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已经全面进入了数字经济时代。与此同时,我国的物流行业也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但我国的物流企业在技术设备、环保理念、经营模式等方面和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农产品作为冷链物流的主要配送对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由于农产品具有不易保存、易变质、地域和季节性强、不易长途运输等特点,使得传统常温物流无法满足其运输要求,因此冷链物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里,冷链物流作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建设的基础保障重要内容被提及,表现了国家对冷链物流领域的高度重视。冷链物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冷藏车和冷库的数量以年均30%的增长速度持续增长。
一、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有关概念的界定
1. 生鲜农产品概念界定
生鲜农产品是指由农场或农民直接播种、负责照料直至成熟,没有对产品做一系列加工处理的动作,而且在正常环境下不可以进行长时间存储,通常包含果蔬和牛羊肉及鱼、虾之类的水产品等。我国的生鲜农产品的生产者大部分是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农户或者农业合作社,而消费者大部分集中在城镇,农产品从农户手中向消费者手中运输过程中,需要经过运输、仓储、批发、零售等众多环节,运输过程时间长,环境变化也较大,这就使得生鲜农产品很容易腐烂变质,因此,对于生鲜农产品的运输保鲜条件。运输效率都有较高的要求。
2. 冷链物流概念界定
2021版《物流术语》对冷链物流的概念是这样定义的,“根据物品的特性,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使物品始终处于保持其品质所需温度环境的物流技术与组织系统。”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是指将水果、蔬菜、肉蛋奶等新鲜农产品按照用户的需求,经过挑选、包装、配送等一系列环节,在适宜低温环境中将农产品送到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但在实际操作中,生鲜农产品的冷链物流会遇到很多问题,尤其在配送环节,冷链物流由于缺乏信息处理能力,会浪费大量的配送时间,从而造成经济损失甚至食品事故。在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中,如何进行合理的运输路线规划、温度的实时控制、最后一公里的快速配送,是冷链物流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1.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不足,冷链物流效率低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包含仓储、运输、分销和零售环节,任一环节冷链设施的缺乏都会影响生鲜农产品的品质,冷库建设是冷链物流基础设置的核心环节。目前,我国的现代化大型冷库数量越来越多,这些冷库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但是,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市场规模扩张迅速,新增的冷库还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2023年,与国外相比,我国的人均冷库面积仅为0.13立方米,仍低于全球平均0.15立方米的标准。种种数据表明,我国冷链物流企业的冷链运输体系已不能满足我国的冷链需求,需要进一步完善。
2. 冷链物流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近几年,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提出了优质化和特色化等更多要求,其中,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加重视优质化,生鲜农产品的优质化开始利用冷链物流这种方式来实现,特别是近几年疫情期间,更多地消费者开始重视健康,对农产品的优质化要求也更高,促使我国冷链物流占总物流的比例逐年增长。特别是随着数字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类电商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带动了生鲜农产品的消费升级,电商的爆发式增长也带来了冷链物流需求的快速增长,冷链物流行业也迎来了风口,发展势头强劲。2022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高达5500多亿元,同比增长15%,冷链物流市场需求量高达3.2亿吨,其中,蔬果类生鲜占比最高,达到51.3%,其次是肉类,占比19.6%,水产品占比16.4%。
3. 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低
近几年,我国开始进入信息化和数字化阶段,由于购买信息化设备需要很多资金,而且该投入属于固定资产,短时间内很难收回成本,受到资金的限制,冷链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还不完善。在冷链运输过程中,实时的信息传递是非常重要的,而由于信息化设施不完善,信息化水平较低,导致生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能进行及时的信息传递,同时,也导致运输过程中的冷藏、保暖、保湿等工作不能做到及时监控,这些不足都增加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也会影响农产品的价格和质量。据统计,我国的各类水果蔬菜、水产、肉类的冷藏运输比例分别为35%、68%、56%,远低于发达国家,而这三类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率分别为15%、15%、12%,发达国家的平均损耗率为5%,远高于发达国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的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低,导致整个供应链的商流、信息流和物流很难有效连接与整合。
4. 冷链物流成本过高
传统的冷链技术受到环境和自身技术水平的限制,运输过程中冷链物流很难达到最佳效果,同时,冷链物流的风险也大大增加。在冷链物流运送过程中,一方面要考虑冷链物流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运输成本,另一方面也要考虑运输车辆制冷设备的能源成本和生鲜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失成本。和传统物流运输方式相比,冷链物流的制冷设备能源成本更高,生鲜农产品的损失成本也更高,这就导致冷链物流的总成本高于传统物流。由于农产品的销售利润本就较低,高昂的冷链物流成本让很多农户望而却步,阻碍了冷链物流的发展,因此,冷链物流的高成本与农产品的低利润之间的矛盾需要迫切解决。
5. 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低
由于生鲜农产品都是由散户的农民生产的,这就使得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不是标准化的,并且大部分农产品的分类是基于人的感官,存在较大误差,产品缺乏标准化导致它无法和下游企业形成紧密的合作。另外,生鲜农产品也没有统一的包装,这对农产品的冷链运输和储存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难。
6. 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市场发展势头迅猛,而相关的冷链物流管理人才相对较少,造成了专业人才的紧缺。我国的物流相关专业设立较晚,人才输出较少,特别是随着近几年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冷链物流行业的人才也存在供不应求的情况。另外,冷链物流的从业人员大部分学历较低,且物流相关专业毕业人数占比较低,大部分是其他行业流动过来的,因此造成冷链物流行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较少,因此,冷链物流行业亟需吸引更多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
三、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优化建议
1. 加强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
冷链物流行业的数字化和信息化转型是一项投资规模大、成本回收周期长、未来综合收益高的项目,生鲜农产品尤其是水产品,从打捞上岸到消费者手中,整个流程都需要冷链物流贯穿始终,冷链物流行业的数字化能够提高整个物流环节的效率和可视化程度。物联网近几年在我国发展较快,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冷链物流资源加以整合,提高生鲜农产品的运输速度,降低产品的损耗率。同时,利用网络技术对冷链配送车辆的温度湿度进行实时监控、检测和货物跟踪,提高配送效率。提倡基于数字化的生鲜农产品联合配送模式,优化冷链物流的配送路线,从而降低冷链物流成本。通过提高生鲜农产品的配送效率及降低配送成本,促进农业的供给侧改革。
2. 加大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营效率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目前基础设施薄弱,导致冷链物流运输效率低下,所以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宏观角度来说,要加大对冷链物流基地的建设,因地制宜,发挥城镇及农村各类物流节点的功能,将农村最先一公里和城市最后一公里的冷链物流完善起来,将冷链物流作为公共服务设施,纳入土地规划中。其次,优化冷链枢纽站设施的布局,加快推进多式联运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提高生鲜农产品的储运效率,完善冷链物流干线运输与支线运输的衔接,提高运输效率。
3. 加快推进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标准的形成
与传统物流相比,冷链物流全程需要精准的温度控制,成本相对较高。在冷链运输过程中,参与运输的企业可能会为了节约成本而在流通的某个环节中采取常温运输或者常温仓储等,没有按照冷链物流的规范流程来操作,这样不仅会增加产品的损耗率,也会降低产品质量,比如常见的冷饮、奶制品等因为某个环节的“断链”而丧失了食用价值。因此,交通运输管理、食品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应该制定一套完善的冷链物流执行标准,加强市场监督管理,对破坏标准的企业进行重点出发,让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运行更加顺畅。
4. 引进专业冷链物流高端人才,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专业人才的竞争,现阶段,我国冷链物流专业人才较少,因此,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尤为重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从国家层面鼓励更多高校开设冷链物流相关专业,特别是对高职院校和职本院校,提倡培养更多技能型冷链物流人才;二是校企合作,冷链物流企业与高校合作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三是提高冷链物流行业员工的福利待遇,提供有吸引力的员工职业上升通道,让员工在冷链物流行业实现自我价值,增强员工对冷链物流行业的信心。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不仅影响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体验,而且对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我国生鲜农产品
冷链物流发展势头迅猛,拥有很大的市场前景,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针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为后续冷链物流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