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不仅为产业和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金融资源,也为企业及产业发展提供了更便捷的金融服务获取渠道,逐渐成为了促进消费循环和推进流通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然而,现阶段,在我国数字化程度较低的区域,物流业仍难以借助数字普惠金融实现红利增长。据此,本文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物流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数字普惠金融赋能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以期为进一步发挥数字普惠金融作用、推动物流业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大平台企业和信息技术的支持,可以提供丰富、持续的要素投入保障,帮助物流业扩大规模[1]。物流业可以借助数字普惠金融的平台化,助力企业整合供应商、渠道和客户资源,促进信息流、数据流和资金流的高效融合。同时,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降低融资约束和优化要素资源配置,能够有效提高物流企业的生产效率。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物流业市场信息更加对称,吸引更多用户,进一步推动了要素投入规模扩大,为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另外,数字普惠金融加速了信息技术等要素与传统流通产业的融合和渗透,推动了流通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数字化驱动的金融服务,物流业可以实现供应商、物流服务商和客户等主体间的深度衔接,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促进流通产业的紧密融合。由此,提出假设如下。
假设H1:数字普惠金融对物流业发展规模具有正向影响。
假设H2:数字普惠金融对物流业发展效率具有正向影响。
数字普惠金融对于数字基础设施有着较高的依赖性[2],而经济欠发达区域的数字基础建设不完善,制约了当地物流业对数字普惠金融的连接和使用,出现了数字鸿沟,扩大了区域物流业之间的差距,不利于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数字信息利用能力相对不足,获得金融服务资源较少,难以推进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H3:数字鸿沟对数字普惠金融与物流业发展规模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假设H4:数字鸿沟对数字普惠金融与物流业发展效率之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本文使用面板回归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物流业发展的影响,并探讨数字鸿沟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为验证假设H1,建立模型公式表示为:
式中,LIndusit表示物流业发展水平;Difi,t表示数字普惠金融;ControlXi,t表示控制变量;μi表示个体固定效应;εi,t表示随机误差项。
为进一步验证假设H2,在上述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鸿沟的交互项,以探讨数字鸿沟在数字普惠金融对物流业发展影响中的调节作用。模型公式表示为:
式中,DDi,t表示数字鸿沟。
本研究采集了我国30个省份(不包括西藏等)的面板数据,数据时间范围为2012—2022年。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各省统计年鉴、国研网的《区域经济数库》,以及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012—2022年)。为确保数据的完整性,本研究采用线性插值法,对个别缺失值进行填补。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注意到,通过对指标数值取对数,可以减弱异方差对估计结果的偏差影响,且对数据的时间序列趋势没有影响。因此,在本研究中,对部分变量的数据进行了取对数处理,并在数据采集、处理过程中进行了严格校对,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选取的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调节变量具体如表1所示。
结合既有研究成果,本研究选取的控制变量包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LGDPit)、居民消费水平(LConsumeit)、政府政策支持力度(LGovit)、城镇化率(Urbanit)等。
本研究采用面板数据回归估计方法,逐步引入了控制变量、自变量、调节变量,以及交互项进行分析,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模型估计,研究得到了关于数字普惠金融与物流业发展之间关系的具体结果。在数字普惠金融与物流业发展规模之间关系的探讨中发现,两者存在显著正相关(β=0.273),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与物流业规模的增长是相互促进的,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该结果支持了研究假设H1。同时,在数字普惠金融与物流业发展效率之间关系的分析中发现,两者呈现出显著正相关(β=0.442),进一步验证了数字普惠金融对物流业发展的积极影响,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该结果支持了研究假设H2。
本研究将交互项系数设置为-0.125,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验证了研究假设H3的有效性。同时,研究发现,数字鸿沟在数字普惠金融与物流业发展效率之间的关系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交互项系数为-0.153,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验证了研究假设H4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数字鸿沟对数字普惠金融与物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对物流业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数字鸿沟在其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
本研究基于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数字鸿沟与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缩小数字鸿沟,促进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研究结果表明以下几点。
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在促进我国物流业发展方面发挥了显著的积极作用。具体而言,数字金融在实际应用和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其普惠属性,有效改善了融资环境,使物流业规模有效扩大[3]。同时,数字普惠金融的应用,也提升了物流业的发展时效,有效促进了物流产业中各主体的信息交互性,降低了信息不对称风险。
第二,数字鸿沟在数字普惠金融与物流业发展之间起到了负向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应用及发展需要依赖数字工具[4]。具体而言,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存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及数字普惠金融使用者意识薄弱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数字普惠金融对物流业增长的作用,制约了物流业通过数字普惠金融实现增长的机会和途径。
综上所述,数字普惠金融对物流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而数字鸿沟在其中起到负向调节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议加大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技能培训的投入,以缩小数字鸿沟,促进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合作,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在物流业中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基于上述研究分析,为进一步发挥数字普惠金融作用,推动物流业发展,提出以下策略。
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普惠金融在物流业的应用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基础设施条件,促进物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首先,建立全面、高效的物流信息系统,包括涵盖物流运输、仓储、配送等多个环节的信息管理平台,并确保该系统能够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准确记录和实时监测,为数字普惠金融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5]。同时,应建设安全可靠的数据中心,用于存储和管理物流业的海量数据。数据中心应具备高速传输、大容量存储和安全可靠的特点,以支持数字普惠金融的数据需求和分析处理要求。其次,完善物流业的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包括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和物联网等,以实现数据的快速传输和互联互通,为数字普惠金融提供必要的网络环境,推动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共赢。再次,积极推广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在物流业中的应用,通过云平台提供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交互,提高物流业的效率和服务质量[6]。最后,加强物流业信息系统和数据中心的信息安全保护措施,包括数据加密、网络防火墙、访问控制等,确保数字普惠金融在物流业应用过程中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加强物流从业人员的数字技能培训,提高其在数字化环境下的信息应用能力,使其更好地利用数字普惠金融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推动物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性发展。首先,制定专门针对物流从业人员的数字技能培训计划,并根据职位和需求,设计不同层次和内容的培训课程。同时,采用多样化的培训形式,包括线上培训、线下培训、工作坊、研讨会等。根据物流从业人员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采用灵活的培训方式,使其能够有针对性地参与培训和学习。其次,与相关机构、培训机构、高校等建立合作关系,共享资源和成功经验,协同开展数字技能培训项目[7]。通过共同努力,为物流从业人员提供更丰富和专业的培训内容,提高其数字技能水平。再次,培训过程中,要注重实践和案例教学,通过模拟场景和实际案例,让物流从业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字普惠金融工具。最后,建立健全培训跟踪和评估机制,对培训效果进行实时评估和调整改进。通过定期调研和反馈,了解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需求和反馈意见,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和方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促进数字支付和结算工具在物流业中的广泛应用,简化支付流程、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金的流动性,推动物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性发展。首先,政府可以出台支持数字支付和结算工具在物流业中应用的优惠政策,包括减免相关手续费、实行税收优惠等,以降低物流企业和从业人员使用数字支付和结算工具的成本负担,提高其使用的积极性。同时,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建立数字支付和结算工具的合作平台,与金融机构、物流企业和技术供应商等合作,共同促进数字支付和结算工具在物流业中的广泛应用[8]。通过合作平台,提供统一的接入标准和技术支持,促进数字支付和结算工具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其次,开展宣传和培训活动,提高物流从业人员和企业对数字支付和结算工具的认知和理解。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传授数字支付和结算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物流从业人员快速掌握相关技能。再次,积极拓展数字支付和结算工具在物流业的应用场景和渠道,如货款支付、运费结算、供应链金融等[9]。通过与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合作,推动数字支付和结算工具在物流业不同环节中的广泛应用,提高支付和结算效率。最后,加强数字支付和结算工具的安全保障措施,包括数据加密、身份验证、风险监测等,确保数字支付和结算工具在物流业中的安全可靠运行,提升用户的信任度和体验感。
发展数字化物流平台,有助于实现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的有效对接,从而获取更多的金融信息和服务,提高企业融资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同时,数字化物流平台的建设也能促进物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性发展,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与物流业的深度融合。首先,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模式,实现不同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数据互通和资源共享。通过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物流企业可以更方便地与金融机构实现对接,获取金融信息和服务。同时,建立数字化物流平台,为物流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包括贷款、保理、融资租赁等,并提高供应链的资金流动性和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其次,数字化物流平台可以引入智能技术,如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提高物流运营和金融服务的智能化水平[10]。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实现对物流信息的实时监测和分析,提高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决策能力和服务水平。最后,数字化物流平台需要加强安全保障,包括数据加密、身份验证、风险监测等,以确保平台的安全可靠运行,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资金安全,提升用户的信任度和使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