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产业发展蓬勃,包括物流同城配送在内,内地同城物流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8931亿元增至2022年的149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0.3%。而民众对生活质量的高追求,则使生鲜农产品快速成为物流同城配送的核心产品,其2022年市场规模达到2500亿元以上。同城物流、生鲜农产品电商发展既体现了我国经济多元增长的特点,也带来了一些实际问题。在此背景下,我国以《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做好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信息化监测工作的通知》等法规对相关工作进行引导,但仍不足以完全满足工作需求[1]。
具体而言,一方面,我国物流产业以及电商产业建设均不够完善,快速扩大的市场体量使此前未能得到重视、未出现的问题开始困扰产业发展。另一方面,生鲜农产品保存较难,需要加速配送,也增加了管理方面的难度。为予以应对,大部分地区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建立了生鲜农产品物流同城配送网络,该网络一般以企业作为管理主体,能够一定程度上服务本企业的配送管理活动[2]。结合其应用情况又可发现,生鲜农产品物流同城配送网络覆盖效应良好,然而不足以应对实际工作中暴露出的所有细节问题,如交通拥堵、配送压力大等,仍然有待优化,对其完善思路、策略加以研究也显得必要。
电子商务是一种商务模式,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随着互联网、智能终端的普遍运用,全球各地的商业合作形式更趋多样,催生了电子商务模式,该模式的运用基于各类现代技术,可以使消费者在远程端完成商品、服务的浏览、购买,消费者和商户之间的合作均是半虚拟的,在网络空间内完成,其涵盖的内容包括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综合服务活动[3]。
“电子”是一种技术,是一种手段,而“商务”才是最核心的目的,一切的手段都是为了达成目的产生的。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态势良好,2023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报告显示,2022年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438299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3.5%。这也为生鲜农产品电商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4]。
物流配送网络是由物流节点和线路构成的配送线路。节点包括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物品的供方和需方;线路是运输工具在运输线路上的运动形成的。面向同一城市提供服务的物流配送网络,即物流同城配送网络。生鲜农产品是常见的物流商品之一,该类商品的特点在于保鲜要求高,因此往往需要在订单生成较短短时间内完成配送,同城配送工作也因此显得较为必要[5]。
生鲜农产品物流同城配送通常包括两种方式,一是针对保存难度大、价格较高农产品采用的冷链式配送,该方式一般借助冷藏车等现代化设备,提供恒低温环境(包括冷藏、冷冻),使农产品品质不会出现破坏。二是针对保存难度相对较低、价格不高的农产品采用的基础配送,以普通的中小型车辆完成常规运输。两类配送方式均关注同城配送网络的运用,在同城范围内分为若干小网格,每一个小网格作为一个分区,配置人员以及物流工具、工作场所,以保证配送效率和准确性[6]。
电子商务环境下,生鲜农产品物流同城配送网络能够妥善为配送活动提供支持,但目前配送网络依然不够完善,存在设置不科学的问题。设置不科学是指在同城网络范围内设置了过多的小网格,或小网格数目过少,以致资源闲置或配送紧张。从特点上看,城市内任何区域的居民都可能存在生鲜农产品的采买需求,但这一类需求并不是均衡的,商业区内居民人数较少,采买需求较低;居住区则与此相反。部分企业在进行配送网络设置时,偏重于结合空间条件,设置大小相似的工作小网格,导致部分网络内工作压力较大,另一部分网络配送工作压力较小,甚至资源、人力闲置[7]。
终端服务是指配送工作的终端管理服务,电子商务环境下,生鲜农产品物流同城配送并不需要精准送到客户(即购买者)手中,一方面,很多客户日间工作繁忙,无法等候配送;另一方面,绝大部分农产品的配送时间不是完全精准的,也难以要求客户实时等候。当前约有90%~95%的生鲜农产品被送往自提点,再由客户自行提货,此模式的优势在于便于服务方、购买方保证合作灵活性,但问题也因此产生。各自提点拥有关闭、暂停营业的自由,且无需提前知会客户,以致客户购买产品后可能需要步行较远距离,物流工作人员、物流企业也需要重新选择合作者,终端配送管理繁琐性高,效率无法保证[8]。
现代城市的发展带有很强的动态性,国家政策、房屋价格、交通和教育等基础建设因素,均影响城市发展格局,一些此前消费能力较小的区域,可能因种种因素快速发展壮大,这些地区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也对应增加。然而由于大部分企业的物流同城配送网络并不能提前预知此类变化,也不能随着变化出现短时间内完成调整,形成了不同服务分区工作压力上差别过大的情况。部分开发区、卫星城建设完善,工作压力较大,但该网格内只有少数配送人员和资源,可能出现工作人员压力增加、配送延迟,甚至农产品变质损坏等问题。
电子商务模式下,农产品物流同城配送网络工作受到很多动态因素影响,这些动态因素的共同特点在于不可预知性强、突发性高。如交通因素,在同城配送农产品时,各网格分区内的道路信息必然是固定的,然而各道路的实时情况存在差别,部分道路可能因施工或早晚高峰因素影响,通行压力较大,导致农产品配送的时间延误。其他动态因素也存在类似影响,包括配送车辆损坏、产品出现错漏等。部分动态因素可通过管理因素加以控制,但目前很多企业对此重视度比较有限,管理比较粗放,不能妥善应对,不利于最大限度发挥生鲜农产品物流同城配送网络的作用。
配送网络设置不科学的问题,主要受到管理理念影响,企业的管理思维不够完善,在同城配送网络建设的过程中过于关注空间划分,重视农产品纸面配送效率的提升、保证,没有考虑实际分区需要,进而导致配送延迟、压力大等一系列问题。从数学角度出发,“两点之间、直线最短”,部分企业进行网格分区时关注这一原则,按照空间距离将服务范围划分为若干大小相当的网格,虽然符合数学原理,然而城市建设的情况各有差别,很多地区高楼林立、住户众多,也有部分地区住户偏少,以商业生活为核心,过于关注空间划分,不能妥善区别不同网格分区的具体差别,不利于保证生鲜农产品物流同城配送质量,配送网络的建设也无法发挥预期作用。
电子商务环境下,生鲜农产品物流同城配送强调实时性、高效率,同时要求根据客户要求提升便捷性,这是催生第三方服务模式的基本内因。当前大部分同城农产品配送需要借助第三方提供临时性的存放服务,这种服务通常是收费的,以当前国内较完善的生鲜农产品物流同城配送服务美团优选、多多买菜、京东到家为例,其终端第三方服务比重如下。
结合表1数据不难发现,除“京东到家”外,美团优选和多多买菜基本完全依赖第三方服务,即便线下店铺较多的京东商城,82.3%的终端服务也依赖第三方提供支持。此模式下,第三方服务的重要性比较突出,但第三方又不受到商家和消费者的管理,其服务稳定性难以保证,影响生鲜农产品物流同城配送网络终端服务。
生鲜农产品物流同城配送网络服务范围较大,但不同分区的具体服务压力不同,这一问题是由市场调查因素、管理因素导致的。如上文所述的城区内服务需求变化,当企业未能做到市场调查时,此类变化往往不能快速得到察觉,直到配送工作压力持续增加、客户投诉增多时才能得到重视。也有部分企业市场调查工作开展情况尚可,但不能充分针对市场调查结果进行管理调整,如企业通过调查了解到某些分区网格内工作压力增加,生鲜农产品配送总量变大认为是偶发现状,不能持续加以关注,未能及时调配资源、人员,导致配送工作效率和质量下降,无法满足市场需要的问题。
动态因素具有不可预知性,但并非完全不可控制,很多企业在进行生鲜农产品物流同城配送网络建设、管理时,没有结合动态因素的成因、影响尝试管理,以致各类动态因素的影响难以得到控制。如上文所述的交通因素,很多企业为终端工作人员配置的是简易三轮式车辆,该类车辆便于进入狭窄的街道,灵活完成配送,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高,不能实时了解周边路况,可能因此进入交通压力较大、通行态势不佳的道路,导致配送延迟。其他动态因素也面临类似的管理困境,包括人员工作不够认真导致的产品错漏、车辆老化损坏缺乏应急用车等,使物流同城配送网络建设无法达到预期水平,影响农产品配送。
电子商务环境下,优化生鲜农产品物流同城配送网络可以直接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这是其基本价值所在。如对物流配送网络的分区网格进行重新划分,充分结合空间位置、不同区域的服务需求进行调整,可保证配送工作实时有效,减少配送延迟的可能。针对各类动态因素加强管理,通过建立标准化的作业机制、配置足够资源、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方式,也能应对动态因素的负面作用,使配送工作能够在有效的顶层管理下开展,服务效率和质量得到保证、提升。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也需要各地、各类企业加强管理,优化电子商务环境下生鲜农产品物流同城配送网络。以物流产业为例,第三方合作的形式已经比较多见,但美团优选、多多买菜、京东到家提供给第三方的劳务报酬较低,吸引力十分有限,这导致商家不愿持续与其合作。2022年美团优选等与第三方商家就生鲜农产品方面合作仍较多,其提供的劳务报酬标准如表2所示。
从数据上看,美团优选、多多买菜、京东到家提供给第三方的劳务报酬带有一定的阶梯性特点,均根据商品重量增加报酬额,其中多多买菜另有团长奖励,因此其单价虽然较多,但回报方式更多。加强终端管理,适当提升第三方合作的报酬额、稳定性,可以促进生鲜农产品物流同城配送网络终端服务优化,并为产业建设提供更多帮助。
电子商务环境下,生鲜农产品物流同城配送网络的优化首先应关注信息化,所谓信息化,是指配送网络以信息化技术替代或部分替代传统技术,利用信息化技术实时性、准确性方面的优势,改善终端和管理端的工作能力,保证生鲜农产品物流同城配送效率。如上文所述的同城内网格分区工作,企业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构建立体化的分析模型,了解本企业服务范围内各区域生鲜农产品的需求情况、资源配置情况、增长变化信息等,妥善根据模型呈现的信息进行网格分区管理、划分,均衡配置资源、人力。信息化也强调终端服务的调整,如在工作人员配置信息化设备,使其有效了解道路信息、更换合适的配送路线等,同样可以改善生鲜农产品物流同城配送质量。
共享化,是指信息和资源的共享,这种共享以规范的顶层管理机制为核心,由企业自行组织、自行管理,其主要着眼点在于改善各网格分区内的资源使用情况,提升其使用效率。如大型企业拥有较多的配送服务人员、车辆、设备等资源,且分布在不同区域营业点,企业可建立综合管理平台,平台内实时呈现各营业点资源使用情况,当某营业点工作压力大、人员和车辆不足时,可向综合管理平台反馈此信息,由综合管理平台就近进行调度,选取与该营业点距离较近的其他营业点,要求后者共享人员和车辆,避免资源闲置、不足使用的情况。共享化主要作为生鲜农产品物流同城配送网络优化的应急性措施,以对应电子商务环境下交易灵活性高、动态性高的特点,保证服务能力。
可扩展性,是指子商务环境下生鲜农产品物流同城配送网络的优化,应关注与其他主体的关联、交流,包括第三方合作者以及客户等。配送网络初步建成后,应针对其管理需要,在各营业网点建设物联网,该网络主要覆盖本网点所有人员和车辆,同时将与本网点存在业务往来的第三方人员、客户纳入物联网范围,其中第三方合作者采用固定交流机制,建议其长期选派人员留驻在营业网点的物联网内,以便实时进行交流,即便第三方合作者尝试终止合作、临时停业,也可以通过物联网及时反馈此信息,使企业网点做好调整准备。客户采用临时交流机制,只在发生业务关联时,向其开放交流渠道,以便针对服务内容、形式进行交流。可扩展的生鲜农产品物流同城配送网络能够改善管理、服务质量,应对动态因素和终端服务方面的问题。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生鲜农产品物流同城配送网络优化,应首先关注配送网络设置,按上文所述方式,借助大数据和员工反馈、客户反馈并行的方式,进行配送网络设置优化,重点为网格分区的调整。
企业可付费请第三方咨询公司提供大数据,也可以自行收集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原则上强调数据的丰富性,以充分反映服务范围内的基本情况,评估各区域内的生鲜农产品物流同城配送需要。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基层员工的交流,鼓励基层员工直接越级反映工作情况,尤其是其个人服务过程中的见闻、经验,如工作压力最大的街道、社区,工作压力最大的时间段等。同时企业应开放网络渠道,请客户对本企业各网点的工作进行评价,尤其是配送延迟情况。上述信息收集完整后,由企业管理层进行网格分区的调整,基层员工和客户反映的工作压力高、配送延迟严重,且符合大数据分析“生鲜农产品物流同城配送需求旺盛”特点的区域,应增加人员资源数目,并适当缩小该网格分区的空间范围,以保证生鲜农产品物流同城配送实时有效。
终端服务的优化,主要可采用两项措施,一是加强与第三方的规范合作,二是优化自营网点功能、增设分点。
第三方合作可以从稳定性角度着眼,各企业选定了合作者后,可推行奖励制度,每个月、每个季度、每个年份组织一次第三方合作情况分析、评比,出货量最大的第三方,适当予以一次性奖励,原则上年份评比奖励应最丰厚,其次为季度奖励,月度奖励的规模也较小。以此鼓励第三方与本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上,企业可对现有各网点功能进行优化,鼓励网点建设更多分点,每个分点只配置1到2位工作人员,以及少量的冷藏、冷冻设施,专门负责本分点范围内生鲜农产品的临时存放,即便区域内第三方临时停业、终止与本企业的合作,分点也可以发挥存放生鲜农产品的功能,作为应急措施,在企业与第三方达成长期稳定合作前,利用自营店分点机制提升生鲜农产品物流同城配送网络功能,保证终端服务质量。
本质上看,电子商务环境下生鲜农产品物流同城配送网络是一种服务网络,其关注的是市场信息,也必须以市场信息指导企业管理。未来企业可在尝试优化配送网络时关注市场变化,并以具有针对性的管理调整作为具体手段,优化配送网络的服务效果。
市场信息可采用实时获取、实时积累、实时分析模式。企业可要求业务部门对市场动态进行捕捉,同步收集可能影响生鲜农产品物流同城配送工作的其他信息,包括政策信息、房价信息、交通设施建设信息等,实时积累所获数据并组织分析。原则上应要求出具定量分析报告和定性分析报告,定量分析报告可关注不同信息带来的客观变化,如“房价、交通设施和生鲜农产品物流同城配送需求的线性关系”等,定性分析则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开展,根据房价波动、政策变化评估不同网格分区内的服务压力变化,对压力较大的区域、预期服务压力增长较大的区域进行针对性管理,建立新的营业网点、寻找更多的可合作第三方,为本企业的业务扩展做好准备,保证电子商务环境下生鲜农产品物流同城配送网络的服务能力,改善服务效果。
电子商务环境下,生鲜农产品交易频繁,各类动态因素对生鲜农产品物流同城配送网络的要求也较高,原则上主要强调从管理角度出发,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对动态因素的控制能力。
管理方面,各企业以及其营业网点应加强人员培训、规范管理方法,要求所有工作人员深入有效的掌握物流有关技术方法、工作技巧,并能妥善遵行本企业的各项规定,妥善参与配送活动,杜绝配送过程中错漏商品等基础性管理问题。同时,各企业以及其网点均可建立信息化作业机制,为所有参与配送工作的人员提供智能终端,配送工作人员可借助智能终端了解道路信息,合理选择配送网络内的道路,规避拥堵路段。信息化管理模式下,各企业以及其营业网点也可以组织必要的实时交流,根据配送工作的具体情况、动态变化请求企业或网点给予其他支持和帮助,包括人员、车辆的临时调配等。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环境下生鲜农产品物流同城配送网络优化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也具有较高可行空间,应正视当前工作问题,积极予以改进。电子商务背景下,生鲜农产品贸易活动频繁,其物流同城配送网络的配置不完善,服务范围过大,且各网络区域内服务压力各有不同,动态因素的影响也限制了物流同城配送工作质量。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牵涉到管理、调查、动态因素控制能力等。为予以应对,建议在后续工作中针对问题表现推行具有针对性的可行措施,思路上关注信息化、共享性和可扩展性,积极加强配送网络配置调整,同时优化终端服务,以市场调查分析为基础开展管理,最后以综合性手段应对动态因素的破坏,全面提升电子商务环境下生鲜农产品物流同城配送网络服务能力,为产业发现提供更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