应城市规划、解决农村电商痛点的有效手段。通过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创新农村商业模式,培育和壮大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政策环境,加快线上线下融合、覆盖全程、综合配套、安全高效、便捷实惠的现代化农村商品流通和服务网络,完善农村现代化市场体系,推动农产品上行和电商扶贫,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同时适应新形势下物流发展的要求,主要可从以下几点进行建设任务。
3.1 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
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整合各方资源,建设集政务、商务、服务于一体的县级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指挥中枢”的作用,统筹物流快递、运营指导、人员培训等服务板块和各乡镇、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整合第三方服务商资源,为区域内企业、网商或农村电商创业带头人提供不限于办公场所、产品和企业孵化、电商培训、数据分析、市场对接、网络推广、品牌建设、金融信用、农资服务及其他衍生增值业务等一站式综合性服务,打造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电商企业集聚发展。
3.2 建设县级电商仓储物流分拣配送中心
整合县域现有商贸物流资源,建设功能相对完善的县级电商仓储物流分拣配送中心,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自愿”的市场化运作模式,鼓励各类市场主体与社会车辆加入物流配送体系,为区域内的电商企业、商贸物流企业提供开放、共享的仓储、配送、分拣等服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设冷链物流服务保鲜库、冷藏库及配套设施,真正成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的中心枢纽,为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奠定基础。
3.3 建设农村电子商务物流服务网点
支持快递物流龙头企业通过整合县域内物流资源,按照一流标准和电商发展需求,建设乡镇物流中转站、村级物流服务网点若干个,支持购置物流车辆及相关设备,在乡镇开辟或延伸快递物流运输线路,集中开展仓储、分拣、配送等基础服务,不断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县、乡(镇)、村三级物流网络体系,确保“县到乡T+1、县到村T+2”的投递和收寄时效标准。鼓励“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各物流服务网点叠加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功能,拓展站点服务功能,为村民提供代购代销、快递收发、费用缴存、小额存取、职业介绍、信息咨询等便民服务,逐步实现可持续盈利的商业叠加模式,提高站点持续运营能力,促进农村消费,搞活农村经济。
3.4 大力发展共同配送
统筹县域商贸、邮政、供销合作、物流快递等资源,整合订单、数据、场地、车辆、人员、包裹、路线等,发展共同配送、统一配送等集约化配送模式,提高农村物流组织效率、降低配送成本;加快先进物流技术和产业装备在物流企业运营中的应用,推动物流企业有序竞争和互相合作,鼓励资源共享、市场运作、提速降费,提高物流服务整体水平;引导物流资源向偏远山区倾斜,提供集约化物流服务,有效降低农产品上行物流成本。
3.5 促进农村产品上行
3.5.1 推动农产品标准化建设
围绕农产品流通标准化、品牌化和质量品控,大力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工程,支持农产品分级、包装、预冷等产地初加工和商品化预处理设施建设,完善产、供、销链条服务,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等环节的质量管控,推广组织机构代码与商品条形码在农村电子商务的应用,逐步建立农村产品电子商务溯源体系。
3.5.2 培育农村电商市场主体
充分发挥现有市场资源和第三方平台作用,培育多元化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鼓励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自营平台开展经营活动,对纳入我市限额以上统计范围的电商企业给予相关奖励;依托我市优势产业,扶持壮大本地电商平台,积极引导组织相关企业入驻平台交易,加快形成规模效应、平台效应,助推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3.5.3 打造区域公共品牌
积极采取共享共用共推等方式,充分挖掘生态、人文、历史和特色价值,以“品牌择优、冠名试销、提名增质”为思路,扶持培育1~2个特色品牌,通过专业团队的品牌策划、包装设计、形象打造、营销推广等手段,开展网上促销、品牌宣传等活动,讲好品牌故事,打造知名网销爆款产品;建立健全公共品牌管理使用机制,严把品牌授权,设置区域公共品牌准入体系,解决部分企业和合作社自建品牌营销体系难的问题;建立完整的品牌营销体系,充分利用文旅系列宣传活动和“农订会”“土山货云上跨年购”等农业展销平台,提高区域公共品牌知名度。
3.5.4 支持乡村消费电商化
立足本地优势产业和资源禀赋,统筹县域电商公共服务、农村电商物流共配、农产品溯源、品质品控、区域公共品牌等对农产品上行的激发作用;拓宽农副、旅游、文化各类农村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逐步建立与县域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农村电商供应链服务体系,帮助本地生产流通企业、合作社、带头人等开发网销产品,推动农村特色产业电商化进程;加快培育传统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农村知识青年等生产经营主体涉网,通过网络平台销售、短视频营销、直播带货、O2O等网络营销方式,促进本地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
3.6 建立电商统计监测体系
在利用电子商务与服务外包统计公共服务平台数据的基础上,购买第三方电商数据统计增值服务,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监测,为政府决策、行业管理和企业经营服务提供依据,并通过政府网站、移动客户端、新闻媒体等多种渠道,加强电子商务统计信息发布,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3.7 开展示范县建设、宣传、推广活动
对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创建、应用普及、典型企业、先进事迹等工作进行宣传报道;举办电商创业创新大赛、直播助农、电商节、论坛交流等活动。通过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宣传、推广活动,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形成全民参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4 目前三级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
4.1 多重因素叠加,网络零售额下降明显
由于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响,2020年电商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得到充分释放,同时随着拼多多的异军突起,电商价格战愈演愈烈,网络零售出现“量增价减”现象。此外,由于国内新冠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对其他国家出口形成了替代效应,出口逆势大增,部分企业将市场份额逐步转向外贸和跨境电商领域,国内销售额明显下降。
4.2 产业集聚效应无法凸显
多数地市由于缺乏电子商务大项目支撑和电子商务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零散的小微企业只能借助淘宝、天猫、京东、抖音等第三方平台进行单纯的网络销售,网站流量受到极大限制,盈利模式单一、同质化竞争严重、产业集群度不高、集聚效应无法凸显,电商园区的整体层次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4.3 农产品上行困难,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薄弱
农产品存在季节性较强、生产分散、规模小、无深加工、无标准、无品控、无溯源等问题,比如脐橙每年仅11月至次年2月左右生产,高山荠菜需等待霜冻后品相最佳等,导致农产品整合难度较大,产业化、品牌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同时,农村物流体系不够完善,配套服务建设相对滞后,物流配送成本高、通达率低、时效性差,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严重制约了农村电商的发展。
4.4 电商人才匮乏,电子商务发展遭遇瓶颈
尤其是跨境电商的专业人才不足,诸如外贸语言交流能力、了解境外消费习俗和相应产品知识等能力的跨境电商销售和运营人才,具备通关操作、退税结汇、包装运输等操作能力的人才,以及涉及电子商务、国际贸易、金融保险、通关税务等方面的专业型、综合型跨境电商人才的市场储备严重不足。同时,与先进一线城市相比,缺乏年轻人消费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无法吸引年轻人来发展,导致电商人才匮乏,严重影响电商产业的发展。
4.5 电商家底不清,电商企业纳统阻力较大
大部分小微电商企业处于税务“零申报”状态,担心纳统后被监管、露家底,需补缴税款,因此纳统意愿不强甚至比较抵触,导致电商行业统计监测难度加大。加之电商行业刷单现象严重,存在底数不清、数据不实、情况不明等问题。同时,网络零售数据均由浪潮卓数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采集提供,采集范围无法覆盖全部的电商平台,尤其是自营电商平台和跨境电商平台,因此无法全面反映电商发展的真实现状。
5 主要措施
5.1 启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创建工作
重点建设“两个中心”,即县级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县级电商仓储物流分拣配送中心,通过整合电子商务全产业链服务资源,强化农村电子商务宣传教育和培训,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应用和推广,助力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同时,整合县域内物流资源,按照一流标准和电商发展需求,建设乡镇物流中转站15个以上、村级物流服务网点300个以上,支持购置物流车辆及相关设备,在乡镇开辟或延伸快递物流运输线路,不断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体系。
5.2 开展电商总部回归工程
鼓励工业企业主辅分离,在县级本地新注册成立电子商务总部或法人企业,重点推动大企业电商数据回归;积极开展电商产业招商,招引一批电商总部、网商虚拟产业园、直播基地等项目落地,推动电商产业集约化、集群化发展;重点推进云服务平台建设,引导知名企业向云服务平台集聚,培育电商产业新的增长点。
5.3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传统优势产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重点引导本地龙头产业带企业入驻阿里巴巴、京东京喜、义乌购、拼多多等电商平台,推动企业抱团发展;充分挖掘跨境电商政策叠加效应,做强“集群制造+跨境电商”特色,推动与阿里巴巴国际站、亚马逊、e Bay、速卖通、Lazada等跨境电商平台对接,引导企业通过9610、9710、9810海关监管方式进行出口,不断培育跨境电商品牌。
5.4 加强电商人才培训力度
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培训工作,采取与笫三方培训机构合作、聘请电商讲师及邀请优秀创业者分享经验、在线培训、重点培训、线下集中培训多种方式,对基层党政干部、合作社社员、返乡农民工、农村创业青年、大学生、退伍军人等开展电商管理、农村产品上行实操技能、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网上开店技巧、网购操作等技能培训;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电商培训机制,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制定不同的培训课程;强化培训机制,注重服务质量,将培训与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相结合,为参训人员提供综合服务、跟踪指导,确保培训产生实效。
6 三级物流体系对社会的效益分析
6.1 整合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
通过建设三级物流体系,将整合各家快递资源,实现快递集中统一配送,减少了流通环节,大幅提高时效,从而节省运力,便于规范化管理。一方面,解决各家快递企业配送至乡镇村时由于货量少造成的物流成本上升问题,且可以减少乡镇物流网点的运力投入,提高客户满意度;另一方面,集中配送,便于政府进行统一管理,从而规范快递公司的经营行为,提高农村物流快递业的竞争力。
6.2 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物流产业对当地国民经济起着拉动作用。通过扎实的供应链布局、创新的数字技术能力,形成优质农产品、农民增收与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循环,促进县域电商产业的发展,使得县域稳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实现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贡献。
6.3 快速拉动地方第三产业发展
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的开通,实现了供求信息的对称,深刻改变了我县乡村经济的生态结构,促成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各相关行业的格局将发生变化,当地的商业规模扩大,新的经济中心骤然形成,地方经济得到快速增长。同时,新型物流产业将产生一批新型中间类企业(如包装、加工等),进一步提高县域的商贸流通流域活力。
6.4 提升当地人才的孵化和培育,提高农户的知识和能力
通过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培训工作,采取与笫三方培训机构合作、聘请电商讲师及邀请优秀创业者分享经验、在线培训、重点培训、线下集中培训多种方式,对农户、农村创业青年、大学生等开展电商技能培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国农村电商三级物流的问题尤为突出,农村地区物流配送不便,物流成本高、效率低、农产品上行和农产品销售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进行农村电商三级物流体系建设,促进农民收入和农村消费双提升,能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推动农村电商的健康发展,促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