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对于农村冷链物流发展愈加重视。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快实现农产品仓储保鲜和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1]。2023年6月,农业农村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发布《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指出要加强农村地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为农村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提供了政策条件。根据农业农村网数据显示:2021年农村网络零售额将达到1.9万亿元。这为农村地区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市场条件。
农村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是农村地区专门从事冷链物流活动的场所或组织,其主要面向社会服务,具备冷链物流功能健全的特点,并拥有完善的冷链物流信息网络。农村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在整个农村冷链物流系统中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上游供应商以及下游消费者提供产品的集中运输以及配送,不仅能对冷链物流资源进行整合,还能大大提高配送效率[2]。在农村冷链物流发展中,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占据重要地位,不仅决定着配送中心自身发展情况,还对于农村冷链物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农村冷链物流发展情况,对于农村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选址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生鲜农产品从供应点进行生产加工后先运输至农村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再运送到各个需求点,这一系列环节均在冷链物流网络中进行。农村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建设应做到局部和整体结合,并从物流系统的角度出发,考虑冷链物流系统中各个设备的网络结构、冷链物流运作流程、生鲜农产品加工和配送能力之间的相互合作。冷链物流服务能力和发展应考虑供需之间的平衡,做到均衡和协调。科学的农村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选址,能够使冷链物流网络各环节之间相互协调,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农村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是一个大型工程,一旦建设完成,长时间内较难搬迁,所以进行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应具备战略性眼光。从全局考虑,应具有较强的应急应变能力,而且还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需求量的变化、未来农村冷链物流发展方向、国家政策导向等,使农村冷链物流配送中心能够稳定发挥作用,保证整个冷链物流网络健康发展。
农村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成本主要由传统配送中心选址成本、冷链成本以及碳排放成本构成。在进行选址时应考虑经济性原则,满足配送时效性和需求的情况下,实现选址以及冷链物流成本最小化。建设农村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比较高,合理的农村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选址能够极大地减少运输成本。冷链成本主要是根据冷链物流的特点所产生的制冷成本以及货损成本,故产生的成本要高于传统物流配送中心成本。
农村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时,应考虑各种因素,例如该地能否建设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周边环境等。在选址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政策以及行业规则,这样能够享受政府补贴的同时,建设高标准高水平的农村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此外,冷链配送中心的建设还应匹配周围的农村环境、需求分布、交通条件等。
在农村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开始前应确定好选址目标,不同的选址目标会在选址过程中产生不同影响,导致出现不同的选址结果。因此,为了保证农村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选址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建设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物流效率以获得更多经济效益。农村建设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可以将运送的产品进行集中处理,包括预冷、初加工、储存、运输等流程,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产品的新鲜度,保证产品的质量,便于产品的对外运输。能够更好地带动农村冷链物流发展,提高物流效率,增加农业产业经济效益。
谋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是在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的目标,应尽可能降低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成本、运营成本、制冷成本的投入。农村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具有多种功能,包括预冷、初加工、储存、运输。由于产品的特殊性质,对于制冷设施设备有着较高的要求,也离不开成熟的基础配套设施。因此,在进行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时,应考虑成本的投入,以较小的成本来满足建设要求。
农村建立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物流效率,在满足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经营成本最小化的同时,也应保证物流服务能力。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服务能力体现在快速将产品入库、缩短入库前的流通时间,降低产品损耗。提供完善的冷链物流服务,能够更好地促进冷链物流发展。
由于农村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一旦建成之后基本不会调整或者搬迁,故在选址过程中需要科学规划,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农村地区的经营环境、市场分布以及消费量等因素对于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决策起到作用。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以及物流人才、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冷链物流成本也会影响到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决策。政府、企业对于农村建设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资金投入比例同样对于选址决策有着决定性作用。
农村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需要综合考虑农村地区的地质、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因素[3]。农村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是产品的储运基地,大量产品储存以及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建筑设施对于土地要求更高的承载能力。同时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规模较大,需要占用较大的土地面积,而且需要选择平坦的地段进行选址,更方便冷藏车辆的出入。
基础设施包括公共基础设施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公共基础设施能够保障该地区水、电、天然气等的正常供应,使农村冷链物流配送中心能够正常运作。冷链物流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时效性,交通基础设施对于配送时间有着很大的影响,良好的交通环境以及冷藏车设备能够提高农村物流配送效率。故在选址过程中,应充分了解交通条件。
其他影响因素包括国家政策、环境保护以及人力资源水平。农村冷链物流行业发展应考虑减免税收、相关补贴等政策支持。冷链物流相比其他物流,其碳排放量更高,对于环境保护有着更高的要求,在选址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尽可能减少碳排放。农村冷链配送中心的建立需要足够的人力资源来维持发展,因此应培养相关物流人才,从而促进冷链物流发展。
农村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是整个冷链物流的核心环节,选址位置决定着整个配送中心的效率。农村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流程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根据冷链物流的特点,了解冷链物流发展趋势,明确相关选址原则和影响因素,保障选址决策的科学性。
在进行选址决策前,应搜集相关选址资料并对资料评价分析。通过网络调研或者实地考察,收集选址地区发展情况、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冷链物流需求以及选址成本等资料和信息。
根据选址原则和影响因素,再依照网络调研和实地考察收集到的数据,着重分析园区数据,过滤无效数据,再对数据进行详细评估,筛选出一些可实施的备选方案,明确选址范围。
在确定备选园区后,接下来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相关资料,结合实际冷链物流发展情况,构建出合适的选址模型。针对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目标和各项成本,构建选址模型,通过定量化计算得出最佳选址方案。
通过构建选址模型得出的选址方案,需要对选址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基于分析结果进行方案评估,如果选址方案不满足实际情况,应重新规划选址方案。
农村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而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是农村冷链物流的核心。政府部门应积极促进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投入更多的资金,打造具有采购、仓储、加工、运输功能于一体的冷链物流配送中心,促进农村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协调与平衡。为促进农村冷链物流运行质量,应完善交通道路设施、优化运输路线,为农村冷链物流物流配送中心提供更好的运输条件。
农村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布局规划应从多方面考虑。一方面应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国家乡村振兴等政策相符合,加强布局规划完善“顶层设计”,为建设农村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提供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农村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布局规划应调整内部冷链设施,补齐预冷、保鲜等技术短板,加快移动冷库的应用,解决农村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存在的问题,例如数量不足、分布不平衡、发展不合理等问题[4]。
为促进农村冷链物流配送中心良好运作,应制定完整的运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确保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化。在制定标准时,应从多角度出发衔接各环节流程。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构建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将配送信息自动匹配和共享,整合各方信息资源来提高冷链物流资源利用率,更好地建设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在冷库和冷藏车中应用智能温控系统,可通过系统自动调节温度达到更好的储存效果,防止出现大量损耗。
物流人才是农村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保障,应加快高素质物流人才的培养体系建设。政府应根据农村的经济特点和产业规模来制定人才引进政策,激励人才建设农村冷链物流平台,提高农村冷链物流配送中心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改善工作环境,吸引优秀人才就业。政府应与高校合作,加强培养农村冷链物流管理和配送人才,开设培养冷链物流知识基础和技能的课程,并邀请专家进行指导。政府部门、农村企业以及高等学校共同构建农村冷链物流人才培训体系,进行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建设农村冷链物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地区对于冷链物流的需求较大,而农村冷链物流的建设与农村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冷链物流配送中心作为连接供应点至需求点的纽带,其选址的位置直接影响着运输到上游供应点和下游需求点的距离,缩短物流运作时间,提升物流效率。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应根据其选址原则和影响因素,明确选址目标,并通过科学的选址流程进行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为农村地区建设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提供建议。科学合理的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是整个农村冷链物流良心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合理的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可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速度,增加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