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物流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已由以往的高速增长发展阶段逐步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由于我国物流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缺乏对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宏观规划,管理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重复化建设和系统封闭等问题,因此利用数字经济带动物流产业变革发展势在必行。伴随数字化发展进程,物流产业需要主动融入数字经济,利用物联网、云计算、5G技术等数字技术促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这些技术可以快速处理大量的物流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数字化应用能够提升创新能力,优化物流过程中的步骤和方式,降低物流产业运营成本。本文结合数字经济发展背景,分析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期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1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发展现状
1.1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物流高质量发展是指能够实现物流费用的降低、物流服务质量的优化、物流配送与服务效率的提升、物流的低碳环保等目标的发展方式。物流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是高效性、创新性、协调性、持续性和分享性;物流高质量发展内在特点是物流系统化程度高、技术先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合理、内生动力强[1]。
1.2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现状
1.2.1数字化转型缓慢
数据是数字经济至关重要的载体之一。第一,物流业缺乏高效的数据收集手段和专业的数据分析。目前,国内的物流企业在数据分析方面还处在起步阶段,只有少数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企业才能做到对所收集到的部分数据进行分析,大多数企业对数据的分析并不精确。一些企业由于缺少高效的数据收集手段,不但会导致数据的安全性问题,而且还会造成数据信息的丢失和泄漏。同时,物流数据分析不足会限制物流行业发展。第二,物流运输组织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在智能化的仓储、装卸、搬运、配送等流程中,数字化技术没有普及到每个环节,电子数据交换、区块链、全球定位系统等新技术的引进比例不高,导致产品、车辆、人员、路线等运输因素的组合很难达到最优化的效果,运输的安全性能不高[2]。第三,物流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滞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信息壁垒,影响信息的传递和分析速度。
1.2.2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首先,物流企业的运输工具结构单一。根据2022年中国物流年鉴披露,2021年物流行业运输结构中民航的货物运输量仅占所有运输方式的0.01%,而公路的货物运输量占到75%,这一结构不能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要[3]。其次,仓库、冷库设置不合理。仓库位置的不均衡导致爆仓、网络瘫痪。国内冷链物流市场发展时间短,据2022中国物流年鉴披露,近年来增速保持14%以上,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依然存在,给企业经营带来困扰。最后,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物流网络不完善。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物流网络十分分散,各种类型的物流业务如邮政、快递和快运等还存在着“最后一公里”的问题[4]。在部分农村地区,政府对其的支持和引导力度不足,导致农产品的产供销整合程度不够,使农产品流通的范围受到限制。
1.2.3绿色物流发展滞后
目前我国在绿色物流产业方面缺少相应的扶持政策,各种法律法规也有待完善。一方面,管理者对于绿色物流缺乏深入了解。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管理者更愿意把资金投入到生产研发当中,不愿意在绿色物流环节投资。其原因是管理者认为绿色物流是高科技投资项目,由于绿色物流投资过大而收效缓慢。另一方面,物流业产生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快递业每年消耗的纸类废弃物超过900万吨、塑料废弃物约180万吨,是350万吨重的太平洋垃圾岛的三倍。在常见的快递垃圾中,纸质类包装材料有85%左右能被重复使用和回收,但塑料类快递包装废弃物99%得不到有效利用,加上回收困难、再生成本高、利润低,多被焚烧或填埋处理,进而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5]。
1.2.4技术创新缺乏活力
电子商务和新零售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当前我国物流业正处在提质增效的阶段。首先,物流需求趋于稳定,传统模式下的产业需求增长缓慢,进一步扩大市场需求的难度高[6]。其次,物流主体面临的是更加成熟的市场和物流消费群体。卖家和消费者对物流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降低运输过程的损耗率、加快运输速度、完善冷链运输技术等。最后,缺乏专业人才推动技术创新。例如,据2022年物流年鉴披露,目前国内具备冷链设计能力的专业人才严重匮乏,高校冷链物流相关专业毕业生人数与头部冷链物流企业冷链岗位招聘量的供需比为1∶4[3]。
1.2.5产业绩效评价过于片面
产业绩效是指一个产业或行业在特定时期内实现的经济、生产、运营方面的表现。但我国物流产业绩效的评价指标过于片面,导致评价结果有偏差。一方面,产业绩效评价所包含的内容有限。物流业制定绩效指标时,通常从运输成本、运输效率、库存水平、订单履行率、仓储利用率等方面展开,忽略了企业持有的无形的、非物质性资产,如品牌价值、技术资产、人力资产、客户资源等。无形资产未被列入考核范围有可能导致结果不准确,影响公司的估值。另一方面,产业绩效评价标准不统一可能导致评价存在主观性和不一致性。由于不同岗位和不同部门的业务特点不同,对员工的绩效评价标准不同,可能导致不公正待遇,影响公司良好的经营环境。
2数字经济驱动下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2.1加快数字化转型
应从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等方面入手,充分挖掘数据因素对物流产业的驱动作用。首先,应构建物流产业自动化信息收集平台,在快递寄送、运输、仓储等过程中对物流数据进行收集并对其进行实时跟踪。在对大量的物流信息展开研究之后,可以准确得出各个地区对于物流运输资源的需求,从而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地展开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其次,加强对数据的分析。在采集到各类型数据之后,无论是对其进行独立分析,或者是对其进行组合分析,都需对数据展开归纳和总结,同时与各个行业发展的实际特征相联系,对各个行业的发展策略进行调整。最后,优化物流流程。要把网络货运、即时物流等作为一个发展趋势,推动数字化平台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培养并发展新的物流业态,构建“数字驱动、协同共享”的智能物流生态系统。
2.2完善物流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数字经济驱动下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物流业应增加多种物流方式并完善相关设施设备。这不仅限于高速运输、航空运输、海运运输等,而且还包括多种因素互联的智慧物流方式。物流要加强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加大投入自动分拣、叉车、码垛等专业设备的使用。而且,各级地方政府在制定地区物流规划建设时应将物流基础设施考虑在内,对各类运输资源、运输方式进行全面的规划,对大型的物流仓储、物流园区项目的建设进行合理的安排。同时,还应加强农村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地区的物流配送网络,提升配送质量,开通农村冷链物流通道以及增加农产品原料加工设备。
2.3倡导绿色物流
第一,建立有利于绿色物流发展的综合法律政策体系。对现有的物流体制强化管理,建构绿色物流发展框架,做好绿色物流的政策性建设,加强对物流资源的整合。第二,建立与完善绿色物流系统,例如电动交通工具、高效能源管理系统、智能运输调度系统、优化配送系统、提供多式联运等方式[7],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通过数值分析与系统仿真,其结果表明碳税税额、超额碳排量、减排补贴、上报奖励等关键参数对绿色物流发展作用积极有效[8]。第三,倡导环保材料并促进逆向物流。倡导使用环保材料和包装,如可回收材料、生物降解材料等,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物流产业也应实施有效的逆向物流管理,包括回收、再制造、再利用和循环经济等方式,以减少废物和资源浪费,并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第四,鼓励共享和合作,采用合作运输、共享仓储和共享资源等,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负担。
2.4加强技术创新合作
第一,为了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物流企业应加快引进物联网技术。这有助于提高物流运输的可视性,减少货物丢失和损坏的风险,优化物流运输的效率和成本。第二,物流企业应积极与研发无人驾驶技术的企业开展高度合作,以提高运输效率。无人驾驶物流车辆可以实现全天候、连续运营,不受人类驾驶员的疲劳和工时限制,从而提高物流服务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第三,物流企业应与高等院校深度合作,重视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据2022年物流年鉴披露,目前全国设有冷链物流专业课程的院校仅有10所[3],缺乏专业人才会阻碍物流高质量发展进程,进而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
2.5改进产业绩效评价体系
一方面,物流产业可以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来实现物流运输成本的降低。例如根据不同的物流需求和运输任务,合理规划运输车辆和人员,提高运输的效率和灵活性。采用现代化的物流设备和技术,例如自动化仓储和运输系统、智能化配送系统等,提高物流运输效率。物流产业还可以更新库存管理技术,如采用ABC分析法、MRP计划帮助企业控制库存水平和管理库存风险。另一方面,物流产业发展应重视无形资产的积累。通过品牌价值树立企业形象,吸引客户和增强客户的忠诚度;通过技术资产提高自身竞争力,例如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物联网系统等;还可以通过客户资源拓展市场,增强客户粘性,提高市场占有率。
3结束语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物流业通过与其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进程,不断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利用数字技术构建一个完善的产业高效运作体系。物流业需要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优化物流供应链、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