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物流是指图书作为一种商品,从图书出版商向图书需求者之间的物理转移过程,包括图书的储存、运输、包装、配送以及相关的信息化处理等环节。图书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商品,鉴于用户对图书的时效性要求、图书的分拣盘点、品种书号的数据采集和图书与用户需求匹配等因素,图书物流具有标准化信息化要求高、物流时效性强、人工需求量大和存在逆向物流问题等特点。互联网时代,我国物流业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图书物流市场在出版业改革的影响下不断发展完善。企业物流规模的日益壮大,促进了图书物流市场的发展,国内已经建立了以新华书店为代表的大规模图书物流中心[1]。通过图书出版集团和物流企业的资源组合,一些图书物流集散平台已经逐步实现服务一体化、物流自动化作业模式。出版企业积极响应互联网时代市场需求,推出线上线下经营渠道,以京东、当当网等网络平台为载体,借助互联网物流渠道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崇尚读书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民阅读已逐渐上升为国家文化战略。在学习型社会建设过程中,中小学生和社会成年人的图书需求量稳步增长。随着互联网购物的普及和发展,从我国人口基数角度出发,互联网图书消费和图书物流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2]。随着市场监管的不断强化,通过网络商城采购的图书与线下采购的图书的品质差异不大,而且采购形式更便捷,采购价格更透明,性价比更高。与此同时,“阅读危机”随之出现:由于阅读习惯受到网络平台各种信息传播方式的影响,人们进入文化信息快消费时代,图书业内外部发展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图书物流应运而生。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围绕市场文化消费需求,提高响应速度,降低企业成本,提供更加便捷和更有性价比的图书服务是当前图书业发展的必然路径[3]。
互联网背景下,图书物流的运作模式较传统运作模式发生了一定变化,其中图书物流信息在物流运行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图书物流信息获取主要依赖互联网,但部分图书物流企业对互联网数据认识不充分、利用不到位,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处于初创阶段的图书物流企业,因处于信息相对闭塞的行业环境,再加上自身所拥有的技术、资金、人才等各种资源较欠缺,对互联网数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难有效利用大数据平台获取相关的物流信息,严重影响了图书物流的快速发展[4]。一些实力雄厚的图书物流企业虽然在发展战略上充分重视互联网数据,但在实际经营管理中依旧采用传统的模式,企业架构、组织流程和组织氛围等都不利于互联网数据的收集、传输、归纳与应用。
信息化和标准化是衡量图书物流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在图书物流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互联网时代,图书物流信息化最大的障碍分别是信息化标准不一致、行业内缺少对口信息供给商、对信息化需求认识模糊、缺少信息化支撑维护专业人员,因而导致目前部分图书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同时,图书物流标准化制度不完善、执行缺乏规范性,图书物流实际运行与预设流程不相符,数据的系统录入与运行方式存在差异等,造成了图书物流主体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不及时、准确率低等问题。除此之外,图书物流现行的执行标准与相关行业的执行标准并不完全一致,造成物流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认知混乱,从而导致图书物流标准化建设的权威性、系统性受到挑战[5]。
互联网的推广普及和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使消费者购物更加便捷,也催生了更多网上采购图书和实时物流配送,然而由于消费者需求的不确定性,也产生了许多退换货的逆向物流。受传统经销包退的图书采购体系影响,图书商在采购中往往会采用多订占货的方式。当图书出现破损等情况时,逆向物流会导致出现一件货物双倍配送成本和收货存储的时间精力付出等问题[6]。在图书物流中,逆向物流对图书周转流通和企业资金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个体消费者和经销商退回的图书得不到有效利用,在图书行业存在较高退货率的情况下,图书资源以及图书物流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
现代物流理念在图书物流行业未得到有效贯彻,是造成图书市场数据响应滞后的重要原因。受传统物流和图书存储运输观念的影响,我国很多图书出版和经营企业开始重视图书物流业务的发展,但仅限于自身资产雄厚和规模较大的企业。在市场经济运行的大环境下,我国图书行业的企业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很多中小型企业受到财力、物力和市场预见力等因素限制,仅在自身实力允许的范围内从事图书的存储、管理和销售运输等工作,导致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上升,运营压力增大[7]。现代物流理念是保障图书物流高质量健康发展的基础,然而当下部分书商仍认为物流就是库存保管和批量运输,缺乏对图书物流供应链的重视,再加上图书物流相关制度没有建立,互联网数据在物流中的作用也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导致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
数字化时代,缺乏专业化物流人才是造成图书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不足的关键因素。纵观国内外发展较好的图书企业,尤其是在图书物流平台建设和运转方面做得较好的企业,专业型物流人才队伍是其实现图书以智慧流程化运输销售的保障力量。然而,中小型图书出版经营商在自身物流体系建设中,往往采用企业自身的运输、装卸和信息管理人员,或者从第三方物流企业吸纳员工。这部分人在图书文献数据的规范化操作、文献标识的精准化录入,以及图书的信息化入库、周转等方面专业性不足[8]。数字化时代,相关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图书管理方面的传统技能,更要熟悉现代化物流信息技术。
完善的图书物流配送体系以及精准化的营销是保障图书各环节流畅运转、降低逆向物流不必要影响的基础。完整的物流配送体系包括收到图书订单、精准分拣用户需求、时效性发货以及退换货等物流环节。在电子商务平台,图书物流仍然存在地区限制。图书存储对于场地的温度、湿度和消防等要求较高,图书存储的硬性条件导致发货地并不能更加灵活且全面地覆盖到更多地区。图书网络信息化建设滞后,会导致线上线下不同步、一书多号和同书不同号等现象,季节性热点图书如教辅材料等会出现配送滞后或配送错误等情况,致使商家在运输中费时费力,也降低了用户的采购体验。同时,图书作为批量采购的高耗材商品,面对用户个性化、小众化的阅读需求时,退单风险较高[9]。在绿色物流理念尚未全面普及的情况下,退换货图书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信息共享和资源再利用。区域间合作程度较低及图书货物配送信息共享体系不健全,会导致图书销售物流尤其是逆向物流成本较高。
互联网时代,一方面,图书物流企业要转变传统的自营物流思想,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如:企业可以考虑将物流板块业务委托给专业的物流企业,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主营业务经营能力;另一方面,图书物流企业要合理布局转型战略规划,要在各发展阶段积累资源,尤为重要的是技术的升级改进,因为技术是支撑企业价值提升的关键驱动因素。除此之外,企业的组织架构、业务范围、领导模式等都要及时调整。
高素质、高水平的物流专业技术人员是支撑图书物流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动力,特别是对于图书物流信息的研判、采集、甄选、辨别、利用和归纳,如果仅仅依靠数据分析模型很难得出科学且符合实际的结论。图书物流信息化数据的捕获与高效利用,离不开物流专业技术人员。图书信息的利用与开发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具备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对各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首先,物流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对各项基础信息进行处理与分析;其次,物流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将预处理的各项信息传输至各关键环节,如果传输过程受到干扰,前期的信息预处理过程将功亏一篑,无法发挥作用。
图书企业对于逆向物流管理不重视、认知不到位导致的库存水平高及退换货率高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图书物流企业转型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关键问题。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各行各业绿色、环保、安全发展,逆向物流导致的资源浪费无疑会使企业与整体环境要求背道而驰。为解决此问题,图书物流企业必须重视逆向物流产生的根本原因,加快物流系统优化重组。逆向物流是消费者将图书商品返还给零售商,零售商返还给批发商,批发商返还给出版社,最终出版社对图书进行集中处理的过程。逆向物流涉及的环节越多,浪费的资源就越多,最终消耗的成本就越高。为解决逆向物流问题,图书企业首先要确保各物流过程的合理化,其次要保证图书品质及加工、包装、运输、库存、配送等环节的合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