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3777金沙娱场城在线官方网站
货物查询

全国咨询热线400-663-9099
3777金沙娱场城在线

我国社会物流成本研究综述

字号:T|T
文章出处:作者:人气:-发表时间:2024-06-01 13:03:00

 1 引言

在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现代物流业提质增效降本成为实体经济领域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其中社会物流成本既是政府有关部门监测我国经济社会运行情况的一个关键指标,也是实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首次提出“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国家《“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指出,现代物流是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的重要支撑,在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发挥着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国家对物流业定位从“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到“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的变化,反映了对物流与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近年来,《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73号)、《关于做好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实施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做好2023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发改运行[2023]645号)等文件不同程度地强调了社会物流成本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的路径措施。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归纳总结,提炼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认为学术界对社会物流成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状、衡量指标、影响因素以及对策建议几个方面;同时,指出社会物流成本既有研究成果的不足,为后续研究提供方向性参考。
 
2 社会物流成本现状研究
图1 我国历年社会物流成本水平   下载原图
 
我国官方采用由运输费用、保管费用、管理费用构成的社会物流总费用来表示社会物流成本,采用社会物流总费用/GDP反映成本水平,“十二五”末这一指标为16.0%,“十三五”期间和近两年来基本维持在14.7%左右(见图1)。
 
学者们对我国社会物流成本现状展开持续研究,至今尚未达成一致。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局[1]采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物流费用率、物流绩效指数三个指标进行国际比较,得出我国社会物流成本偏高,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相适应的结论。崔晓迪[2]基于需求视角对中美社会物流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二者基本相当,这一结论有别于我国物流成本高于欧美发达国家的普遍认识。李守林等[3]调查走访了制造企业、物流企业和医药物流企业三类企业,认为我国企业物流成本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存在物流供应链服务意识、理念落后,物流成本核算制度不规范,缺乏有效物流成本管理方法,库存时间长、库存率高、周转慢以及货损率、空载率高等问题。冷凯君等[4]从效率视角对比分析中美两国的社会物流成本,认为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社会物流总额的比值看,两国基本相当;从物流基础设施运行效率看,美国物流成本高于我国;从物流人力资源效率、物流技术应用效率看,我国物流成本高于美国。吴海建等[5]通过对部分省市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的描述统计和比较分析,认为各省市社会物流成本水平区间为14%~21%,总体趋于小幅下降。李可,李鹏林[6]认为我国现阶段社会物流成本总体偏高,其中运输费用占比较低,保管费用占比较高,运输效率和库存管理水平有待提升;但从美国历史同等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的视角看,我国社会物流成本并不高,且存在趋势性下降空间。温全贵等[7]以社会物流总费用/GDP指标为依据,并将社会物流总费用分解为运输费用、保管费用、管理费用,将“社会物流总费用/GDP”分解为物流费率、平均运距、单位GDP货运量,比较中、美、日三国以及山西与区域经济相似省份的社会物流成本,认为我国物流费率低、平均运距低、单位GDP货运量高,山西物流费率高、平均运距低、单位GDP货运量高。
 
总的来看,学者们不再以单一指标评价我国社会物流成本水平,而是通过多角度分解指标进行深入分析;在得出的结论上,有的认为物流成本偏高,有的认为不高。笔者结合自身物流从业经验,认为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会物流成本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应属“合理的偏高”,不必对此过度解读;笔者更愿意将我国社会物流成本高的普遍认识,理解为人民对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期待,用以鞭策物流业更好、更快实现降本增效和转型升级。
 
3 社会物流成本衡量指标研究
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一直被作为衡量我国社会物流成本的主流指标,学者们从该指标出发开展深入研究,或者进行指标分解,或者设计其他指标,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部分学者从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指标本身展开研究。翁心刚[8]认为在不同地区、国家之间不能简单对比物流成本指标,需注意产业结构、统计口径等差异造成的可比性问题,还要避免仅从运输角度看待物流成本。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局[1]采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物流费用率、物流绩效指数三个指标来衡量我国社会物流成本。Banomyong Ruth等[9]采用与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内涵一致的NLC/GDP分析泰国社会物流成本,并通过关键利益相关者行为研究论证了其准确性和有效性。
 
也有学者对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指标进行分解,更深入地探究我国社会物流成本水平。冷凯君等[4]比较了中美两国社会物流总费用核算方法的异同,将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分解为单位GDP货运量、平均运距和物流费率三部分,通过详细对比中美两国的分解指标,发现只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衡量社会物流成本不够准确和全面;继而提出效率视角下的物流成本衡量指标,包括物流总费用与物流总额的比值(使用效率)、物流基础设施运行效率(物质资源效率)、物流人力资源效率和物流技术应用效率四个方面。王艳[10]对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进行了相同的分解,从计算公式层面分析了全国及部分省市社会物流成本差异的成因;认为采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衡量社会物流成本时不能一刀切,不同区域应有与之匹配的最优值。樊东方,靳志宏[11]也对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进行了相同的分解,并就中美两国的分解指标做了详细对比,认为我国单位周转量物流费率低于美国,但是美国同等货运量产出的GDP要远高于我国。
 
还有学者设计其他指标衡量社会物流成本。张兆民,韩彪[12]指出“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存在忽视物流商品价值属性、更多体现物流发展水平、符合“诺斯第二悖论”、无法反映物流需求状况等不足,主张采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社会物流总额比重”衡量社会物流成本,并利用我国历年数据分析验证了其合理性。崔晓迪[2]认为“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和“社会物流成本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受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较大,主张基于物流需求视角,采用“社会物流成本/物流需求类产业(行业)产值”衡量社会物流成本,并利用我国近十年时序数据验证了其有效性。樊东方等[13]从费用占总支出额比重角度,选取社会物流总费用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代表社会物流成本。Nath[14]基于调查问卷提出了能够进行有意义的国际时空比较的LCI指数,认为该指数可以更好地对国家进行排序、分类和绘制一个国家LCI随时间下降或上升的路径。樊东方等[15]综合考虑我国GDP、社会物流总费用、社会物流总额、物流绩效指数4个指标,利用变异系数法构建了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受产业结构影响较小的社会物流成本聚合性评价指标模型,通过灰色关联分析验证了其相对于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指标的优越性。
 
笔者认为,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指标在用于时空比较时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较大已成为学术界共识;对该指标的分解研究能在一定范围内揭示总体指标难以反映出来的物流成本问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替代指标研究则还需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严谨审慎地设计、选取合适的指标,推动社会物流成本衡量指标的不断进步。
 
4 社会物流成本影响因素研究
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既有文献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制度性政策性成本、物流基础设施、运输结构、区位因素和物流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以及物流管理水平、统计口径等方面对社会物流成本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研究方法上既有定性研究也有定量研究,其中定量研究主要采用灰色模型、多元回归、网络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具体方法。
 
4.1 影响因素定性研究
翁心刚[8]认为经济规模、产业结构、资源环境、统计口径等外部因素和物流运作效率、物流管理水平、物流服务水准、物流需求特点、物流服务价格等内部因素会对物流成本产生影响。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局[1]从产业结构、经济运行效率、社会物流组织化程度、企业物流管理水平、制度性成本等方面分析我国物流成本偏高的原因。王艳[10]挖掘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结构和人口分布、货运量、地区产业和产品结构、地区工业化进程等影响区域物流成本的因素。侯汉坡,袁园[16]从制度性政策性成本、人工费用、用地难用地贵、通行约束四个方面分析我国社会物流成本偏高的原因。李可,李鹏林[6]考察运输结构、运输组织模式、运输价格、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信息化水平、组织化程度、政策环境等交通运输领域影响我国社会物流成本的关键要素。温全贵等[7]从产业结构、物流行业集中度、物流标准化程度、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化水平、物流技术应用等方面探讨了山西物流成本偏高的原因。
 
4.2 影响因素定量研究
采用灰色模型进行分析的文献主要从宏观角度选取影响因素。冯利朋,殷艺珊[17]运用灰色GM(1,1)模型预测江苏和四川两省区域物流成本,并从区位因素、物流基础设施、主要运输方式以及社会物流总额、生产总值、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了两省区域物流成本差异的原因。樊东方,靳志宏[11]运用灰色关联方法探究经济发展水平(GDP)、产业结构(三次产业占比)和物流科技水平(R&D占GDP比重)对社会物流成本的影响。
 
采用多元回归进行分析的文献一般选取的影响因素数量相对较多,所得结论也更具体,其中不同学者在第二产业占比对物流成本的影响上结论不一,值得进一步探究。范林榜[18]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等因素对社会物流成本的影响,认为第一产业占比有正向影响,第二、三产业占比和科技发展水平有负向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没有影响。汪文生,张娟[19]基于多元回归分析,认为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占比)对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影响最为显著,物流行业从业人数次之,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和经济发展水平则没有影响,并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崔天舒[20]研究了社会物流成本与三次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第一产业内部行业(农业、渔业)与社会物流成本的关系,并据此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樊东方等[13]的多元回归模型采用计量经济学中的ADF检验和协整检验分析得出产业结构、运输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与社会物流成本的关系,认为工业占GDP比重能作用于社会物流成本,二者呈负相关关系;水运货物周转量对社会物流成本的影响显著,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公路和铁路货物周转量对社会物流成本的影响仅次于工业占GDP比重和水运货物周转量;人均GDP对社会物流成本无显著影响。卢尔塞等[21]的多元回归分析则选取产业结构、运输结构、物流基础设施等影响因素,结论为第一、二产业占比对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有正向影响,第三产业占比有负向影响;公路、铁路、水路货运量占比有负向影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有负向影响。
 
还有学者应用其他类型方法,同时对影响物流成本的宏观、微观因素进行分析。李守林等[3]采用网络分析法(ANP),根据权重对物流基础设施、体制管理政策、信息通信网络、企业地理方位、成本管理基础、物流技术装备、开发企业内网、企业员工素质、内部物流管理手段、企业经营规模、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和物流外包所占比例等企业物流成本影响因素以及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物流管理与物流效率、物流竞争结构和物流市场化程度、商品价值及其运输方式、体制管理政策、物流技术装备、信息通信网络、人才素质水平、物流管理水平等社会物流成本影响因素进行重要程度排序。李红霞,陈磊[22]运用ISM(解释结构模型)和AHP(层次分析法)分析了物流业管理水平、物流活动、信息化程度、物流技术、国家政策法规、物流人才、物流设施设备、物流业环保意识、国家经济状况、物流企业选址、物流成本管理意识、物流成本核算方式等12个因素对物流成本的影响。
 
4.3 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更清晰地反映社会物流成本影响因素的现有研究成果,笔者通过表1予以列示,并归纳选取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运输结构、物流基础设施、科技发展水平五个关键因素进行分析。
 
表1 社会物流成本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导出到EXCEL
 
序号 作者 时间 研究方法 影响因素
 
1 翁心刚 2016年 定性研究 外部因素:经济规模、产业结构、资源环境、统计口径等;内部因素:物流运作效率、物流管理水平、物流服务水准、物流需求特点、物流服务价格
 
2 国家发
展改革
委经济
运行局 2017年 定性研究 产业结构、经济运行效率、社会物流组织化程度、企业物流管理水平、制度性成本
 
3 王 艳 2020年 定性研究 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结构和人口分布、货运量、地区产业和产品结构、地区工业化进程
 
4 侯汉坡
袁 园 2021年 定性研究 政策性成本、人工成本、用地成本、通行成本
 
5 李 可
李鹏林 2021年 比较分
析法 交通运输:交通基础设施水平、运输结构、运输组织模式、运输价格、信息化水平、组织化程度、政策环境
 
6 温全贵
李志刚
张 欣
陈永宏 2022年 定性研究 产业结构、物流行业集中度、物流基础设施、物流标准化程度、物流信息化水平、物流技术应用
 
7 冯利朋
殷艺珊 2015年 灰色模型 市场效率:社会物流总额、生产总值、产业结构;政府行为:区位因素、基础设施、运输方式
 
8 樊东方
靳志宏 2023年 灰色关
联分析 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科技水平
 
9 范林榜 2014年 多元回
归分析 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
 
10 汪文生
张 娟 2016年 多元回
归分析 产业结构、物流从业人数、物流基础设施投资、经济发展水平
 
11 崔天舒 2019年 多元回
归分析 三次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水平、经济发展水平
 
12 樊东方
靳志宏
罗 凯 2022年 多元回
归分析 产业结构、运输结构、经济发展水平
 
13 卢尔赛
李汉卿
王 川 2023年 多元回
归分析 产业结构、运输结构、物流基础设施
 
14 李守林
赵 瑞
陈丽华 2018年 网络分
析法 长期趋势性影响因素:产业结构及生产力布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物流网络节点规划、物流市场竞争结构、物流商品价值;中短期性影响因素:体制管理政策、物流技术装备、信息通信网络、人才素质水平、物流管理水平
 
15 李红霞
陈 磊 2019年 解释结
构模型
& 层次
分析法 信息化程度、物流技术、物流活动、物流业管理水平、国家政策法规、物流人才、物流设施设备、物流业环保意识、国家经济状况、物流企业选址、物流成本管理意识、物流成本核算方式
首先,根据国际经验,一般来说社会物流成本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同时经济发展与物流成本降低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助于降低社会物流成本,而社会物流成本的降低也反过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此外,由于国际间、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采用一刀切方式衡量和比较社会物流成本是不可取的,对其评价的高低应以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基础。
 
第二,产业结构会造成产品结构的不同,进而导致物流活动和物流成本的差异。也就是说,不同产业的物流需求特点不同,会造成货运量的差异;而区域间产业空间布局的不同,则会引起货物运输距离的差距。
 
第三,从运输结构上看,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可以降低物流成本。一般来说,管道运输适用于油、气等资源,常规运输方式的物流成本从低到高依次为水路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在实践中,要综合考虑货物特性、运输距离、时效要求等,通过优化运输方式来降低物流成本。
 
第四,物流基础设施是物流活动的基石,支撑整个物流系统的正常运转,健全的物流基础设施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水运航道、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可以提供高效的货物运输服务,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仓库、冷库等充足的仓储设施提供更多的存储空间和更好的保管条件,能够降低货损率,间接减少物流成本。
 
第五,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物流业逐渐引入了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技术手段,在提高物流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物流运行成本。数据共享、实时监控等功能实现了准确、及时的物流信息传递,从而帮助企业合理安排运输路线,降低运输、配送成本。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无人驾驶等技术的应用,促使智能化设备替代人力投入,提高了操作速度和精确度,实现了更高效的运输、仓储、配送,从而降低物流成本。物流科技的持续创新,不断提升着物流活动的经济性、时效性、安全性。
 
5 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的对策建议研究
学者们结合影响因素,主要从产业结构、运输结构、科技投入(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政策制度引导、物流管理水平、物流基础设施等方面为降低我国社会物流成本提出了对策建议。范林榜[18]提出推动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加强物流科技投入、加大物流业市场监管力度等措施降低我国社会物流成本。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局[1]指出了我国降低物流成本的方向,包括调整经济结构、降低制造业物流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物流组织化水平等。李守林等[3]主张政府、行业、企业三方共同努力,创新政府职能,加强政策引导;制定规范标准,促进资源整合;更新管理理念,优化运营技能。冷凯君等[14]提出,通过依托“互联网+”“共享经济”理念整合物流企业、构建物流大数据信息智能平台、加快物流信息标准化和物流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来提升我国物流成本效率。李红霞,陈磊[22]建议加强政策引导和建立合理的物流运输体系、增强物流成本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合理规划和建立区域性物流配送中心等措施促进物流业低成本发展。王艳[10]提出因地制宜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发展国家物流枢纽,推进物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模式。李可,李鹏林[6]给出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运输组织模式、规范货物运输价格及收费、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积极推进物流产业技术政策、完善管理制度政策等六大领域的交通运输推进物流业降本增效政策框架。温全贵等[7]从优化行业发展环境、加强物流资源整合、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推动产业链融合、创新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的对策建议。樊东方,靳志宏[11]对我国物流业降本增效路径提出了推进结构性调整、推动技术性创新、实施制度性改革三方面建议。卢尔塞等[21]针对现存问题,建议采取促进物流产业结构升级、调整运输结构、完善物流相关政策等举措。
 
此外,部分学者将视线转移到国外成功控制物流成本的经验上,结合我国实际提出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的对策。付媛媛[23]分析美国、德国的物流成本控制经验,指出当前我国物流成本控制存在物流基础设施水平低、物流信息利用率低、物流成本核算制度不完善、物流运输安全性低等问题,主张从优化交通运输网络和模式、提高仓储利用率、转变物流运输模式、完善物流管理体制、加强物流运输安全保障等途径优化我国社会物流成本。侯汉坡,袁园[16]结合国际经验,认为我国应降低企业政策性制度性成本、对部分物流企业进行适当补贴、对物流项目用地实行精细化管理、整合物流园区集聚化发展。
 
6 研究展望
本文对社会物流成本现状、衡量指标、影响因素、对策建议进行了文献分析总结。学者们基于各自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得出的结论反映了学术界对我国社会物流成本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在认识上存在争议,这对我国物流业提质增效降本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结合物流从业经验,笔者认为现有文献有两处不足,值得后续研究深入探讨。一是研究内容上,未站在供应链视角看待我国社会物流成本,后续研究可从产业链供应链角度挖掘社会物流成本评价的新内涵,以适应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大方向。二是研究方法上,影响社会物流成本的既有宏观因素也有微观因素,而现有文献只选取其中部分因素进行分析,不够全面;后续研究可采用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将同类因素予以合并,用更简洁的结论揭示社会物流成本的深层次形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为降低我国社会物流成本提出更切合实际、更具有建设性的实施方案或对策建议.

推荐产品

同类文章排行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