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是指货物的配送全过程,该配送方式的历史较为悠久,但提出“物流”这一概念最早使在18世纪的英国。在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物流得到快速发展,逐渐发展成为现代物流体系。现代物流的主要目标是以最小综合成本满足客户的需求,在该过程中,应针对物流全过程进行详细探究,提出恰当且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在不影响物流服务质量的同时,促进物流体系的良性发展,从而确保物流行业实现顺利发展。
一、物流企业降低运输成本的必要性
降低运输成本对物流企业有着重要意义,当前,物流企业贯穿一、二、三产业,并有效衔接生产者和消费者,连接网络十分广泛,并且具有较强的潜力。由此可见,加强对物流运输成本的管理,对深化物流改革、推动物流行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首先,积极开展运输成本控制管理,能够有效完成降本增效。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正向质的方向转变和发展,因此需要通过提高经济效益来构建新的利润空间,为企业提供更强的发展动力。降低运输成本能够直接减少经济成本,使企业经济效益实现快速增长,能够强化对企业的推动效果。其次,降低运输成本能够加快企业转型速度,通过降低成本的方式,使物流企业渗透到生产企业中的经营环节中,逐渐遍布社会经济领域的各个部分,并为其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促使物流+生产企业的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最后,降低运输成本对加快物流技术提升有着较强促进作用。物流企业想要控制成本下降,需要优化物流管理方式、提高物流运输技术、强化物流组织方式、创新物流运营模式等,促使物流各个环节更加协调,有效实现成本降低的目标。
二、物流企业运输成本管理问题分析
1. 供应链流通较复杂
物流供应链流通过程中,主要经过五个环节:供应商、厂家、分销企业、零售企业以及消费者。在不同环节中流通时,物流的仓储和运输成本受到供应链影响,可能会出现成本增加的情况,不仅压缩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会对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产生一定影响,制约供应链经济体系的发展。如在物流仓储管理过程中,无论在生产、加工,还是销售环节,均需要对原材料或加工产品进行储存,储存中的成本包括库房租用成本、人工成本、维修管理成本以及折旧成本等。若无法对供应链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成本进行控制,将会出现成本出现失控现象,严重影响物流企业的实际发展。此外,在配送过程中,受到物流基础设施、物流管理方案、物流线路等因素的影响,物流成本会增加,成本的增加使物流企业的销售与利润之间不平衡,最终造成企业经济效益的降低。
2. 运输路线设置待优化
受到网络发展的影响,我国物流行业逐渐得到发展,但大部分企业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物流管理模式仍处于分散化和多元化状态,无法有效节约物流相关资源,推动物流企业实现进一步发展。如在物流运输过程中,管理人员对物流设备和仓储资源等信息了解不足,无法合理构建高效的运输路线,使运输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损耗,同时影响实际的运输效率。管理人员应意识到,物流运输过程中,加强运输流线的优化设置,对成本控制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要明确运输成本受到运输路线、运输时间、往返车次等因素的影响情况。在运输路线越复杂、运输时间越长且往返次数越多的情况下,运输成本越高。物流企业想要提高物流成本控制效果,应将优化重点放在路线设置上,以降低运输过程中的消耗。近年来,物流运输逐渐受到广泛重视,但企业在物流运输管理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大部分物流企业仍存在一定的闲置仓储设施,未能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仓储和配送网络,导致成本的浪费。并且物流路线设置过程中,缺乏高科技技术辅助,仍沿用以往的分配方式,导致物流路线效率较低,无法有效节约成本。
3. 运输车辆装载效率低
物流运输过程中,实际的装载情况,同样对运输成本存在一定影响。在车载容量较小时,装载的货物数量较少,导致一次运输过程效率较低。货物大小不一或异形货物多时,货物无法有效摆放,使得车辆的整体容量利用效率较低。在货物为易碎品或危险品时,需要小心驾驶,车辆运行速度和空间的使用率均降低,使得车辆装载率无法提升,进而造成运输成本过高的情况。
4. 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大部分物流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人工成本居高不下。一方面,人工成本增长速度相对较快。在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人们的生存成本上升,对费用要求必然升高。在此情况下,人工费用不断增加,使物流企业的利润受到压缩,严重影响物流企业的实际发展。另一方面,物流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的情况,管理层人数过多,一线员工数量减少,导致实际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相对较低。并且部分物流企业运输工作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如在驾驶时出现故障或在装卸过程中人工效率较低,均会使人工成本上升,制约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
5. 企业管理水平待提升
物流企业的运输管理水平同样对成本控制质量存在一定影响。加强对运输过程中费用的计算、调节和监管,能够有效改善成本浪费情况,进一步提高成本控制管理质量。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部分物流企业存在管理水平不足的情况,企业管理人员对成本控制工作的重视度不足,并且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效果不理想,导致物流运输方式不完善、运输配送价格设置不合理、运输配送缺乏准确性和及时性,影响物流服务质量,从而无法对物流企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物流企业优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1. 优化供应链流通环节
物流企业为加强运输成本控制效果,应优化供应链流通环节,实现对运输成本的全方位管控。
首先,应合理使用数字化技术和信息技术,对物流运输整个过程进行全面把控。企业应在内部设置信息管理平台,对供应链的全过程实施精准控制。一方面,企业应准确了解不同流通环节中运转中心的承接能力和使用要求,系统要根据不同流通环节的实际要求,合理选择恰当地使用网点,确保配送过程的可行性。另一方面,要借助网络加强对供应链流通的监控管理。将网络与物联网结合,并落实到供应链物流体系中,设置全面的监控管理网络。管理人员要能够通过控制中心监管整个物流运输过程,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对运输成本产生影响的因素,及时进行处理,避免造成额外的成本消耗。
其次,加大物流仓储管理力度。在供应链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物流仓储管理。为降低其带来的成本消耗,物流企业应对仓储设备和仓储管理方式进行合理优化。通过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构建自动化仓储管理体系。使用人工智能系统构建全覆盖网络,构建新型分拣中心和运输系统,实现无人仓储管理系统,从而有效提高运输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如利用人工智能控制仓储运输设备,或者使用数字化管理系统,识别不同类型运输产品,根据相应的要求,完成货物的智能分拣工作。随后,利用系统设计恰当的运输路线和时间,使运输体系的运行效率最大化。在该过程中不需要过多的人员,或可以直接由智能系统+远程人工操控的方式完成仓储运输管理,减少人员带来的误差和费用。
最后,优化物流配送管理体系。供应链流通过程中,应适当优化不同环节之间的识别管理效率。供应链企业应对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进行协调,针对供应链内的运输工作,减少不同流通过程中的检查和监管,以提高实际的运输效率,避免在运输过程中产生过多的时间成本和费用成本。
2. 建设完善的运输体系
物流企业在构建完善的运输体系时,为使线路更加完善,有效缩短运输时间和往返次数,应使用人工智能系统及相关算法进行分析,结合物流企业实际情况以及供应链需求,自动匹配恰当的运输车辆和运输线路,明确货物类型和规格以及装卸活动方案,以便合理安排更为恰当的线路保持运输里程最短、运输时间最短以及成本费用最少。在该过程中,智能系统在规划线路的同时,需要注意不同运输车辆的调度时间。使用系统分析车辆型号、容量大小和数量等相关信息,根据运输货物总量和线路特点,设置恰当的运输方案,如在货物量不大且处于市内时,需要选择恰当型号的车辆,并且避开交通高峰时间,以确保车辆的顺利运行,减少时间消耗。此外,在调整运输路线时,由于不同区域货物总量与运输车运载量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可能出现货物超出运载量、半满载、空返等情况,使车辆的运输效率降低,或增加往返车次,使成本增加。管理人员同样需要准确了解物流具体信息,以调整线路和派车方式,加强成本控制。
在具体物流运输线路规划过程中,首先,应确定优化的目的。运输线路规划主要通过调整配送车辆的运输形式线路,尽量实现单向通行,减少迂回和交叉线路,实现线路的优化,进一步减少运输消耗,提高成本控制。其次,应收集和分析当前运输线路情况。统计各路段的配送工作需求,结合实际的配送位置和时间要求,制定恰当的配送线路。最后,使用计算机及时模拟该配送线路运行情况,并进行优化和评价,形成最佳的配送线路。同时,结合实际的物流配送需求,完善相应的运输体系,确保运输成本得到控制。
3. 提高运输车辆使用效率
为提高运输车辆的装载率,提升车辆使用效率,从而降低成本,物流企业应加强对运输车辆的管理。
在该过程中,一是应加强对运输设备的控制管理。物流企业应充分结合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运输方式,提高车辆的实际使用效率。如在运输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高单位装载率的方式增加运输量,从而达到降低运输总成本的效果。以城市之间的物流运输为例,物流企业应根据货物类型选择恰当的运输车辆,并根据该运输路段的限高、限载等要求,调整单车的配送量,从而在允许的范围内最大程度地提升配送效率。二是结合不同货物特点,调整堆放方式,以提高装载率。针对不规则形状的货物进行装载运输时,应充分了解货物是否具有抗压性和稳定性,根据不同货物的性质、重量和体积组装和调整,或者可以根据形状的不同,设置多层装载和填缝装载等,充分提高车辆的利用率,有效减少成本消耗。此外,为进一步提高车辆运输效率,避免车辆在运行过程中消耗过多时间或重复运行,应对不同中转站中的运输车辆进行调查,以便根据中转站内车辆的实际情况,调整配送方案,确保运输线路为直线,有效降低运输过程中不必要的成本消耗。
4. 强化人力资源配置
物流企业为降低人工成本消耗,应加强人力资源配置管理效果。
一方面,应构建科学的组织管理模式。物流企业应充分结合当前国家对物流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要求,合理设置并优化内部组织结构,强化人力资源配置效果,促使企业实现精细化和标准化发展。物流企业对信息的需求相对较高,为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和对称性,在人力资源配置管理时,应将不同部门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结合,及时了解不同方位的人才变化情况,以便为其分配恰当的工作人员,提高企业的实际运行质量。同时要做好人力资源配置结构的设置。物流企业要结合物流行业特点,确保企业关键岗位的完整性,同时针对重要岗位,设置岗位储备人才,以避免人事变动对企业发展带来影响。
另一方面,应加强员工素质考核与管理,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优化不合理岗位,提升各岗位人员工作效率。在考核系统构建时,应从业务达成情况、投入指标、人均指标和服务质量指标等方面合理设置并优化考核指标内容。以配送服务质量指标为例分析,该指标需要考核派送达成情况、货物损坏情况和客户投诉情况。其中派送达成情况由总配送量和配送成功率决定;损坏率由总量和损坏件数决定;投诉率由投诉次数决定。在指标未达到标准时,物流企业需要针对该结果给出应对方案,如赔偿或优惠等。为提高指标完成效果,物流企业需要加强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与调整,提高配送成功率,降低投诉次数,从而实现对成本的控制管理。
5.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为进一步降低物流运输成本,物流企业应提高管理水平,合理计划和控制运输全过程,及时发现成本管理薄弱环节并完成优化和调整,科学实现成本控制管理,同时提高企业物流服务水平,促使企业实现快速发展。
在该过程中,首先,应加强事前控制。在物流运输前,对物流全过程进行规划和审核,强调运输成本的前馈控制。企业应针对运输任务,制定恰当的运输方式,分析不同运输方式的成本消耗情况,构建恰当的运输模型,以便合理判断并选择最为恰当的运输方式。
其次,重视事中控制。运输成本主要在运输过程中产生,在运输中可能因不同意外情况出现预估范围外的成本消耗,不利于成本的控制管理。如在运输时受到天气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出现运输时间延误的情况,造成运输成本的大量消耗。为避免意外情况带来的影响,在运输过程中,应加强风险预估和风险管控,从而有效避免对运输成本带来的影响。
最后,关注事后控制管理。在运输完成后,应针对运输全过程,计算和分析成本消耗情况,与标准的运输成本情况进行对比,并分析影响成本的实际因素。针对影响因素,分析导致成本节约或成本超支等情况的具体原因,并根据该分析结果,对后续的运输管理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促使未来的物流运输成本得到进一步控制,有效降低运输成本。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背景下,物流行业正快速发展,为使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企业应不断提升经济效益。为进一步提高收益效果,企业应加大对运输成本的控制力度,相关管理人员应针对企业面临的物流运输问题,积极提出恰当的优化措施,落实对物流组织的优化,强化运输质量和成本控制效果,从而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物流企业的实际运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