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基础
(一)数字贸易
目前,学术上关于数字贸易概念界定和表现形式的研究主要基于两个方面,即数字贸易涉及领域和新旧数字贸易产品差异化分析。赵瑾(2021)研究发现,差异化产品是区分新型数字化贸易与传统数字化贸易的关键要素,并认为数字化产品和数字化服务是数字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传统跨境电子商务与数字贸易的差异化范畴,学者们认为数字贸易有广义定义和狭义定义之分。Rukanova等(2018)基于广义定义认为,数字贸易是在传统电子商务的基础上对电子商务概念的拓展,并指出电子商务是数字贸易的重要组成分支。夏杰长等(2023)从数字贸易的狭义视角出发,认为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互联网平台、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网络平台逐渐成为数字贸易开展活动的关键载体,而跨境电商交易则是其数字贸易经营的重要表现形式。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关于数字贸易的定义及其覆盖领域的研究也愈发完善和全面。张夏恒等(2020)研究指出,数字贸易的定义经历了由最窄定义、窄定义、宽定义领域的不断过渡,其中宽定义是在窄定义基础上的补充拓展,认为新型贸易已经全面囊括了传统货物贸易数字化。
谈东华等(2022)研究表明,数字贸易是传统经济部门和新型经济部门协同经营的产物。其中,传统经济部门主要推动传统经济业务数字化改革创新,而新型经济部门则是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而衍生出的各类新兴创业经济。目前学术上关于数字贸易发展的评估方法主要有两类,即单一指标法和综合指标体系法。其中,单一指标法是一种基于数字贸易统计手册定义而进行的规模指标测算,其应用具有普遍性。Lipton等(2018)研究指出,运用单一指标法进行的数字贸易化评估主要分为两类,即以数字实际交付服务贸易额为测度分类和以“两类交易标的、多向维度”为测度分类。
部分学者认为,构建综合指标体系的首要任务是权重的赋予。通常情况下,综合指标体系根据多项赋予指标权重可分为两类,即主观赋权法和多维客观赋权法(罗晶,2022)。主观赋权法需要以人的经验为基础,并根据单个指标间的重要性和关联性为依据对指标赋予相应权重,主要包括主成分因子分析法、专家调查法以及AHP法等。孙杰(2020)研究指出,主观赋权法适用于诸多场景,但由于缺少客观性,因此实际研究中很少应用。客观赋权法是以指标原始统计数据为基础进行权重赋予的方式,其具有较强客观性,灰色关联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都可归纳为客观赋权法。徐金海等(2020)通过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方法分析结果建立综合评价体系,以此对全球数字贸易发展水平以及中国省际发展水平进行测度。
(二)绿色效率
王磊等(2020)研究指出,绿色效率本质上是一种反映社会实际污染和潜在污染排放程度的重要指标。基于经济学视角出发,绿色效率是指在确保外部环境条件不变的基础上,衡量污染排放可最大减少的程度。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发现,在我国经济增长初期阶段,经济增长多以生产总值作为衡量指标,然而这种衡量方式一味关注生产,忽视了经济增长对生产环境的影响机制。根据相关研究可知,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间存在密切联系,通常情况下生产能力越高,产能越盛,所产生的污染也相对严重,进而阻碍了经济可持续化发展。林伯强等(2019)研究发现,利用传统的污染排放指标,诸如人均污染排放量、单位GDP污染排放量等作为反映地区环境的影响指标,虽然能够被社会广泛接受,但是没有考虑环境效益影响且未从资源投入角度剖析绿色效率,因此具有一定局限性。
目前参数法和非参数法是评估绿色效率最有效的方法。参数法是指通过建立函数关系以表示绿色发展效率,随机前沿模型(SFA)、索罗残差法等都是典型的参数法函数模型。车磊等(2018)在运用随机前沿分析(SFA)的基础上,创建衡量我国地区间能源效率的能效评价模型,从而得出我国能源效率发展的整体趋势和不同地区间差异。除此之外,非参数也是当前用于测量绿色效率较为广泛的方法之一,其中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以及优化DEA都是较为典型的非参数法。
目前学术上缺少关于数字贸易与物流业绿色效率之间关系的研究,黄少安等(2017)以跨国面板数据为基础,对数字服务贸易中的碳排放效应展开研究,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个方面得出数字服务贸易发展对碳排放具有显著推动作用。一些学者对数字经济与绿色全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如戴理达等(2018)提出经济发展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推动作用,具体表现为节能减排与技术创新效应;数字经济发展对全国范围内全要素生产率有提升作用,但整体看来,东部的影响较大,西部和中部则相对较小。李忠民等(2014)提出在数字经济将数字信息技术转化为大批社会生产要素的情况下,对于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作用。
关于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关系的研究已经成熟,马淑伟等(2023)提出数字经济可帮助地区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从而提高地球资源的合理利用率以及有效防治人为原因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梁树广等(2023)通过将能源绿色化的投入程度作为变量设置参照组,将使用高清洁能源作为投入要素与以主要发展数字经济的“绿色复苏”作为一组,得出提高能源绿色化的投入、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是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关于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多,数字经济是通过对大数据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来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从而提高企业效率和优化产业结构的经济形态。其中数字化的数据资源是第一生产要素。数字经济是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智慧经济的核心要素。数字经济帮助全球范围多领域实现了超越性发展,例如消费模式的改变,其通过数字化技术将供应网络和销售渠道有机结合,有助于企业完善业务流程、优化客户服务、合理制定价格,以应对供求结构变化,从而提升整体经营效益。除此之外,数字技术不仅能够显著提升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完善融资平台体系,从而确保在良性的政策环境下实现企业载体的创新探索,而且数字技术也有利于打破不同创新时期的时空壁垒,从而提升创新主体机动性和便捷性。综上所述,随着创新型企业与创新主体的不断融合,体系化的创新创业外部市场环境逐渐形成,确保了企业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设计
(一)理论分析
1.直接影响。数字贸易对物流业绿色效率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传统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造成了自然资源的过度浪费和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属于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已经造成了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已不再适用人类未来的发展。而数字贸易的开展促进了新的产业类型、经济业态和贸易增长模式的出现,数字贸易通过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助力物流业绿色效率提升。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应用,地区之间的交流联系更加频繁、数据共享更加便捷,技术和人才等自由传播流动所受的阻碍大大减小。同时数字贸易开展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和企业示范效应有效推动了各经济主体绿色创新技术的研发,有利于实现物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2.间接影响。其一,物质资本的间接影响。数字贸易的发展有利于优化物质资本配置,从而驱动物流业绿色发展。数字贸易的基础是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服务所需的各种物质资源、信息资源以及资金资源等可借助互联网实现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大大降低了资源配置成本,资源得到了最充分利用,避免了资源浪费和低产出的使用。各种有形或无形的社会资产都将得到最恰当的利用,社会整体物质资产利用率和投资回报率得到提升,企业服务过程的资源配置效率得到优化,各类物质生产要素可被使用以创造更大的价值。
一方面,数字贸易使得企业为寻求服务和贸易成本的最低化而主动开展跨区域合作,这有助于降低企业服务的环境成本,从而促进物流业绿色发展。首先,数字贸易替代效应的存在使得传统低产出、高能耗、高污染的劳动密集型物流业被淘汰和取代,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的知识密集型物流业开始占主导地位(呙小明等,2022);其次,借助网上交易平台的赋能效应,劳动密集型物流业与数字技术的结合提高了生产效率,传统生产要素的流动渠道大大拓宽,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升;最后,数字贸易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大数据技术、5G通信技术等的发展和普及应用,贸易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大大缓解,降低了企业搜寻信息的成本,企业之间贸易往来更加便捷,市场边界不断拓宽,从而促进服务要素供需关系的动态平衡,优化服务要素配置,物流业绿色效率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区域之间数字贸易发展程度的差异可能会加剧“数字鸿沟”现象,甚至导致“虹吸效应”的出现。相比于中心城市,边缘城市的信息技术设施和数字基础设施并不完善,数字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制度环境也较为落后,这将导致大量生产资料以及专业人才流向中心城市。“虹吸效应”的存在将使得资源本就较为丰富的中心城市变得更加繁荣,而较为落后的边缘城市将更加落后,会不断拉大地区之间发展差距,影响生产要素在各区域的均衡配置,不利于物流业绿色效率整体提升。
其二,人力资本的间接影响。数字贸易发展过程中的人力资本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本的“替代效应”,二是人力资本的“引致效应”。人力资本的“替代效应”指的是数字贸易发展在给行业中低技能劳动力造成冲击的同时,也会促进从业人员技能水平以及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全行业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为物流业绿色效率提升奠定基础;人力资本的“引致效应”指的是数字贸易发展将激发大众创业热情,活跃创业氛围和激活高效的创业生态,进而推动绿色物流业发展。
数字贸易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影响物流业绿色发展。首先,从人力资本需求视角来分析,数字贸易发展对劳动力素质水平和受教育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随着产业数字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数字化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劳动力市场中高端信息人才的比重将不断提高,企业用人标准也将发生变化,广大劳动者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而努力学习以提升自身专业技能,这使得劳动者在数字技术培训上的消费支出不断增加;其次,从劳动力人力资本市场供给角度来看,接受专业的数字技术培训将帮助劳动者完成从简单劳动力向复杂劳动力的转变,使得劳动者自身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基于数字技术搭建的线上教育平台、人工智能服务平台等推动区域间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传统教育方式发生变化,丰富的学习资源和高效的学习方式将提升社会整体人力资本水平。同时信息化的就业服务平台缓解了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劳动力市场的供需信息自由传播流动,提高了人力资本配置效率。与传统生产要素相比,人力资本的知识和技术溢出效应更加明显,企业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和结构的优化将促进企业要素投入结构优化,从而提升物流业绿色效率。
(二)变量测量与数据采集
本文解释变量为数字贸易(标为SZ),其通过产业数字化贸易和数字产业化贸易来衡量,其中产业数字化贸易通过电商销售额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来衡量,数字产业化贸易通过软件业务收入和电信业务总量来衡量,相关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5-2022)(梁耀军,2022);本文被解释变量为物流业绿色效率(标为LS),通过劳动投入、资本投入、能源投入、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来衡量,相关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以及《行行查数据库》(王志祥等,2018);中介变量为物质资本(标为WZ)和人力资本(标为RL),其中物质资本通过地区物流业全社会固定资本投入与GDP的比值来衡量,人力资本通过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与GDP的比值来衡量,相关数据来源于各地方政府发布的统计年鉴;本文控制变量为外资利用水平(标为WL)、工业发展水平(标为GY)、基础设施水平(标为JC)和市场化水平(标为SC),其中外资利用水平通过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与GDP的比值来衡量;工业发展水平通过地区工业增加值与GDP的比值来衡量;基础设施水平通过每平方公里的铁路、公里和水运总里程来衡量;市场化水平通过市场化指数来衡量,相关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5-2022)。
(三)模型构建
为了探究数字贸易对物流业绿色效率的影响以及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中介效应,本文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其中,Medit表示中介变量,包括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Control表示控制变量,包括外资利用水平、工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和市场化水平;εit表示误差项。
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如表1所示,各变量不存在较大的极值,平均值、标准差、最小值和最大值均符合要求,可进行下一步分析。
(二)单位根检验
如表2所示,三种稳健性检验中最少有两种均拒绝原假设,这表明各变量均是平稳的。
(三)多重共线性检验
如表3所示,各变量VIF值均大于1且小于10,这表明各变量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四)主效应分析
如表4所示,列(1)-(5)数字贸易的相关系数为正,在0.01水平下显著,这表明数字贸易显著促进我国物流业绿色效率提升。
(五)稳健性检验
本文通过剔除直辖市的影响和数字贸易的滞后一期作为替代解释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如表5所示。结果显示数字贸易显著促进我国物流业绿色效率提升,所以上文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
(六)中介作用分析
如表6所示,在列(1)中,数字贸易的相关系数为0.831,在0.01水平下显著,这表明数字贸易显著促进我国物流业绿色效率提升;在列(2)中,数字贸易的相关系数为-2.231,在0.01水平下显著,这表明数字贸易对物质资本投入有显著负向影响;在列(3)中,数字贸易的相关系数为0.529,在0.01水平下显著,这表明数字贸易显著促进我国物流业绿色效率提升。物质资本投入的相关系数为-0.127,在0.01水平下显著,这表明物质资本投入显著促进我国物流业绿色效率提升,物质资本投入在数字贸易影响我国物流业绿色效率的机制中发挥中介效应。同理可知,人力资本投入在数字贸易影响我国物流业绿色效率的机制中发挥中介效应。
结果讨论
(一)数字贸易显著促进我国物流业绿色效率的提升
其一,数字贸易促进了物流信息化发展,通过数字化信息系统,可以实时跟踪货物流动和位置,提高物流可视化和可控性。如此,物流企业便可以更加精确安排物流运输路线和运力,减少运输空转和重复,提高了运输效率,从而减少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其二,通过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优化物流配送路径和节点。如此,物流企业可以更加精确计划和调度运输资源,避免空驶和堵塞,提高运输效率和准确性,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其三,通过数字化交易和物流平台,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和浪费。同时,数字贸易也为回收和再利用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渠道,促进了包装材料的循环利用,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二)物质资本投入在数字贸易影响我国物流业绿色效率的机制中发挥中介效应
数字贸易的发展使得全球市场更加开放和互联,扩大了企业销售渠道和市场规模,进而促使物流企业增加物流设施、车辆和设备等物质资本的投入,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同时,数字贸易通过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优化物流配送网络等方式,提高了物流业务效率和准确性。物流企业为了适应数字贸易的要求,需要投入更多物质资本来更新和升级现有设备、技术和基础设施,以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随着大量物质资本的投入,物流业效率势必将得到显著提升,物流业对于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势则将大大减少,因而物流业绿色效率必定随之提升。
(三)人力资本投入在数字贸易影响我国物流业绿色效率的机制中发挥中介效应
数字贸易的发展扩大了市场规模和范围,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更多商机和订单。为了满足这些订单要求,物流企业需要增加人力资源投入,例如招聘更多高素质员工或培训现有员工以适应新的业务需求。同时,数字贸易的发展促使物流业务数字化和自动化,包括订单管理、库存管理、跟踪和监控等方面。这些新技术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和运营,因此物流企业需要增加人力资源投入,以适应技术创新的需求。而随着大量高素质技术人员的引入,物流业效率将得到显著提升,物流业对于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势将显著减少,因而物流业绿色效率必定随之提升。
管理建议
(一)减少纸质文件使用和促进信息化
其一,推广电子化文件管理。物流企业应鼓励供应商和客户使用电子文件,例如电子合同、电子发票等,以减少纸质文件的使用。此外,物流企业还可以通过建立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文件的电子化存储和管理;其二,优化信息系统。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升级和优化信息系统,实现订单管理、库存管理、运输跟踪等业务的数字化处理,减少纸质文件的产生和使用。此外,通过信息系统优化,物流企业可以提高业务的透明度和准确性,减少误操作和资源浪费;其三,推动电子支付。数字贸易的发展促使支付方式多样化,物流企业可以积极推动电子支付方式的使用,减少纸质支票和现金交易的使用频率,降低纸质文件的使用。
(二)优化配送网络和采用绿色包装
其一,路线优化和共享配送。物流企业可以利用物流大数据和智能算法,优化配送路线,减少里程和运输时间,从而减少燃料消耗和碳排放。此外,物流企业还可以与其他企业进行配送合作,共享配送资源,减少空驶率,提高运输效率;其二,推广绿色包装。物流企业可以鼓励供应商使用可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减少一次性包装的使用。此外,物流企业还可以推广绿色包装设计,例如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量、采用可降解材料等,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其三,推动电动化和智能化。物流企业可以逐步引入电动车辆和智能物流设备,减少燃料消耗和排放。同时,通过智能化配送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控车辆行驶状况和货物位置,提高运输效率和准确性。
(三)加强人力资源培养和意识提升
其一,培养绿色意识。物流企业应加强员工绿色意识培养,提高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可以通过组织培训、宣传教育和奖惩机制等方式,引导员工积极参与绿色活动和实践;其二,强化绿色技能培训。物流企业应注重员工绿色技能培训,提高员工在绿色物流管理和操作方面的专业能力。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合作和行业交流等方式,提供相关培训和学习机会;其三,建立绿色团队和激励机制。物流企业可以建立专门的绿色团队,负责绿色管理和技术创新。同时,可以设计激励机制,奖励在绿色效率提升方面做出贡献的员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