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对于保障群众食品消费安全、打造高品质农产品向城市供给的销售网络、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全面建立现代冷链物流体系,为当前和今后长时期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1]。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包括信息子系统、冷链技术子系统、运输子系统等,各子系统间具有整体性、相关性和目的性的特点,主要应用于时令水果蔬菜、水产品、肉蛋等农产品的生产和运输。因此,是否新鲜成为了评价农产品冷链物流价值的重要指标[2]。供应链中任一节点温度控制出现错误,都可能会损害农产品的价值。因此,应用系统工程的霍尔三维结构论,构建现代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体系,是实现农产品产销精准对接、可追踪溯源的现实要求。
冷链物流是指为了保证农产品质量,利用冷藏或冷冻技术,在规定的低温下,从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对农产品全程保鲜的运输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居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冷链物流的优质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农业转型和乡村振兴的必然需求。
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冷链物流的建设,各部门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推动我国冷链物流的高质量发展,主要包括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设施布局、农产品流通等。例如,2021年颁布的《“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出要有序推进冷链基地建设,打造321冷链物流运行体系;2022年关于支持加快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增强农产品市场冷链流通力,提高重要节点的配送效率和衔接力,为新时代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2023年我国对物流设施建设、追溯体系、城乡配送体系等提出新要求,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速度和规范性等。
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变,人们逐渐关注食品安全和鲜活农产品等的供应问题。而冷链物流的发展能够保障食品安全,降低物流损耗,满足居民的需求。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与改善民生、乡村振兴、扩大进出口贸易等国家战略部署高度相关,具有广阔的行业前景。
研究发现,我国2017—2022年冷链物流需求量呈增长趋势,由2017年的1.64亿吨增长到2022年的3.98亿吨,增长了142.7%。2020年需求总量为2.94亿吨,同比增加13.69%,同比增速最低。2021年需求量突破3亿吨,2022年接近4亿吨,实现了15%的增长。果蔬运输量占据了冷链物流运输量的50%以上,成为冷链物流的主要需求源。具体数据如图1所示。
研究发现,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总体持续增大,2022年为4 505亿元,接近2017年的1.8倍,增长76.7%。2020年市场规模为3 729亿元,比2019年增长近10%,同比增速最低。2021年市场规模突破4 000亿元,增速与上年相比波动不大。2022年市场规模增加了500多亿元,同比增速达到12%。为实现2035年现代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提出了农产品远距离运输的要求,将推动冷链物流的需求大幅增加。具体数据如图2所示。
随着5G、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确保了农产品全链条的低温控制,降低了损失率。冷库储存了大多数农产品,是冷链物流的主要“根据地”[3]。2020年冷库总量达到7 080万吨,同比增长了1 027.5万吨,增速达到16.98%,高于同期美国总量。2022年达到9 726万吨,较上年增加1 521万吨,增长18.5%,保持了库容量的持续增加。冷藏车是冷链物流链条中主要运输工具,2017—2022年我国冷藏车保有量持续增加,2021年增长至34.16万辆,同期增长了19.15%;2022年增长到近40万辆,更好地保障了冷链物流的运输能力。
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上游包括物流仓储、冷链设备、供应商等;中游包括包装分拣、中转仓储、运输等;下游包括生鲜超市、农产品批发商、餐饮企业、农产品加工商等(见图3)[4]。冷链物流全产业链对技术、运营、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构建现代冷链物流体系。
霍尔三维结构是由美国工程师霍尔提出的解决系统工程的一般性方法,将系统的整个过程按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和阶段,并对每个层次、阶段所应用的知识作出分析,成为解决结构复杂大系统的规划、组织、管理的方法指导。冷链物流是以保证产品新鲜度为目的,由冷链技术设备、农产品、信息流通、仓储运输、相关人员、政策等构成的复杂巨系统。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结合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实际要求,构建由技术维、逻辑维、时间维组成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具体如图4所示。
逻辑维是指在供应链的每一个节点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系统思维过程。为了保证各阶段农产品的新鲜度,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思想,将逻辑维划分为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环节。
计划(Plan)是通过调研市场和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需求,从而制定能够确保产品质量的目标、计划和政策。例如,在a11阶段,通过搜集资料,明确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以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种类和质量要求、时令蔬菜的供应情况、价格波动等因素,制定供应商的选择标准、采购程序等。其中,供应商主要有农产品的个体种植户和合作社,从源头上保证了农产品的新鲜。
执行(Do)是在资料收集、保存原始记录资料的同时,落实上一阶段规定的内容,按照标准进行产品设计、加工、试验等。比如,在a22阶段,按照之前制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农产品采购入库工作。在a33阶段,根据农产品易损害、时间短的特点,以及冷链物流对产品包装设计的要求,对产品进行冷链初加工,选择绿色低温的材料包装产品,为降低后期运输配送过程中的损失做好准备。
检查(Check)是着眼于计划实施能否达到预期规划的效果,可以在实施过程中或者实施结束后。比如,在a43阶段,企业要对农产品运输配送过程中的质量、位置进行全程的监督,以随时查看产品运输动态;同时,也要对装运配送的相关人员进行监督考核,以防在运输过程中造成损害。
处理(Act)相当于事后反馈阶段,根据上一环节的检查结果,保留成功的经验,并将其列入产品质量管理标准化程序,存在的问题也将进入下一次PDCA循环并得以解决。例如,在a54阶段,分销商在验收货物后要按照温度要求储存农产品,如果卖出去的农产品引起顾客不满或者质量出现问题,那么便需要及时处理,并将顾客的不满记录进入下一个PDCA。如果出现安全事故,可以借助现代产品溯源技术追踪产品,把危害降到最低。
时间维表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业务流程,分为选择供应商阶段、采购阶段、加工阶段、运输配送阶段、销售阶段。
选择供应商阶段。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大众选择农产品时开始更加关注绿色、新鲜、安全等方面。选择供货商需要从源头确保农产品质量,根据供应商选品标准,选择符合标准的农产品。目前,农产品供应商主要有个体种植户和合作社,根据实地观察和相关农业知识,选择可信赖的长期合作伙伴。采购阶段。该阶段是按照计划采购农产品,主要对采购回的农产品进行新鲜度、口感、外观等的检验,并按照标准严格验收。农产品简单初级加工是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由于农产品易变质、易受损,时效性短的特点,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简单的等级分类、商品化加工、保鲜包装等;同时,要利用现代智能设备全程监督加工过程,以防添加保鲜剂、等级分类不一致等现象发生。运输配送阶段要求农产品在储藏运输环节必须保持在低温环境,是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对运输配送的设备、人员等都有很高要求。物流企业要制定操作规范,投资冷藏车、冷藏箱等冷冻设备。依靠现代化信息技术,动态监控物流信息、冷藏温度、产品状态等。销售阶段是保证农产品质量的最后一环,经销商要做好农产品的低温储存、保质期标识、温度监测等,常态化检测农产品的质量。对销售出去的产品还要做好售后服务,如果出现顾客不满意或者质量问题,经销商要及时处理。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借助识别码等智能信息追溯平台,立刻查找产品供应链,找到问题的源头。
农产品冷链物流具有跨地区、时效性、供应链长等特点,采购、加工、运输等各环节都需要保持在低温环境下,并采用线上线下结合销售方式。因此,需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全球定位等技术,随时进行农产品交易、物流信息查询、销售订单查询,使农产品运输全程处于实时监控状态,保证农产品质优、安全、高效[5]。比如,应用物流条形码技术、全球定位技术、自动温控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等实现全过程监控。
推动冷链物流的全链条标准化。对农产品预冷、分拨、包装、仓储、配送等各环节制定相应的冷链标准,有效衔接制冷设备、运输设施、基地布局、政策管理等执行标准。推动现代冷链物流节能减排,加强绿色物流新技术的研发力度,鼓励使用全自动制冷系统、智能冷库管理系统、全自动高货架等绿色节能技术,提高冷链物流的安全性、操作性和效率性。在农产品包装环节,推广使用可降解、可循环的绿色包装材料,打通制造商、物流企业和销售商对包装循环使用的渠道,加强供应链各环节对包装减量化、再利用绿色思想的宣传。建设全国物流信息互通管理平台。打破铁路、公路、民航、邮政、海关检验、防疫检查等各部门间的信息资源壁垒,加快建设有效连接冷链物流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平台,深度挖掘物流信息平台的大数据价值,为冷链物流的分析预测和决策制定提供更加精确的数据支撑,提高冷链基地的运输效率和冷链多式联运的快速发展。
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低温处理率的要求不断提高,冷链设施在总量、区域分布、低温处理能力等方面都应与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实现有效衔接。因此,需要加快弥补基础设施不足的短板。加快农村前端预冷设施的建设,优先推进基础条件好、技术先进、辐射范围广的冷链基地设施建设。优化冷库设施的区域分布,提高农产品主产地西北和东北地区的冷库容量,解决分布结构失衡的问题。冷链企业是供应链中主要的运输主体,要确保其能够提供专业优质的冷链服务,需使其技术水平、资金投入、基础设施等达到现代冷链物流运输的要求[6]。同时,提高冷链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兼并重组、参与控股等方式,加快培育一批规模大、技术强、质量高的龙头企业,不断提高企业专业化操作水平和规范化运营水平,实现规模效应。
政府要加强内部协调,制定更符合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适时政策,改善政策环境,支持优化冷链物流产业结构。通过行政、税费、土地等相关政策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营商环境,加快解决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面临的问题,改善政策服务企业的质量,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同时,创新融资方式,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对于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可以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其他行业企业入股投资物流领域,或者吸引社会资本加入,扩大冷链物流企业规模,降低冷链企业投资风险,实现利益共享。此外,地方金融机构可以创新对冷链企业服务的金融产品,对公益性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提供专项资金扶持,降低其融资难度。总之,政府应积极扶持冷链企业,为地方发展潜力大、物流项目优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对冷链基地布局、运作模式等提供指导,降低企业断链风险。