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国是农业大国,必须依靠农民、借力农村、发展农业,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辩证统一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统一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中。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三农”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村所蕴含的生产力与消费力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得到了充分释放。一方面,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其对生活质量及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无法满足刚需的物品需要通过网络物流平台得以实现;另一方面,随着平台经济的兴起,农村产业需要借助网络物流平台将更多安全、优质的农产品输送到市场上,形成可持续造血能力。《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已提出要加快构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络,鼓励商贸、邮政、快递、供销、运输等企业加大在农村地区的设施网络布局。[2]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构建农村高效物流体系对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激活农村消费市场、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物质需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3]
1 乡村振兴背景下偏远农村物流领域的现状
农村物流是指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料和产品的包装、装卸、运输、仓储等相关服务活动的总和,是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4]目前,我国的城市物流体系已日臻完善,能够在信息化数据网络下做到精准定位,达到高效准确配送。然而农村地区,尤其一些偏远地方的物流服务仍是弱项,物流配送处于开始甚至是空白阶段,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仍未得到满足。
1.1 农村物流行业发展缓慢
分散的居住环境和滞后的基础设施导致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单调枯燥。由于偏远农村的物流配送费用较高,农民在购买生活必需品时往往会陷入两难的境地,两者很难在同一维度达到平衡。要想减少物流成本,必须积极增加物流配送的数量。[5]由于偏远地区老年人口居多,其对现代化信息技术掌握不够,加之偏远地区位置分散,导致本地农产品无法及时得到销售,农村物流行业发展缓慢。
首先,缺少农村物流仓储平台。仓储配送、中转分拨、车辆集散等农村物流网络节点覆盖率不高、辐射范围不广,一些物流企业无法到达山区及偏远地区,只能由农民前往配送中心寄送,导致农村地区“最后一公里”配送成本高昂。其次,现代化物流运输模式难以在偏远农村实行。偏远农村地理位置影响,导致现代科技技术难以在当地得到有效应用。物流是一个依赖信息技术的行业,讲究速度和效率。虽然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正在日益完善,但信息技术在农村物流中的使用程度并不像城市那么高,大多数仍采取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最后,农村物流正处于危险边缘。在很多偏远农村地区,农村物流还是一片空白,即使有物流进入,也往往是由政府的补贴支撑[6],如不被包邮的偏远地区、蜿蜒曲折的山区等地。一旦政府取消补贴,物流企业则可能选择退出,这给农村物流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1.2 偏远农村地区无法精准定位
由于地形复杂且当地居住人口分布稀疏,山区及一些偏远地区很难有专业物流配送人员进行配送,我国农村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相对滞后。相较于城市物流体系,虽然绝大部分地区的农村已经进行了门牌落户,但仍有部分地区尚未实现门牌全覆盖,偏远地区的农村无法实现精准定位。农村分布分散,农产品、农民必需品在运输过程中存在耗时长、效率低等问题,难以满足鲜活农产品和必需品及时送达的要求。在部分偏远山区,村委已成为农村物流的集散中心,农村物流的配送过程的质效难以得到保障。一些距离乡镇驿站点较远的村民受空间和地点限制,很难及时收取生活物质资料,乡镇驿站物流总体呈现物流信息更新不及时、快递延迟配送、丢失等现象,导致偏远地区农村网络用户在乡镇驿站的体验感不佳。
1.3 农村物流专业人员稀少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发展在教育、医疗、就业、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发展普遍优于农村。近年来,农村人口呈现“增长速度减缓,部分青年外流”的趋势,农村富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流动,乡村建设出现了治理主体流失的尴尬现象,一些学者用人口空心化、产业空洞化、文化荒漠化等词概括乡村的衰落情景。[7]人口减少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经济活力衰退。乡村振兴除了需要企业、政府的支持,更需要人才的引领,偏远地区的物流管理人才相对匮乏。人才流失导致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施速度放缓。一方面,农村青年人口外流导致农村人口以老年人居多,他们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弱,愿意接受新事物的意愿低,加之年轻人不愿意回农村发展,导致农村物流缺乏高端人才,农村物流停滞不前;另一方面,农村物流从业人员总体学历偏低,大部分农村物流从业人员未经过正规的专业培训就直接上岗,他们只会简单的操作,对物流管理、包装技术、成本控制等专业性知识了解甚少,现代物流技术难以在农村得到应用。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物流配送的应用方案
2.1 推动农村物流发展
2.1.1 共建仓库共享平台
随着时代的发展,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不仅不会给既得者带来利益,反而会导致整个行业退步,尤其是物流行业。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数字技术、AI技术、数据云的广泛使用,将各行各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中,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不仅要借鉴城市的发展模式和运转方式,还要依靠农村本身的特色,打造不一样的农村现代化模式。乡镇单独的企业难以跟上时代的脚步,各个企业要紧密合作,借鉴京东模式,采取仓库调动模式,配备好相应的基础设施。
仓库共享平台的共建,一方面将偏远地区的农村联系起来,借助“企业共同体”模式,在货品出现破损时能及时调动库存就近补发,无需再通知厂家,实现了仓库存储效率的最大化。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渠道。农村经济主要以农业、旅游业为主,现代化产业涉猎并不广泛,尤其是智慧物流。在一线城市,物流管理企业采取人工智能包装—分拣—配送的服务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充分实现了AI技术,解放了生产力。农村产业发展可以借助现代物流科技,加快农产品的变现能力,可以在带动物流业发展的同时,保障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2.1.2 实现低碳绿色的物流运输方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最宝贵的财富,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物质条件。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双碳”目标,即未来十年内达到碳排放峰值,四十年内实现碳中和,我国经济从快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低碳发展转变。目前,我国正处于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然而物流企业天生具有大能耗、大排放的特点,这与碳中和理念相违背,也制约了物流企业的发展。[8]因此,在发展农村物流的同时,必须参考“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理念,采用清洁能源、优化运输路径和运输方式,使用低耗能运输工具,通过大数据分析,对目标地的环境、方位进行粗略估计,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以减少物流环节中的货损,提高仓储效率。
2.1.3 加快形成“企政合作”综合体系
政府要切实加强与物流企业的合作,以低碳绿色为准则,共同推进农村物流的发展与完善,形成“企政合作”体系,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和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来规范物流企业的行为,实现低耗能低排放,推动物流行业的创新发展。要对积极遵守环保法律的物流公司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借助网络平台,由政府牵头,打造“互联网+农业生产经营+物流”的新型农村生产经营方式,推进农村物流的快速发展[9];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补贴政策,如建设充电桩、低碳行为奖励等,鼓励其自觉投身低碳绿色物流建设;从包装、装卸、运输到仓储实行系统帮扶,鼓励和引导物流企业对农村产业的发展进行投资,加强与农村集体经济的合作,并结合农村特色产业,打造“生产、配送、销售一体化”产业链,通过逐步扩大农产品的物流规模,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农业经济收益。
2.2 实施农村精准定位
受地理环境影响,农村偏远地区无法精准定位,容易出现地点模糊不清、方位过于零散的现状。改善农村物流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实施农村精准定位,确保每户都能有数字代码,可以通过找寻数字编码实现精准配送、搜集等。
首先,加快交通网络建设。加快偏远地区道路、铁路、水路等交通网络的建设是改善物流管理的关键,如何优化农村交通网络建设、提高农村的交通运输效率、降低农村物流成本是一个重要课题。“想致富必修路”,道路的完善是农村物流能否取胜的关键,因而必须改善农村公路道路的质量,延长其使用年限,完善农村公路网,打通农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以交通发展带动农村物流发展,从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其次,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农村偏远地区应使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实现物流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可以通过无人机拍摄,对偏远门户进行数字编码,对所在村的村民用户住址实行数字化编排,从而实现精准定位;也可以利用无人驾驶技术,为偏远地区的居民提供上门取件服务,加快农村物流业的发展。
最后,建设便民服务中心。由于一些偏远山区无法接收物流信息,需要借助便民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的人员通过门对门服务实行精准配送,村民只需到达距离最近的村站点自取即可。既便捷了村民,也拉动了农村物流业及相关辐射行业的发展。
2.3 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首先,加强校企合作,提升农村物流人员的专业水平。农村物流技术需要依靠人才的支持,通过与邻近大中专院校合作,不仅能为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和就业岗位,也能为乡镇物流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乡村振兴,增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双赢。物流行业不再采取传统的“分拣—配送”的模式,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深入研究,物流行业将扩展到行业的各个领域及全行业,这就需要内化接收到的各类消息,做到资源的整合和划分。因此,物流公司必须加强对员工的内部管理,进行专业训练与测试,保障上岗人员的专业性,从而提高物流人员的专业能力。
其次,注重对物流人员的价值观和思想教育。思想是指导实践的先决条件,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意识内化到物流工作中。物流人员只有认同农村物流业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才能激发其上岗的工作热情,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不仅要深刻意识到乡镇物流与城市物流之间的差异,也要深刻认同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从而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设中,服务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因而,在人才的培养上,不仅要筛选综合能力较强的人才,还要磨练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锻造其品格。
最后,做好人才保障方案,为回归家乡的人才提供适宜的物质基础。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开展,外出务工人员对乡村发展美好前景的认同逐渐强烈,开始主动回流。[10]一方面,要保障好农村人才的基本物质需求。农村物流管理人才应与城市物流管理人才“同工同酬”,保障其带薪休假、节假日多倍工资等基本权利,企业应严格遵守《劳动法》的基本条例;另一方面,政府要给予返乡人才相应的奖励,如实施人才引进政策、租房补贴、人才落户优惠等,以吸引大中专优秀物流专业人才回归农村,从而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推进乡村振兴的稳步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