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物流企业,物流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实体仓库在整个物流产业的架构构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如果发生火灾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还会给基层工作人员的 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很大危害。因此,本文对物流仓储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意义进行剖析,然后对发生的火灾风险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为我国物流仓储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指导[1]。
当前,网络购物已逐渐成为了人们重要的购买手段, 使整个物流产业有了长足发展。然而,随着业务量的迅速增长和快递爆仓,部分物流仓储企业的管理者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经济利益上,而忽视了对火灾安全的控制,导致火灾安全事件也越来越多。此外,一些物流仓储企业所储存的货物具有易燃性,很可能出现各种火灾安全事故。有些物流仓储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盲目接受和储存货物,造成物流仓储企业本身防火间距不够,疏散通道堵塞,增加了火灾安全风险,不仅给物流仓储企业的安全稳定带来了很大负面影响,也极大影响了物流行业的发展。因此,现代物流仓储企业必须注重自己的消防安全管理,严格遵守消防安全标准,进行24小时的轮班值班和防火巡查,将存在的问题及时排除。
二、仓储物流企业消防安全隐患分析
(一)防火责任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在对仓储物流企业进行消防安全管理时,没有建立健全的消防安全责任制,造成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不能有效进行。与此同时,一些仓储物流企业的消防监督员责任不清,综合素质较低,没有很好掌握灭火技巧,从而导致火灾发生之后,不能对火势进行及时控制。
(二)建筑物防火设施不健全,防火水平不高
相关法律法规中,对于仓储物流企业的消防设计和消防设施配置作出了明确规定。然而,有些仓储物流公司为了节省成本,没有按照相应的规范对消防设施进行严格的设置,从而造成火灾风险增大。例如,一些大型的物流仓库,里面没有安装自动灭火系统。有些仓库里没有安装防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有些仓库没有安装消防栓等基本的防火装置。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仓储物流企业公司的消防自救能力,对消防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同时,依据我国相关法规,针对存储不同物料的物流仓库,其防火等级均设定了明确规范。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仓储物流企业并未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所使用的建筑物防火等级较低,直接缩短了建筑在火灾中的耐火时间,从而加剧了火灾蔓延。
(三)宿舍及办公用房未按规定进行装修,擅自变更用途
一些仓储和物流企业将员工宿舍与办公区域直接建于库房内部,构建了三合一或二合一的建筑结构。这些建筑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未设置有效的防火隔离措施。一旦发生火灾,库房内人员将难以迅速疏散,进而可能引发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此类做法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亟待引起相关企业的重视和整改。与此同时,一些仓储、物流企业擅自更改建筑性质,选择废弃的工厂或车间作为仓库,并用彩钢板等材料作为隔断,从而造成了更大的火灾风险隐患[2]。
(四)对库房内的电线缺乏有效管理,防火通道设置不合理
一些仓储和物流企业对仓库内电线的管理存在严重疏忽。擅自进行电线连接,将插线板与电线随意组合,甚至在易燃物品集中区域铺设电线。此外,未安装防火管保护电路,也未能有效处理生产、生活用电与消防配电线路之间的关系。更为严重的是,这些企业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停放电动自行车进行充电,从而显著增加了火灾安全隐患。这些行为违反了安全操作规程,必须立即整改,以确保仓库的消防安全。与此同时,部分仓储物流企业的管理者存在侥幸心理,未遵循相关规范设计消防车疏散路线,导致在火灾发生时,消防车无法迅速到达现场进行救援。
三、仓储物流企业消防管控措施
(一)以各部门为单位进行管理
在管理和规划建设中,应实施统一领导,确保所有环节的管理工作顺畅进行。须合理规划建设用地及房屋使用性质,将消防安全工作日常化,监管与服务工作紧密结合,以提高消防公共设施的投资效益。保证消防水源、消防车通道、消防设备与城市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在单位建设中,应预先精心策划方案和图纸,特别是防火区域的划分,应采取面宽大于进深的布局,以减少货架连续长度,并结合仓储特性进行分类管理,以预防火灾的发生。
(二)明确企业在火灾事故中的第一责任人
仓储物流企业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消防管理工作,严格控制消防安全源头,确保主体建筑符合消防验收或备案标准。同时,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责任体系,明确消防安全责任制度的具体内容,对消防安全职责进行合理划分。为确保消防安全工作顺利进行,还应构建科学的消防工作责任链,从多个环节加以落实。通过这些措施, 企业将能够更好履行消防安全管理职责,保障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强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十分必要。要想开展这一工作,就必须强化进库管理,为确保货物安全、防范火灾风险,对商品火灾危险性进行严谨细致的划分,明确规定货物堆放时的具体要求。具体而言,各类货物必须根据其特性进行分类存放,以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另外,企业也要定期进行消防宣传培训,加大防火巡查力度,在城市消防站较远的地方,自行建立企业微型消防站,并配备相关的消防设施[3]。
(三)做好灭火救灾工作
1.加强火灾知识训练
物流企业在组织员工接受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时,务必全面涵盖各项关键能力。首先,加强员工在消防安全操作方面的技能培训,确保其掌握必要的防火知识和应对火灾的能力。其次,培训中应包含对火灾原因分析能力的培养,使员工能够迅速识别火源,从而采取有效措施遏制火势。此外,还需重视对其他员工在紧急情况下的疏散与逃生技能训练,确保所有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而有序撤离。最后,培训还应包括消防宣传教育的相关内容,以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共同营造安全的物流工作环境。
在消防安全能力方面,加强员工对库房内 各类商品的定期检查,以防范违规存放的现象。同时,确保企业内储存区的疏散通道保持畅通无阻,所有的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为了提升员工的灭火技能,企业应定期组织消防演练,并根据不同时期制定相应的消防预案。一旦发生火灾,员工应迅速报警,有效利用消防设施,及时消除火源,以防止火势蔓延。其次,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对企业仓储管理区域有全面了解,熟悉疏散通道和消防安全通道布局,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撤离。最后,企业主要负责人和消防负责人应深刻认识消防安全问题的重要性,熟练掌握相关的消防法律和法规。切实履行消防职责和义务,确保企业的消防安全。
2.提供便利和设备
仓储物流公司以货物运输和管理为核心职责,在日常仓储管理中,也需对设备设施及相关管理给予充分重视。鉴于企业生产流程的特殊性,所需设备种类繁多,故应对设备设施的管理予以特别关注。在防火安全上,针对各种设备的特性,配置相应的防护和灭火装备,保证装备能够适应不同地区的储存规模需要,以免发生火灾后,不能及时灭火[4]。
3.对贮存进行分类,设立严密的禁火区
仓储区要按照货物类别的特点进行分类设置,严禁甲乙两类物品与其他物品混存、混运。同时,应将丙类和丁类商品分开存放。在平时的管理中,对易燃易爆、有危险性的产品进行分类和严格管控,另外,还应严格设立禁火区,对火源的进入进行严格控制。由于有些产品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容易发生爆炸,所以在这一地区设立一个进口区,可以有效降低火灾概率。
(四)建立适合仓储物流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
目前,我国一些区域的仓储物流企业存在着火灾防范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需要根据现实状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才能更好发挥出应有作用。第一,我国现行火灾控制规范是针对多层建筑面积超过9600平方米、单层建筑面积超过12000平方米以及货物中转周期小于7天的现有建筑和物流企业所面临的问题而制定的。然而,为了全面保障仓储物流企业的消防安全,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各类物流仓库均受到规范制约。这包括明确物流仓库内部货架设置、防火分隔、防火分区、电气管理、安全撤离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以实现全方位、系统化的消防安全与建筑设施管理[5]。第二,构建完善的火灾隐患自评制度,确保仓库与物流企业的防火安全。相关企业需定期委托专业防火检验单位进行全面、细致的火灾隐患检验。检验结果将作为企业诚信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客观反映企业在防火工作方面的表现。同时,为确保防火工作的有效实施,各企业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火措施。第三,需清晰界定各相关机构在火灾安全监管方面的职责,确立信息互通、违规惩处及协同执法等规章制度。相关部门须与消防机构形成联合监管机制,对任何违反火灾安全法规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第四,制定仓储物流企业建筑工地管理办法,对经常性的防火安全职责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对消防设备和设备的配置情况进行全面核查,对建筑企业资格进行评定,对有无违规用电和用火的情况进行调查,一旦出现违反规定的情况,立即对其进行惩罚,从而保证防火工作顺利进行[6]。
(五)加强消防宣传及培训
消防部门应定期对仓库及物流企业进行深入调研,以推动企业构建并完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在此体系中,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被明确为火灾安全的首要责任人。消防部门需确保仓储物流企业指派专业人员负责消防安全事务,并严格执行防火巡查、隐患整改、用火用电管理以及消防设施维修等制度。此外,仓库及物流企业应定期组织员工参与消防安全培训,涵盖消防设备使用、安全用电等知识的普及。同时,安排火灾演练活动,以强化员工对消防安全的重视[7]。与此同时,仓储物流企业还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对消防安全职责进行详细规定,并制定出相应的消防救援和人员撤离计划,还可以设立消防站,配备个人灭火设备和防护设备,构建消防联动机制,以此来提升消防安全控制能力。
结语
仓库物流企业发生火灾的诱发因素比较复杂,危害也比较大,因此必须对其进行防火管理。要建立健全的仓储物流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就必须对仓储物流企业进行消防监督,定期进行消防救援演练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才能在火灾发生时迅速有效应对,最大限度减少火灾对企业和人员造成的影响,确保企业安全稳定运营[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