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物流畅通也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力量。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流行业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物流4.0。新形势下,如何推动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答题。
一方面,我国物流基础设施总体规模较大,但分布不均衡,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地区,设施陈旧、功能不全,严重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1]。例如,广大农村地区冷链物流不完善,尤其是在农产品、生鲜食品等领域,冷链物流设施的缺乏导致了货物品质的下降和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另一方面,我国物流在卸载、搬运、分拣、码垛、装载等关键环节的基础设施自动化程度普遍较低,难以匹配现代高速物流的功能需求。特别是由于仓储设施的相对不足,很多企业不得不选择在其他地区设立物流配送中心,物流储存、分拣和配送等环节效率不高,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从硬件设备看,我国物流装备标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跨方式跨领域物流设施标准不统一,运载单元、货运车辆及转运装卸等设备的标准化水平有待提升。特别是托盘标准问题突出[2],欧标、日标、企标等标准并行,难以满足国际多式联运要求。受限于软硬件标准不完善,国内物流“断链”时有发生、国际多式联运效率低下,严重阻碍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数据显示,在多式联运方面,我国海铁联运比例仅为2.6%,而美国高达40%,印度也达25%[3]。从软件技术看,尽管我国建立了物流标准体系,但仍缺乏公共数据接口相关的行业和国家编码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电子化物流网络相互不兼容、数据无法自由交换和信息不能共享等问题,导致数据资源的流通性和利用率不高,服务难以连贯和高效。例如,国内物流企业大多数只能实现内部信息的整合和共享,无法与其他企业或政府部门的信息系统进行有效对接,导致信息传递不畅。
一方面,受市场竞争、数据隐私、行业标准等因素限制,我国尚未建立贯穿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全过程的物流管理系统,不同的物流公司、运输方式和物流环节都可能有不同的管理系统,产业链上的各个主体彼此隔离、独立分散,难以实现物流行业的高效协同和整合,导致整个物流系统的抗风险冲击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当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发生后,物流系统往往会受到较大冲击,需要进行快速修复和恢复。然而,我国物流应急管理有待提升,应急状态下缺乏有效的集中生产调度、跨部门跨区域协同、紧急采购供应等应对措施和预案,难以有效保障物流系统快速恢复稳定运行[4]。例如,疫情期间,物流运输线路受到限制,导致部分物流企业的运营受到较大冲击,货物积压、配送延误等问题频发,甚至影响到部分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运行。
从供需对接看,我国物流行业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运力与需求区域分布不平衡,加之物流企业与服务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我国物流业普遍面临供需对接不畅、车货匹配效率低等问题[5]。据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约2 000万台货车,空驶率高达40%,车辆停车等货、配货的平均时长约72 h,物流资源浪费极大。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报告和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法人单位近60万户,个体经营户数580多万户,物流相关市场主体超过600万户。其中超过九成的法人单位属于中小微企业。从全链条协同看,物流市场主体仍以“低小散”为主,具备资源整合能力的“链主型”物流企业偏少,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难以打通,产业协同能力不足,与农业、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等产业融合不深[6]。这些都导致我国物流协作效率偏低、全局优化能力不足,严重限制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在仓储、分拣等环节,通过在设备端部署传感器,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时采集无人仓、AGV机器人等物流设备运行数据,开展大数据分析,形成“动态感知-实时分析-精准执行”的闭环,从而提升物流设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有效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另一方面,在运输、配送等环节,综合运用AI、数字孪生、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标准化、智慧化、一体化的3D可视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物流运输、配送等关键环节的可视化功能,强化物流运输、配送环节的管理水平,提升物流服务质量。
例如,异方科技全力打造物流云全链平台,基于采用3D视觉技术自动采集货物体积、重量、条码等信息,测量精准度达99%,降低人工成本达60%。扬子石化利用5G+北斗技术,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对危化品车辆进行全过程实时监控,有效保障运输车辆和司机的安全,提升危化品运输过程的监管水平。
一方面,围绕物流运输、分拨、中转、仓储、配送、信息的全链条,推动物流基础设施联网上平台,可以有效倒逼物流标准化建设,实现物流各环节的互联互通,在此基础上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进一步推动供应链上下游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实现整个物流大系统的高度协调统一。另一方面,打造全流程联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综合性信息服务,消除多式联运中相互分割的独立状态,推动不同部门、不同运输方式、不同企业间多式联运的数据开放与共享,实现运输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一体化运输服务水平。
例如,京铁云智慧物流平台利用AI、大数据、云计算等多种信息技术手段,联合铁路、公路、海运、仓储等区域多方物流资源,为客户提供全程物流解决方案,实现云平台订单全生命周期管理。传化物流应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平台化的资源集聚,打通企业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全产业链协同,为企业提供高效、低成本的一揽子物流供应链服务。
一方面,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技术,实现“一车一码”“一次一码”“一物一码”的全流程、全信息、全闭环识别与追踪,帮助转运节点规划物流路线、调度装卸运输设备,实现物流周转全程可视化、自动化、智能化,提升物流运营效率和及时应对变异的能力。另一方面,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强化数据流通,建立统一应急综合管理和运输管理系统,优化应急物资仓储、调运等功能,将传统管理模式转变为大数据辅助决策和自动化操作,提高应急物流体系韧性和响应速度。
例如,卡奥斯COSMOPlat搭建山东省应急物资保障平台,通过汇聚多方数据,实现应急物资查询简单化、储备透明化、调拨及时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统一调配能力,确保关键时刻物资“管得好、找得到、调得快、用得上”。泰州市利用工业互联网标识技术开发“标识+物流”货车“闭环通”管理平台,给货车贴上标识“身份证”,实现来泰货车全流程追溯,在疫情期间,既有效缓解了重要产业链、供应链保供压力,也对防范疫情输入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
一方面,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产业链上下游的研发、生产、服务资源,提供资源在线发布、网络协同和实时交易服务,推动供需信息、制造资源、生产能力的社会化、专业化和精准化对接,提升产业链柔性、弹性和韧性。另一方面,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供应链上下游资源,培育一批物流“链主型”企业,建设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物流产业园区,推动物流与制造业设备设施融合联动、业务流程融合协同、信息资源融合共享,打造物流融合发展新模式[7]。
例如,诺得物流基于“智运通工业互联网平台”自动化精准分析和梳理,匹配下游最优运力资源,集中资源力量为客户提供专业可靠、技术领先、持续创新的物流解决方案,打造全程线上化的“运力供应-物流生产-服务销售”。G7以车辆大数据为基础,智能连接油品、路桥、保险、信贷、融资租赁等优质合作伙伴,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全要素、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赋能。
一是围绕物流仓储、运输、配送等关键环节,研究形成一批专业性强、适应性广的标准,形成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覆盖全面的物流标准体系框架,以标准引领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我国物流业向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方向发展。二是推动物流信息数据格式标准化,实现上下游企业订单系统、采购系统、储运系统、销售系统有效衔接,降低信息传递成本,减少因数据格式不统一而导致的错误和延误,实现单元化信息数据沿物流链顺畅交互。三是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手段,引导物流相关行业协会和企业推动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落地应用,通过完善相关制度设计、工作流程及作业规范,激励企业按照标准要求改进设施设备、优化作业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指引物流企业经营和行业发展。
一是支持物流企业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加快仓储、装卸、运输等设备上云用云,挖掘工业互联网平台在物流行业的深度应用场景,为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二是加强物流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规划和布局,培育一批专业型、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引导平台持续迭代创新,通过“扩功能、降门槛”,强化平台基础支撑能力,打造易复制、可操作的物流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三是围绕支持物流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发展,聚焦网络货运、供应链物流、多式联运等领域,推动强化物流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供需对接、资源整合,培育一批平台物流领军企业和多式联运物流综合服务商。
一是通过试点示范等形式遴选一批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物流业数字化转型优质案例,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帮助更多的物流企业认识到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重要作用,从而加快物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步伐,助力现代物流发展。二是基于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数据链,实现数据共享、资源整合,强化物流业与制造业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合发展,实现运营、服务、技术等多个维度创新,打造物流业融合发展新模式。三是深化产教融合、产融结合以及产业链协同,通过引入金融资本,为物流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助力物流企业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提升整个产业链的运行效率,构建供应链物流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