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数字技术的成熟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广泛的产业升级与变革,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近年来,物流供应链的海量数据应用,推动了商业业态的革新与运行效率的提升,使物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当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物流体系,物流市场规模跃居世界首位。围绕数字经济、数据要素市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加快了我国数字技术的发展及相关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物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与领域。但是,经过多年发展,国内物流供应链已进入瓶颈期,面临着同质化竞争、成本上升、数字化管理能力不高等问题,因此,应深化数字技术的融合与应用,推动物流供应链实现创新发展。
伴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资源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虚拟经济、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体经济领域,业态的变革与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催生了海量数据,数据的深化应用与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推动物流供应链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
社会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海量数据,数据已成为当今时代重要的战略资源。数字技术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处理和应用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数据信息生产量。据统计,2022年,全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已接近2620亿GB,仅微信用户每天产生的数据流量就超过数亿TB。据研究,中国的数据产生量约占全球数据产生总量的23%,我国已是名副其实的数据资源大国。从经济效益来看,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已接近1.6万亿元,在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各个领域均获得广泛应用[1]。从市场规模来看,我国的数字产业日趋成熟,涵盖了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应用等环节,其中,数据分析和应用环节市场规模最大,占比超过50%。
物流连接着生产和消费,是一种为满足消费者需求,通过组织、安排产出地和销售地之间的货物流动,实现高效率和低成本货物流动的物理性经济活动,融合了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以及相关信息的处理和管理等一系列服务功能。2022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突破347万亿元,实现了稳定的增长,物流规模跃居世界首位,总收入超过12.7万亿元,其中,规模企业实现了逆势增长,市场份额得到了稳步提升。一方面,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提升了商品流通的效率,顺通了经济脉络,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我国物流行业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旨在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从而满足市场需求,从长远来看,智能物流将成为未来物流发展的重要趋势[2]。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在物流供应链中的应用使物流企业逐步开始构建并提升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力图摆脱同质化、低成本的竞争格局。
物流供应链以物流活动为核心,将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进行整合和优化,以实现物流运作的高效、顺畅和可持续性。物流供应链包括采购、生产、仓储、运输、销售等环节,涉及供应商、制造商、物流服务商、销售商等多个主体。经过多年发展,国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但目前也面临着发展瓶颈。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为14.7%。我国《“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较2020年下降2个百分点左右。目前,这个比例仍然偏高,这说明我国物流供应链在效率、运输成本、管理成本等方面仍然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尽管一些大型物流企业应用了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但从整体上看,国内物流供应链的信息化程度仍然较低,存在信息不对称、资源无法有效配置、运营效率低下等问题。
高度发达的电子商务增加了物流需求,但在配套基础设施方面,仍然存在着交通拥堵、仓储设施不足等问题,影响了配送的效率和准确性,导致消费者满意度下降[3]。
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于物流企业的运营至关重要,然而,国内物流供应链在风险控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对单一供应商过度依赖、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等。
物流供应链数字化的发展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人才,然而,目前国内相关人才的培养与实际需求存在不匹配现象,制约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数字技术可以对物流运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在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能够为物流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预测和决策支持[4]。
数字技术可以对库存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帮助物流企业更加精准地掌握市场需求和库存状况,减少库存积压和浪费,优化库存结构和管理流程。
物流企业通过数字技术,可以对客户的需求和行为进行分析,更加精准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偏好,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贴心的服务和产品解决方案,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同时,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营销策略和推广方案,实现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销售额的目的[5]。
数字技术可以实现供应链上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共享,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提高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成本。企业可以通过数字技术提高市场分析的精准度和商业洞察能力,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应对挑战。
数字技术可以对物流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管理,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预测和决策支持,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降低物流运作过程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保障企业稳健发展。
数字技术在物流供应链中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战略层面出发,建立适应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架构体系。首先需要评估当前业务发展情况和市场现状,明确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包括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优化客户体验等。其次需要根据目标和现状分析,制定全局的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包括数字化技术的选择、数字化业务体系的构建、组织变革等方面。同时,需要制定数字化转型的短期、中期和长期计划,确定所需的技术、资源、人员和时间表,以及预见可能遇到的挑战和风险,以便逐步推进实施。
数字化转型需要改变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树立数字化发展理念,建立与数字化转型相适应的组织架构,包括扁平化、灵活性、跨部门协同等特点。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角色,确保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内外部的有效协作和沟通。同时,建立与数字化转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形成数据驱动的决策机制,通过数据分析来优化决策过程,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强调数据在数字化转型中的核心地位。
对现有的供应链流程进行全面的梳理,识别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确定数字化转型技术选择和系统构建的重点和优先级。运用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新兴技术,建立适应市场与企业需求的数字化的业务运行系统。以数字化工具和技术为基础,实施数据的实时收集和分析预测市场需求。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和智能系统,实施物品的实时跟踪监测与调度优化。通过大数据技术对物流路径进行规划和优化,选择最短或者最经济的路线[6]。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实现订单处理、仓储管理等环节的自动化。
实施数字化转型后,需要对数字化转型的进程进行持续监测和分析,了解数字化转型的实际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定期对数字化转型的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通过收集数据、关键绩效指标的监测和分析等方法来评估数字化转型的效果,了解数字化业务流程的实际效益。由于数字技术的实施往往涉及大量的数据流动和处理,还需要对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据系统稳定性、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的进行综合评估分析。
数字技术在物流供应链中的实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持续优化和迭代的过程,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转型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技术发展。在评估数字化转型效果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消除冗余和低效环节,提高数字化决策水平、组织与流程的智能化水平,提高数字化业务流程的效率和准确性,提升物流供应链的适应性与竞争力。
物流企业应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物流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实时共享,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反应速度[7]。同时,要通过数据分析与数据管理,整合资源,优化物流线路、仓储管理、运输调度等环节,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
物流企业应推动物流供应链相关技术的发展,如自动化设备、无人机、无人车等新技术的应用,提高物流效率。同时,应通过协同发展,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提高整体竞争力。
物流企业应借助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新技术,实现物流供应链的智能化,提高各环节的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决策能力。例如,通过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实现仓库内货物的自动化调度;通过智能运输系统,实现物流线路的优化和运输工具的智能调度[8]。
物流企业应推动产业链内外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合作,共同开展物流供应链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通过跨界、跨区域、跨部门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产业链的优化升级,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物流企业应加大对物流供应链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同时,持续关注员工的数字化技能和知识水平,鼓励内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物流供应链的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持[9]。
在构建大数据驱动的物流供应链体系过程中,物流企业应重视数据安全和合规性,制定数据安全政策,确保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和使用都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规定。加强数据保护和技术防范,确保供应链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升企业信誉和品牌形象。
物流企业应关注国家政策导向,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如税收优惠、科研资金等。同时,应加强与政府、行业协会等的沟通与合作,推动物流供应链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物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物流供应链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良好条件,但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发生深刻转变的背景下,物流企业应加快数字化转型,构建数据驱动的物流供应链体系,提升物流供应链智能化水平,解决物流供应链面临的各类实际问题,以推动物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